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类 鸟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rec=105&run=13

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特
别是多数鸣禽,风姿绰约,体态玲珑,羽衣华丽,鸣声清婉,为大自然增添了诗情画
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许多鸟类是害虫的天敌,在消灭农林害虫和害鼠方面,有着
特殊贡献,是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所以说,鸟类对保障农林业生产,发
展经济和文学艺术,开展科学研究,均有重要意义。人类对鸟类的赞美不仅反映在文
学艺术方面,历代许多史籍、方志和专著中也有大量有关鸟类形态和生态习性的描述。
山东地处暖温带,是许多鸟类南北迁飞的必经之路,鸟类资源较为丰富。19世纪
以来中外学者对山东境内的鸟类进行了调查:斯温霍(Swinhoe) (1874、1875)、邓肯
(Duncan) (1937)、寿振黄(1930)在烟台,雷钦洛伍(Reichenow)(1903、1907)、克莱
因斯密特(Kleinschmidt)(1905、1913)、科特(Kothe)(1907)、寿振黄(1938)在青岛、
胶州湾,琼斯(Jones)(1911)、埃默尔(Aylmer)(1931、1932)、阿斯尔塞(Aschers em)
(1932) 、赫克罗茨(Herklots) (1935) 、罗勃(Robb) (1935)等在威海,勒弗佛尔(L
efever)(1927)在济南和山东中部等处,作过调查报道。
新中国建立后,1955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郑作新等对微山湖及其附近的食蝗
虫鸟类作过调查。此后省内的鸟类调查工作也逐步展开。1959、1960年山东师范学院
生物系分别调查了济南近郊和泰山的鸟类。1960年山东大学生物系对南四湖的鸭科鸟
类、1982年郯城县教育科与山大生物系对山东省鸟类、1985和1988年山大生物系对山
东珍稀鸟类及山东省鹤类的分布与数量等,均作过调查研究。山东省牧校于50年代、
山东省林校于80年代分别对泰山鸟类作过调查报道。1983年,山东省林业厅林木保护
站根据林业部《关于开展候鸟考察函》的指示,由山东省林业厅主持,拟定了《山东
省鸟类资源普查实施方案》,组织了有山东大学生物系和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
淄博市、 泰安市、济宁市、临沂地区、滨州地区林业局参加的鸟类资源普查队,于1
983-1986年进行了连续3年的鸟类普查,查明了山东省鸟类的基本情况。从1985年起,
先后建立了青岛崂山鸟类环志保护站和长岛候鸟保护环志站,对鸟类的环志研究做了
很多工作。在利用灰喜鹊和斑啄木鸟控制林木害虫方面,山东的科技工作者也进行了
许多研究试验。
除现生鸟类外,山东还发现了一些特别珍贵的鸟类化石。1976年临朐县山旺硅藻
土矿工人发现了3块鸟化石,一块较大,其上保存了躯干和部分肢骨。另外两块较小,
其上均保存了胫跗骨的远端部分及与其相连的跗 骨和趾骨。 从岩性特征看,3件标
本均为中新世中期。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鉴定,是鸡形目雉科一新属种,
定名为“山旺山东鸟Shandongornis shanwanensisYeh” 。1978年又发现2只:1
只体躯保存完整的鸟类骨架,头骨侧位、眼眶前部缺损,前后肢左、右保存均较完整,
后肢自跗 骨以下残缺, 个体中等大小,颈略长,颈椎数13个以上,4趾3前1后,后
趾稍高而短,其它3趾很细长。鉴定为雁形目鸭科的新属种--硅藻中华河鸭Sinanas
diatomasYeh。另1只个体很大,后肢粗壮而长,可与绿孔雀相比拟,定名为“硕大
临朐鸟Linquornis gigantisYeh”。后来又发现了一件包括头、颈、躯干和四肢
完整的鸟类骨架, 各部位骨骼仍相连保存,个体不大,颈稍长,嘴峰短壮,4趾3前1
后,为常态足。后趾发达,稍高,基本上可与前三趾平置。经鉴定对比,认为该鸟化
石应归鹤形目秧鸡科的新属种, 定名为“秀丽杨氏鸟Youngornis gracilis”。同一
地点发现这么多种鸟化石,在世界各国也是罕见的。
根据实地普查和文献记录, 山东现有鸟类408种和亚种, 约占全国鸟类记录的
32.8%。其中候鸟占大部分,有358种和亚种,留鸟只有50种和亚种(见表2-8),说明
山东鸟类大部分是过境迁飞或季节性停留的鸟类。值得注意的是,有73种和亚种过去
存在于山东的鸟类,普查未能发现,可能已经消失或绝灭,说明了保护鸟类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