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工文化和专业知识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9&rec=79&run=13

50年代初,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对在职营业员进行了以提高思想觉悟,热爱本职工
作,更好地为社员服务为主旨的职业教育,由于当时供销合作社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提
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提高业务骨干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干校、干训班轮流培
训为主,对一般职工的在职教育,缺乏系统的组织。1956年开始,根据供销合作社职
工数量增加和职工队伍的结构变化,省供销社系统普遍开展在职职工教育,大部分县
(市)供销合作社建立了职工业余学校或组织教师开展巡回教学,有的开设了文化补
习课。1961年供销合作社恢复后,省供销合作社对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提出了办好职
工业余学校的要求,同时发出《关于恢复和开展巡回教学工作的意见》,要求县以上
供销合作社成立领导小组,统一制订授课提纲,配备教学力量,开展巡回教学;各基
层供销合作社设立巡回教学点,建立划片包干卡片授课制度。1961年底,据对恢复职
工业余学校的8个县供销合作社的统计, 通过巡回教学共培训职工2289人。1962年,
在省供销合作社扶持、督促下,有28个县(市)供销合作社建立了职工业余学校,配
备专职教师101人, 进行政治、业务、文化的巡回教学,共培训专业技术员3006人、
一般职工4190人。1963年,根据在职教育与集中训练相结合,以在职教育为主的原则,
采取短期轮训、长会短训、巡回教学、包教包学等形式,对全省供销合作社职工进行
了政治经济形势教育、社会主义方向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对提高职工社会主义觉悟,
发展和壮大供销合作社经济,支援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1964年以后,供销合
作社的在职职工教育,重点转向“突出政治”,进行“革命化”教育。1966年“文化
大革命”开始以后,在职教育陷于瘫痪。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按照省供销合作社《1978~1985年
教育规划》要求,加强了职工业余学校的建设和职工在职教育。1980年底,县(市)
供销合作社职工业余学校发展到96所,基层供销合作社职工业余学校发展到1503所,
并举办职工业务学习班、文化学习班和多种经营培训班,积极开展文化和专业知识教
育。
为解决供销合作社在职职工教育的适用教材,除印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一编印
的教材外, 省供销合作社还先后组织编写了《果品经营知识》 、《商品陈列艺术》
(印刷后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发行),《商品养护知识》(由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发
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农副产品采购——棉麻分册》、《农副产品采购—
—黄烟分册》、《土产杂品经营》、《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商品储存》《采购站
营业员手册》、《怎样当好门市部经理》、《调味品的酿造》、《糕点加工》等10.5
种教材。
1982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和省职工教
育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全省供销合作社着手对青壮年职工进行文化、技术补课。在调
查摸底的基础上,省供销合作社进行了规划和组织发动,并组织编写了《青壮年职工
业务技术补课教材》印发给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求加强领导,认真开展职工文化知识
和业务技术的补课教育。 到1985年底,经文化补课考试合格的职工77962人;业务技
术补课考试合格职工82565人。
1985年,为实现中共中央组织部提出的“1990年干部实现中专化”的要求,经省
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批准,在济宁供销学校建立了山东省供销函授中专,在泰安、聊
城两个供销学校设函授中专分校,市(地)、县部分供销合作社设函授站;省电视大
学在电视中专部开设《合作经济》、《供销社会计》两个专业。函授和电视中专,从
全省供销合作社在职职工中招收学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由各地供销职工学校组织
教学管理,学习期满,考试合格者,国家承认学历。1985年到1990年底,全省供销合
作社参加函授中专、电视中专和其他电视、函授教育及参加自学考试,已获得大、中
专学历证书的职工共49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