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包装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8&rec=340&run=13

  为了提高包装质量,减少商品损失,山东省商业厅于70年代初期,会同工业部
门先后两次组织商业、工业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干部、职工、包装设计人员200多人
次,深入生产车间、装卸搬运、批发仓库、零售店场,对部分轻纺、化工产品进行
具体调查研究后,决定对省内生产的毛巾、袜子、床单、胶鞋、塑料凉鞋、手电池、
牙膏、卷烟、普通酒、香皂、墨汁、墨水、浆糊、糖果、罐头、灯泡、灯管18种产
品包装进行全面改革。这些包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格杂乱,破损严重,其中胶鞋、
凉鞋、肥皂、灯泡、洗衣粉、糖果等火车装运破碎率在30%以上,有时高达50%左
右。对这18种产品包装,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科学”的原则,制定了“五个
统一”标准,即:板纸质量、规格尺寸、内装数量、标志印刷、捆扎封装,经反复
设计、生产、堆码、装运等批量试验后,将601种包装改为70种。改革后的包装取
得显著效益:因箱型减少,印刷统一,提高制箱工效11%;增加了堆码高度,提高
仓容30%左右;设计合理,提高板纸利用率10%,年节省板纸1400多吨;质量提高,
捆扎牢固,基本杜绝装卸搬运过程中的破碎损失。
  70年代,由于多数工业产品包装材料不足、质量低次,运输中野蛮装卸,商品
破碎损失十分严重,全国包装大检查领导小组根据有关部、委提供资料匡算,全国
年损失近100亿元。国务院于1984年6月召开电话会议,决定进行全国包装大检查,
要求查明原因,集中改进,尽快减少损失。山东省经委组织有关厅局成立山东省包
装大检查领导小组,召开全省包装大检查工作会议,作了全面部署。商业厅根据部
署要求,组织有关处室、公司负责人成立了商业系统包装大检查领导小组,分管副
厅长任组长,充实了包装办公室人员,于6月20日发出《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包
装大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地商业部门根据“谁的产品谁负责改进包装”
的原则,重点抓了鲜蛋、蔬菜、食品、副食品等商办工业产品包装和胶鞋、肥皂、
搪瓷、玻璃制品、家用电器、化工产品等大宗易碎产品包装的检查改进工作。全省
商业系统共组织干部、职工400多人次,历时3个多月,检查了663种商品包装,据
检查统计,一年因包装破碎损失达1514万元,其中鲜蛋52万元,蔬菜309万元,玻
璃制品58万元,家用电器150万元,油漆100多万元。
  根据“边检查、边改进”的原则,于1984年末转向对破损严重的商品包装进行
研究改进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改进效果显著。济南市食品公司会同塑料八厂
试制了(板合式)鲜蛋塑料周转箱,经多次装运、储存、零售及冷库使用试验,鲜蛋
综合破损率5%左右,比原用木箱减损3%。至1989年,全省共推广使用鲜蛋周转箱
32万只,年经营鲜蛋1500万公斤,减少破碎损失45万公斤,价值180万元,尚能提
高装载、储存量各20%。东营市蔬菜公司试用塑料周转箱代替原用(条、铁)菜筐装
运西红柿、黄瓜、芸豆、青椒等细嫩鲜菜,效益显著:西红柿、黄瓜破碎损失分别
由10%和7%减至1%左右,并可节省包装费用40%。至1988年底,全省共使用塑料
周转箱14.5万个,年约经营蔬菜3000万公斤,可减损250万公斤,价值50多万元。
山东省蔬菜副食品公司调进的原砂糖,大部分需加工改制成绵白糖供应市场,以往
加工后用容量100公斤的大麻袋包装,春冬干耗,夏秋潮化,且撒漏较多,损耗在1
%左右;1984年改用容量50公斤的塑料编织袋内衬薄膜袋包装基本无损耗,且清洁
卫生,保持了食糖质量,1984年和1985年,加工食糖4.6万吨,减少损耗400多吨。
青岛市食品公司研制以玻璃纸代替动物肠衣灌制大红肠、火腿获得显著效益,保证
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年获企业效益近200万元,全国有40多家加工厂学习、
采用了此项经验。青岛化工批发公司对有问题的30多种产品包装走访了100多家用
户,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配合生产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苯甲酸钠、小
苏打原用纸箱或布袋包装,破损多、成本高,经改用塑料编织袋内衬薄膜袋,包装
牢固,年节省包装费用近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