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工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8&rec=223&run=13

  60年代前,糕点生产均沿用小型煤火土炉烘烤的陈旧工艺,“一个盘子一把刀,
一个模子用棍儿敲”,操作人员全凭目测和经验掌握产品火候。60年代开始采用打
蛋机、和面机、饼干机等半机械化生产。70年代后,机械生产进展较快,不少厂家
改用链条式电炉生产。博山食品厂研制的“钢带炉电子程控糕点生产线”,由面粉
塔、储油罐、电子秤、搅拌机、传送带、程控盘等组成,实现了配料、成型、烘烤、
传送自动化;可生产口酥、广东饼等10多个品种,班产能力达8500公斤,比60年代
提高近6倍,每班操作人员由23人减为13人。糖果生产,60年代采用单一成型机、
切块机、搅拌机等,淘汰了旧工艺,减轻了体力劳动,提高了产量。70年代推广了
连续真空熬糖设备,使硬糖果生产达到了连续化和部分包装的机械化。至1985年全
省商办工业共采用连续真空熬糖设备41套,成型机16台,包装机240台,基本实现
机械化生产,生产能力较60年代有大幅度提高。
  酱油生产在60年代以前基本沿用大缸自然发酵的陈旧工艺,人工操作、出品率
低、卫生质量差、生产周期长。70年代在全省推广了低盐固态水浴发酵、移位或原
池浸淋工艺,采用列管式灭菌器,保证了产品质量。80年代,随着新工艺新设备的
应用,提高了原料蛋白质利用率和产品出品率。菜西酿造厂每500克主料出品率由1.
33公斤提高到2.5公斤,原料蛋白利用率由38%提高到70%。食醋生产工艺经不断
研究改进,产品产量、质量获得大幅度提高。济南酿造厂于1978年研制成功“液体
深层通风发酵”新工艺,淀粉利用率提高4.7%,出品率提高12%,生产周期由25
天缩短为7天左右。青岛酿造二厂、潍坊酿造厂先后在食醋、酱油生产车间采用了
微机管理。
  肉类加工,1956年以前尚没有肉联厂低温库现代化生产加工设施。1957年以后
济南、青岛、兖州等地肉联厂相继建立起屠宰、冷藏配套的流水生产线。70年代多
数生猪产区建设了一批生产性冷藏库,配备了较先进的屠宰、分割、卫检、冷藏设
备,生产效率空前提高。80年代,各地加快了冷藏库建设。至1990年底,全省商业
系统共有冷藏库150座,冷藏量21.5万吨,生产能力和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屠
宰、加工车间均实现了流水作业,对生猪冲洗、电麻、放血、脱毛、扒皮、割头、
劈半等工序均配备了专用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