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果品生产扶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9&rec=43&run=13

一、资金、物资扶持
新中国建立以后,市场果品需求量不断增长,亟需大力发展果品生产。但是,果
品生产是一项投资较大、生长周期较长、见效收益较晚的农业生产项目。当时农民收
入较低,生产投资能力差,只能靠原有的果树生产,无力开发。供销合作社为扶持果
品生产,每年从经营积累中提留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扶持果品生产。1950-1979年,
省供销合作社拨付给果品生产区用于扶持生产的专项资金, 累计268万元,拨付给苹
果主产区的专用农药1610吨,拨付给果业生产专用的钢材供应指标1250吨、生铁指标
110吨,主要用于购买种苗、增添浇灌及植保等配套设施、修建红枣及乌枣加工烘房;
果品主产区各级供销合作社用于扶持果品生产的专项资金,累计在2000万元以上。
1965年实行化肥计划分配后,每年分配计划中都单列扶持果品生产的专用优质化
肥指标。1965-1982年,专门向果农供应优质化肥110128吨,对促进果业生产发挥了
积极作用。
1984年主要果品品种取消计划管理,果品市场完全放开后,至1990年底,省供销
合作社仍向果品集中产区拨付扶持果品生产的资金53万元,供应优质化肥5.2万吨;
果产区各级供销合作社用于扶持果品生产的资金共200万元以上。
二、技术扶持
果品生产,从育苗、嫁接、定植、剪枝到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喷药、采摘
等栽培管理,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50年代,各级供销合作社就注重从老果
区聘请技术能手到新果区示范传艺,通过短期培训班、现场会等形式,向缺乏技术的
果农传授园艺技术;同时,注意培养供销合作社自己的果树技术员,以推动果品生产
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的收入。
1965年,省人民委员会组织省供销合作社和省林业局成立了山东省苹果生产技术
指导小组,从全省范围选聘农民生产技术高手,分赴52个苹果、梨主要生产县(市),
指导果业生产。聘用人员费用全部由供销合作社负担。通过开办技术学习班、技术讲
座、现场操作示范及对低产果园“会诊”等多种形式,培训供销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和
农民技术员,以解决产果县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改变新果区果树产量低、结果晚、
果品质量差的状况。部分聘用人员长期吃住在果园,对周围果园进行技术指导,为当
地发展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3年,按照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推广“枣粮间作”的要求,省供销合作社会同省
林业局, 在红枣生产区的茌平县菜屯试验“枣树苗快速繁育”,半年时间育成树苗3
万株。并专门召开了现场会,推广快速育苗的经验和技术,使“枣粮间作”得以在全
省宜植地区推广。1972年,省供销合作社又在莱阳召开酸枣嫁接大枣的技术传授现场
会, 培训了400多名技术人员,为全省山区丘岭地区利用野生酸枣做砧木嫁接生产大
枣提供了经验。
1974-1978年,省供销合作社会同省林业厅先后在重点产区推广了板栗品种改良、
核桃育苗繁殖、优质苹果矮化栽培等项果品生产新技术,交流果树管理经验,传授先
进技术,以促进板栗、核桃和苹果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1976-1982年, 省供销合作社与地(市)供销合作社联合,先后在6个苹果主产
县(市),召开苹果生产技术现场会,总结交流苹果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幼树嫁
接不同组合效果对比、矮化栽培、促早产高产以及普及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经
验,促进了全省苹果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栽培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1976年各级多种经营领导小组和多种经营办公室成立以后,重点产果区的基层
供销合作社, 都配备了3名以上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本社范围内果业生产的技术管
理、技术指导,收购季节评定果品等级、检查收购质量,农闲季节开办技术培训班,
向果农传授园艺管理技术,并帮助集体果园和果业生产专业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三、预购、奖售和换购
果品从1957年开始实行预购,由供销合作社与果品生产者签订预购合同、付给预
购果品总值10~20%的定金,以扶持生产发展。预购的品种主要有:苹果、梨、山楂、
红枣、乌枣、柿饼以及归口果品行业经营的生姜、花椒等。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供销
合作社在果品预购中,1957、1958年发放预购定金167.7万元,1966年至1968年3年间
发放预购定金389万元,平均每年为130万元,1977年发放预购定金120万元。
从 1961年开始, 收购果品、干菜、调味品实行奖售和以工业品换购的政策。奖
售及换购的品种和标准,由政府确定,每年有变化,全省供销合作社收购果品付出的
物资总值每年在300~500万元左右。其中,1963年付出的物资有:化肥2078吨、棉布
26.5万米、食油32.5吨、球鞋6220双、卷烟85箱,还有价值181.8万元的其他工业
品。1967年停止奖售和以工业品换购,改为扶持果品生产专用物资供应的办法。1973
年, 恢复奖售政策,并规定了统一奖售标准:每交售50公斤苹果,奖售标准化肥7公
斤;交售50公斤红枣,奖售标准化肥1.5公斤(原规定为奖售粮食1.5公斤,实际执行
中改为化肥);交售50公斤芡实米,奖售粮食50公斤;交售50公斤板栗,奖售粮食15
公斤和标准化肥10公斤; 交售核桃50公斤,奖售粮食15公斤和标准化肥7.5公斤;交
售黑白瓜子50公斤,奖售粮食15公斤。
1983年, 果品由派购改为合同定购,省供销合作社拨给各地、市化肥5万吨,由
产区基层供销合作社同果农签订收购合同,同时将保证按比例供应的化肥、农药、紧
俏工业品数量及扶持生产的预付定金数,一并列入合同,形成收购、供应同时兑现的
双向合同,既扶持了果品生产,保障了市场供应,又控制一部分货源。
四、生产基地建设
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以后,为了同果农加强联合与合作,将分散的果农组织起来,
建立果品专业合作社或果业协会,为生产者提供信息、种苗、技术、资金、加工、贮
存、购销系列化服务,解除果农产前、产中、产后遇到的实际困难,形成比较稳定的
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强化技术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果品内在质量及包装质
量,使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商品竞争力和商品信誉。1990年,全省果品集中产区由
供销合作社组织的果业生产合作社和果业协会, 共483个,入社(会)果农10万户,
有的已有名牌产品供应省内外市场。
为适应果品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基地建设的需要,供销合作社与科研部门结合在临
朐县投资兴建了中国北方果树苗木繁育场,采用生物工程、试管育苗新技术,进行工
厂化育苗, 形成了年产200万株无菌、无病、无虫优质果树苗的生产能力,为发展果
品生产基地及果树的更新换代,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引进果
树新树种及优良品种;引进先进栽培技术,以促进当地果品生产的发展。如由省果品
公司与沂水县果品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果树育苗基地,从1985年开始,先后引进果树
新树种9个、 果树优良品种29个,到1990年共繁育优质果树苗75万株,并以低于市场
价格及缓期付款的办法供应给全县12个乡镇的75个村,几年时间,使全县果品生产面
貌一新。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0年全省供销合作社先后引进的苹果、桃、大樱桃、
杏、 李、草莓等新树种52个、优良新品种220个,配合矮化栽培、优选嫁接、密植早
产等新技术的推广,使全省果品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品质有了改善,从而增加
了果农收入,丰富了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