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工业生产规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9&rec=63&run=13

1954年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独立以后,供销合作社虽然自上而下设立了工业生产管
理机构或专职管理人员,但工业生产始终未形成独立的工业门类。当时的轧花、榨油、
食品酿造、木器加工、农具维修等1100个加工单位,大都属于经营企业的附属单位。
1958年,省供销合作社并入省商业厅。管理体制改变,又加受自然灾害、原材料供应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到1961年供销合作社恢复,当年工业产值仅相当于1953年的水平,
基本没有发展。 后经过5年的调整,随着全国、全省经济形势的好转,供销合作社工
业又得到发展, 到1965年底,已发展到1645个加工生产单位,从业人员46744人。因
1970年省供销合作社并入省商业局,工业的发展又受到影响。
1975年,全省供销合作社再次恢复后,工业生产和加工业务归口管理,逐步淘汰
手工操作、作坊式生产的落后设备,增加投入,增添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化
管理方法,向机械化、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方向发展。1980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业
加工生产单位调整为1320个, 从业人员74555人, 当年工业产值 7.4亿元, 相当于
1965年的 6.45倍。
1982年以后,供销合作社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进行体制改革,扩
大基层供销合作社经营自主权,供销合作社工业逐步形成独立的产业。供销合作社工
业是农副产品加工的一支重要力量,行业众多,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具有投资少、
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但绝大多数供销合作社工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技术
落后,加上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发展缓慢,同人民生产生活需
要很不适应。为了尽快改变工业生产的落后面貌,一方面按照工业发展的要求调整结
构,加大技术改造步伐,强化企业管理,扩大生产能力和提高产品质量;一方面逐步
将具备一定生产能力和发展条件,原隶属于流通单位的生产项目,独立发展成为生产
加工企业。全省供销合作社1984-1985年安排技术改造项目 36项,总投资 3535万元,
更新改造设备480台(套) ,新增固定资产3131万元。到1985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
已有棉花加工、纺织、商用机械制造、糕点、食品、酿造、罐头饮料、水产加工、粮
食加工、废旧物资加工、果品加工、服装、印刷、木器家具、煤炭加工、榨油、化工、
建材、装饰材料、包装材料、汽车修配、麻纺、皮革、化妆品、工艺品等28个门类的
1924个工业加工生产单位, 拥有固定资产5.3亿元,从业人员15.5万人;共有各类机
械设备9434台(套),其中,属于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1041套,达到一般工业企业水
平的设备6858台(套)。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986-1990年,全省供销合作社围绕“办成农村供销、加工、储藏、运输、技术、
信息等综合服务中心” 的基本要求,对加工工业生产单位累计投资11.47亿元(其中
使用银行贷款7.85亿元, 自有资金3.62亿元),进行了586项重大技术改造。其中,
1986年完成90项,1987年完成123项,1988年完成178项,1989年完成78项,1990年完
成117项,使全省加工工业生产能力新增(产值)24亿元。同时,随着TQC现代管理方
法的逐步普及,全员质量目标管理在各生产企业中已形成制度,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提
高,产品质量、人均劳动效率、单位产品能耗等有关经济指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在535个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中,有33个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5个企业晋升为国
家二级企业。2812个加工工业生产单位可生产144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的工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