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rec=1&run=13

生物是有生命的物质,是自然界的主体。地球上自30多亿年前有生命出现以来,
经过长时间的演化,逐渐形成了有生命的物质体系,循着从简单的生命到单细胞生物,
然后是多细胞生物的历程发展。总的来说,生物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简单到复
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中生活再上陆地生活这样一个演化过程。在地球历史演变的
亿万年长河中,许多生物不适应当时的地球条件而被淘汰,大多数都逐渐绝灭了,少
数经过演变演化成更高等的生物,还有极少数变成了化石,保留着原来的面貌,至今
保存在地层中,陆续被人们发现。
地球上现生的动、植物,虽然种类繁多,但和古代相比,只是古代出现过的动、
植物的极小部分,更有极少数属于地质时代出现的生物,侥幸保留下来,到今天成为
古老的属种,被人们称为“活化石”或“孑遗植(动)物”。
地球上现生的生物包括宏观可见的动、植物,以及要借助于微观手段和生化手段
才能看见的微生物和病毒,后者虽然人类自古以来就在生活中发现和利用它们 (如真
菌、霉菌和酵母菌等),但因为个体太小,容易被群众所忽视。
地球上植物的出现早于动物(植物是生物圈中的初级生产者),但动、植物互相依
存,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植物为动物提供养料和栖息环境,而动物和植物
又为人类提供粮食、肉类、水果和水产品等,是人类必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植物还能
固沙、防风、防治水土流失,也能影响气候,改造环境,为人类提供合适的生存空间,
同时又可帮助人类改造自然、防病治病,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
的途径更多。所以说动、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地球上的现生植物总是按地理和气候等条件,多以群落、群丛或林带的状态而存
在。山东地处华北平原南部,位居黄河下游,西近中原,东临大海,胶东半岛突出于
黄、渤海之间。山东地区开发很早,由于几千年来人类的开垦活动,原始森林已不存
在,只有少数庙宇、墓地或偏僻地区保存了小块次生天然林,现有森林皆为人工的针
叶林或落叶阔叶林;人工栽培的农业植物群落则占了全省土地的大部分。森林破坏后,
在山地和丘陵上逐渐形成了灌丛或灌草丛,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则形成草甸,这种植
被在山东的面积也不小。山东滩涂广阔,在滨海和盐土上形成了以盐蒿为主的盐生植
物群落;在沿海沙滩上有沙生植物群落,其中如珊瑚菜还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
在沼泽地区,往往有大面积芦苇存在。在池塘和湖区,往往有菹草、眼子菜、 菜、
莲、菰等水生植物群落,其中以南四湖区面积最大。这是山东现生高等植物的基本情
况。
山东现生植物有3100多种(不包括菌类和地衣) 。低等植物,以藻类较多,约有5
00种,蓝藻、绿藻、褐藻等各门均有代表。苔藓植物,山东有410余种,分隶于56科、
150属。蕨类植物,山东仅有98种和9个变种,种类亦少于南方,多数分布于泰山、蒙
山、崂山等山区温暖潮湿地带,其中许多种可以入药;水生蕨类,亦有代表。
裸子植物在世界上以中国存活最多,资源丰富,许多造林绿化树种,都属此类,
经济价值很大。山东只有10科59种和13个变种,多数是近代引进的,原始种类保存很
少。
在高等植物中,全世界有被子植物20多万种,约占现生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中
国约占3万种, 分属于2700多属。山东有被子植物2100多种,分属于148科、812属,
约占全国总数的7%, 虽不及南方或西南省区,但在北方各省中是最丰富的。其中双
子叶(纲)植物有1640余种,分属于121科、604属,组成山东阔叶森林的乔木和灌木,
都是双子叶植物。山东现有单子叶(纲) 植物453种,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等种
类最多,许多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花卉和药用植物,经济价值很高,与人类的关系也
很重要。
山东还有一些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稀或濒危植物,如豆科的黄芪、兰科的天麻、
木兰科的小花木兰、榆科的青檀和伞形科的产于海边沙滩上的珊瑚菜等都是国家公布
的三级保护植物。此外,还有青岛老鹳草、野生大豆、蜈蚣兰等30种珍稀、特有或濒
危植物,也需要采取具体措施,予以保护。
在地球的生物史上,动物的出现是在古生代以前。最先出现的是单细胞动物,但
有些动物组成了单细胞群体;随后出现了多细胞动物,它们身体的细胞出现了机能的
分工,在生命史上这是一个飞跃。在多细胞动物中,一些动物,如海绵和海蜇,它们
的身体器官比较简单,只是由胚胎发育早期的外胚层和内胚层分化而来;而另外更多
动物除外胚层和内胚层之外,又出现了中胚层,由这三个胚层分化形成成体的各种器
官,构造也比较复杂,在系统发育上称为三胚层动物。环节、软体、节肢等多数门类
的无脊椎动物和全部脊椎动物都是三胚层动物。根据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程序,
无脊椎动物比脊椎动物低等,但现生的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又大大超过了脊椎动
物。山东既拥有内陆,又面对海洋,在动物资源中,水生动物门类比较齐全,资源丰
富,是一个特点。陆生动物则比南方相对要少。又因和临近省区没有地理上的隔离,
许多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在分布上都有南北过渡的特点。海洋无脊椎动物与邻近沿海
省区如辽宁、河北和江苏比较接近或大致相似。
山东的两栖动物只有9种, 对农业有益,都不宜滥捕。青岛地区的东方铃蟾,分
布区较窄,应加重视。爬行动物种类也不多,以海龟和玳瑁比较珍稀。陆生脊椎动物
中以鸟类资源比较丰富, 有408种和亚种,占全国鸟类的32.8%,其中迁飞过境的旅
鸟和候鸟占了很大一部分,留鸟相对不多;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珍稀鸟类就
有68种和亚种。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哺乳类中野生的大型兽类很久以来已经基本绝
迹,留下的多是一些小型兽类,其中以对人类为害的啮齿动物为最多,是消灭或控制
的对象。还有一些海兽,山东近海常有发现,其中好几种鲸类,数量已经很少,是国
际共同保护的动物,不宜滥捕。
关于保护动植物资源的朴素思想,古已有之:春秋战国时期今山东境内的诸侯国
中,如齐、鲁等国,有的执行较好,并设有职官专司其事。秦汉以后,国家统一、政
治清明时期资源保护得到重视,执行较好;战乱时期则遭到破坏。鸦片战争以后,中
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不能独立,近海和内陆生物资源不断遭受帝国主义
列强掠夺,国权不保,资源保护更难做到。1949年建国以后才将动、植物资源保护作
为国家政策方针,制订法典,中央和地方明令贯彻,如爱鸟、捕鲸、保护渔业资源等
更先后签订协议,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执行。时至今日,保护生物资源,关系人类及
其子孙的生存利益,决非个人、地区或一国一时的小事,应进一步健全法制,加强教
育,提高认识,认真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