第七类 动物资源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rec=139&run=13

人类进入渔猎社会,主要生活资料依靠野生动物资源。在对自然界艰苦的生存斗
争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渔猎知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自然环境的变迁,动物资源会
急剧下降,使人类逐渐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对保证生活资料供应的重要性。对动物资
源从最原始的随机狩猎取用,发展为有意识地保护利用;从随捕随用到养起来按需使
用。进入农业社会后则主要依靠农牧业提供生活资料,渔猎所得成为补充,客观上起
着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作用,并逐步由自发发展到自觉保护自然资源。在这方面古代
的学者和政治家都有不少论述。春秋时期,现在山东境内的诸候国中,已有水产养殖,
家畜驯化饲养开始更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养殖业更趋发达。宋代以后,还从长
江沿岸购买捕捞的天然鱼苗进行人工养殖。这对现代运用人工繁殖来增殖资源很有启
发意义。
山东省人口众多,土地资源高度开发利用,自然生物资源相对不足,提倡保护动
物资源尤显重要。封建社会,因人而治,自然资源保护成效甚少。民国时期,政治混
乱,山东几乎没有自然保护事业。新中国建立后,特别自改革开放以来,动物资源保
护日益受到重视,各级政府和有关业务部门做了许多工作,国家确定了重点保护动物
名单,全国和各地分别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开展宣传教育,制订法律条例,群众
认识有很大提高,特别在鸟类保护方面成绩更大。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法律法规还不
够完善,有些地方忽视长远利益,贪图眼前利益,盲目发展船网,在水域酷渔滥捕的
现象仍未得到制止,在陆地偷猎、滥捕之事亦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随着工农业发展,
工业污水、农药残毒等对环境的污染更加严重,如山东内陆的南四湖和渤海湾沿岸的
污染,都比从前有所发展,进一步危及动物的生存。现在的对策是:加强全民特别是
地方干部的教育,树立地方环保责任,完善立法,严格执行,加强上下监督,才能避
免重走一些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