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浴池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8&rec=200&run=13

  浴池业是首先在商业发达城市发展起来的。1912年青岛出现首家设备较好的三
新楼澡塘,到1931年大小澡塘发展到13户。济南到1929年澡塘发展到20户。1931年,
青岛资本家张斌亭筹划在省城济南开设最高级的澡塘,约聘青岛工务局一工程师先
后到北京、天津、大连等市考察了各大澡塘。然后集各家之长,于次年在济南投资
9万银元建设了铭新池澡塘。该澡塘建筑面积273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240个,分
设男女盆池。素以水清池净、座席整洁、服务周到、豪华舒适闻名华北。
  浴池业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微利的行业,历史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经营方法,
一是其从业人员基本上是季节工,冬春旺季来店服务,夏秋淡季另谋生活。二是实
行洗澡、搓背、理发、修脚等连带性服务。据1949年统计,全省县以上城市共有浴
池147户,其中多数是小业户,大锅烧水,设备落后简陋。
  建国初期,由于社会购买力较低,浴池业营业收入减少,加上一部分季节工成
为固定工,致使不少澡塘难以为继,一些设备简陋的小户被淘汰,因而1952年浴池
减少到88户。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商业主管部门扶植该行业恢
复营业和投资兴建国营新网点,使这个行业得以发展。仅就1958~1960年的统计,
各地商业饮食服务部门共投资兴建国营浴池15个,总建设面积12026平方米(其中多
为二层楼建筑),日容洗澡人次可达2万多人。据1961年统计,全省浴池业网点发展
到152个,从业人员为2814人,其中主要是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两者网点数分别
占总网点数的61%和33%,从业人数分别占总从业人员的44%和55%。
  60年代后,由于浴池业的收费标准较低,很多企业发生亏损,加之有些较大的
工厂、企业、机关、院校先后建起了一些职工澡塘,更使浴池业经营趋于萎缩。据
统计:1965年,商业系统浴池共有网点144个,从业人员2221人;1973年网点减少
到76个,从业人员减少到921人;到1976年,仅剩网点59个,从业人员876人,与社
会需要极不适应。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浴池业的网点状况,各级政府和商业部门增加了
投资,先后改建和新建了一部分规模较大的网点。改革开放以后,有的地市政府对
浴池业采取了免税、无息贷款、包亏损指标等一系列“以业养业”的优惠政策,使
浴池业再次得以恢复和发展。据统计:1979年全省县以上城市共有澡塘137个,其
中商业系统国营124个,集体营2个,其他系统开办的11个。到1985年,全省澡塘总
数发展到184个,其中商业系统国营122个,集体3个;其他系统开办的59个。
  全省商业系统饮食服务业自1978年恢复技术职称考核后,对浴池业有关工种和
服务员,经考核由省商业厅分别授予三级以上技术职称,从而有利于提高浴池业从
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敬业精神。通过改革,对部分澡塘更新了设备,发展了新的服
务项目。青岛市饮食服务公司所属8家澡塘,先后更新了7家的设备,共改设高中档
床位334张,新设桑拿浴、波浪浴、矿泉浴和药浴等设施和项目。济南市国营浴池
业也开展了多项健身浴新型服务项目。从而使浴池业由单一洗澡向健身强体、防治
有关疾患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多功能、多档次服务能力。同时传统的服务项目也有
恢复和发展。许多澡塘恢复了搓背、修脚等项目,增加了快洗衣服务项目。青岛建
新池和天德堂澡塘,自1979年以来开设了脚病治疗室,除门诊外,还利用业余时间
对行动不便者登门治疗。济南铭新池开展了多功能和高档次服务项目,发扬了这个
历史名店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