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扶持棉花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9&rec=37&run=13

一、宣传发动,落实种植面积
1949年山东棉花产量仅8.1万吨,而且大部分是不适于机械化纺织的土棉,远远
不能满足纺织工业生产、军需和市场供应的需要。全省供销合作社根据国家发展棉花
生产的要求,在棉花宜植地区广泛向农民开展“爱国家,种棉花”的宣传教育。同时
按照政策规定由基层供销合作社向植棉农户赊销豆饼,预购、换购棉花;代银行向棉
农发放部分农业贷款,用以预换棉花;帮助新发展的棉区农户解决种籽、工具、技术
等实际问题。1950年全省供销合作社以粮食、豆饼向农民换购皮棉5000吨;1951年向
350万亩棉田以农业贷款供应豆饼43750吨(每亩供应12.5公斤),又贷放给棉农豆饼
40800吨、粮食 25000吨预购棉花(每 9.5公斤豆饼或8公斤粮食换购中级皮棉1公斤)。
从而促进了鲁西北地区棉花生产的发展,种植面积成倍增长。1952年全省棉花产量达
到16.94万吨,比1949年增加了1倍多。
国家确定棉花实行统购派购政策后,每年在棉花备播前,供销合作社都要组织上
万名干部职工深入到农村生产队和村、户,宣传当时国家鼓励棉农植棉的各项政策,
传达国家植棉计划,帮助安排生产,并与生产队、生产大队签订统购派购合同,进一
步落实植棉面积。从而使棉花生产在一度减少后又重新回升,1965年产量达到19.87
万吨。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供销合作社对棉花生产扶持工作延伸
到广大植棉农户,与棉农直接签订定购合同,使国家种植计划逐一落实到生产者,为
实现国家收购计划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同时,各级政府都设有专门分管棉花生产的领
导小组及办公室,各级供销合作社都积极参与了办公室工作(有的办公室就设在当地
供销合作社),为各级政府当好发展棉花生产的参谋。
由于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供销合作社在积极宣传政策、组织发动、
落实计划、兑现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全省棉花生产稳步发展,1990年达到
播种2113.77万亩, 总产102.75万吨(历史最高年份1984年播种2568.57万亩, 总产
172.5万吨)。
二、技术、物资扶持
山东虽是传统的产棉省,但栽培技术踉不上发展需求,尤其是在优良新品种推广
阶段,农民怕担风险,对打顶、抹杈、宽垄密植、营养钵育苗移栽、麦棉套作、地膜
覆盖等新技术一时还不理解,供销合作社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
常年派出棉花技术人员1万多人(最多达3万人),深入到村、户,广泛宣传,手把手
传授栽培技术,开现场会示范操作,推广先进经验,聘请丰产棉区有技术的农民巡回
传播操作技术。免费举办棉花培训班,培养农民技术人员,提高农民科学植棉水平。
种籽退化是制约棉花增产的重要因素,全省供销合作社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科研、
种籽部门的协助下,通过调剂、引进、制作、换购、优选等多种途径,先后在全省主
要产棉区因地制宜地推广过斯字棉、岱字棉、海岛杂交棉、鲁棉1号、鲁棉2号、鲁棉
6号、 鲁棉9号、鲁棉10号、中棉所1号、中棉所10号、中棉所12号等品质好、出苗率
高、抗逆性强的优良棉种,并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坚持采用“三圃制”(株行圃、株
系圃、原种圃隔离培育)生产原种,三代更换大田用种的原则。1988年,安丘县供销
合作社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建起“三圃制” 棉种繁育基地 10万亩,年
产原种和一代种650万公斤。 到1990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发展棉花良种繁育基
地20多万亩,年产原种及一代种1500万公斤。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使全省棉
田播种的优良品种率逐步提高到82.8%,占全省棉花产量50%的24个棉花生产基地,
已实现全部良种化。 全省棉花平均亩产量由1949年的12公斤, 达到1990年的49公斤
(其中,1986年曾出现 62公斤的高产记录)。
种棉花需要充足的肥料,为了扶持棉花生产,全省供销合作社计划供应的平价化
肥(主要是尿素、磷酸二铵、三元素复合肥)中的绝大部分,按照国家的奖售政策供
应给了植棉生产队和农户, 最高年供应量140万标准吨。从1962年到1990年供应给棉
农的平价优质化肥累计达1320万标准吨,约占全省棉田平均使用化肥量的50%。棉花
生产又是使用农药最多的作物,发生病虫害后,一旦农药供应不及时就会大面积减产
甚至绝产,造成棉农的严重损失。供销合作社从50年代生产供应棉油皂等土农药开始,
就一直把防治棉田病虫害的农药当成经营中的重点,千方百计确保供应,将因病虫害
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同科研部门及生产厂协作,不断改进品种,提高农药
防治效果。充分利用国家外汇,进口高效低残留的棉花农药新品种,通过试验后大面
积推广。
1982年供销合作社进行体制改革以后,在完善各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同时,棉花
生产系列化服务也逐步形成。除在物资供应棉花收购加工方面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
务质量外, 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广新技术,到1990年全省实现麦棉间作573万亩,
占植棉总面积的26%。 营养钵育苗移栽470万亩,占植棉总面积的15%。同时,开展
棉田植保服务,以全风险、半风险承包和一次性服务等形式为棉田治病灭虫,全省供
销合作社的746个机械化服务队,有专职人员1万多人,配备机动喷雾器8000多台、半
机动喷雾(粉)器4万多台,承包棉田面积423万亩。为普及植保技术,全省供销合作
社配备专职和兼职棉花技术员2万多人,1990年培训农民棉花技术人员 100万人(次),
印制和免费赠送技术资料1000多万份,技术服务初步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