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售商业、饮食服务网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8&rec=272&run=13

  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增减。建国以前私营商业小型
分散的网点居多;建国以后,商业网点趋向集中,数量减少;改革开放以后,网点
发展较快,逐步形成大中小结合、星罗棋布的网点群。建国前夕,市场凋零,商户
歇业倒闭较多,后经过国民经济恢复调整和政府积极扶持,多数私营商户恢复经营。
1952年,全省商业零售、饮食、服务网点达到45.8万个,从业人员68.7万人(其中
城镇18.4万个,27万人)比1949年网点增加12.3万户,增长36.9%,人员增加26.2
万人,增长16.2%。这些网点,绝大多数是私营坐商及个体商户。“一五”期间,
国家对粮食、食油和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并基本完成了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社会网点减少很多。1957年全省商业零售、饮食服务网点18.
3万个,比1952年减少60%;从业人员46.9万人,减少31.8%。其中城镇网点6.99
万个,减少62%;人员13.6万人,减少49.6%。1958年“大跃进”时期,在“一大
二公”等“左”的思想影响下,将大批合作店组和私营个体户网点撤并、转行,致
使社会网点出现突降。1958年较1957年减少网点13.19万个,减幅72.1%;从业人
员减少13.89万人,减幅31.7%。1961年,原升级过渡的合作店(组)及个体业户恢
复经营,社会网点增加。至1963年,全省城乡商业零售、饮食服务网点恢复到11.9
万个,较1958年增加6.79万个,增长1.3倍;但从业人员25.8万人,仍较1958年少
19.6%。之后,网点发展一直缓慢,许多地方长期存在吃饭难、住宿难、理发难、
洗澡难、做衣难、修理难等现象,群众生活不便。70年代中期,曾大力组织推广城
镇工矿区依靠街道、工厂兴办“三代”店(代购、代销和饮食业代营)增加了一批小
型集体性质的网点。1978年全省商业零售、饮食服务网点13.5万个,46.1万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放宽政策,实行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发展方针,
社会网点大增。1990年全省共有零售商业、饮食、服务网点100.81万个,从业人数
246.15万人,与1978年相比,网点增加6.47倍,人员增加4.34倍。全省平均每千人
拥有网点11.9个,较1978年增加6.6个,比1957年增加8.5个。其中,1990年市、县
城镇网点较1978年增6.56倍,县以下增6.44倍;从业人员,市、县增3.74倍,县以
下增4.77倍。从网点所有制构成情况看,1990年国有的1.66万个,25.7万人,较
1978年分别增长1.21倍和1.14倍,在社会总网点中所占比重已减少很多。1990年网
点占1.65%,较1978年5.5%减少3.85个百分点。从业人数1990年占10.4%,较
1978年(26%)减少15.6个百分点。集体网点因由小型分散逐步趋向集中,总量有所
减少(1978年11.4万个,1990年10万个),但从业人员增加,1990年66.3万人,比
1978年增加1.03倍。每个网点平均从业人数1978年为2.9人,1990年达到6.6人。其
中商业厅系统归口管理的集体网点1978年2016个,4.31万人;1990年2196个,3.22
万人,网点增8.9%,人数减少25%。个体业户发展最快,1990年全省城乡共有个
体商户89.11万户,154万人,比1978年网点增加65倍,人员增加94.2倍。在全省总
网点和从业人数中的比重,1990年网点占88.4%,人数占62.6%,较1978年(网点
占9.9%,人数占3.2%)分别提高78.5和59.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