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南茶北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8&rec=188&run=13

  1952年,徂徕山从南方引进茶种成片试种,成活率很低。1957年青岛市在中山
公园播种40亩、4500丛,长势旺盛,外形质量也好。1960年在崂山“上清宫”和“
下清宫”附近种植5000多丛,至1965年苗高1.2尺并已开花结果。1965年春,五莲
县在街头公社罗家丰台大队播种6.8分地,出苗1200株,长势较好。
  根据试种情况,中共山东省委肯定山东可以种茶,并确定由省商业厅负责,农
业厅协助,推行南茶北引。1966年1月,省糖业烟酒公司成立种茶领导小组,组织
专门班子负责茶叶种植指导和物资供应;各个种茶地区的地市公司、二级站、县公
司的领导,明确有专人分工,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指导本地区种茶工作。省种茶
领导小组与各地共同研究制定了45个县市南茶北引规划。1966年2月25日,省商业
厅出面,由种茶领导小组在青岛糖业烟酒站开办种茶培训班,沂水、胶南、五莲、
乳山等5个县公司9个试种单位及有关地市商业局派员参加。特请安徽省茶叶公司技
师系统讲授开山种茶、条播密植、茶树管理、防旱防寒和防治病虫害等知识,同时
学习了青岛等地的种茶科学实验。
  培训班结业后,有关地市开展了种茶工作。1971年全省计有16个县市,累计播
种7343亩。1972年山东省革命委员会转发了省农业局、商业局关于发展茶叶生产的
报告,把茶叶生产列入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使茶叶生产进入大发展时期。1973年
全省茶叶生产发展到46个县,种植面积2.2万多亩,已投产茶园1800亩,产茶155吨。
同年秋季,全国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在济南召开,西藏、新疆、陕西、甘肃、
河南、河北、山东、浙江等8个省区190余人出席了会议。1977年全省累计播种面积
达11万亩。经过多年实验,茶树成活率开始由不到30%提高到95%以上。1985年茶
园稳定在5万亩左右,初步形成东南沿海、胶东半岛、鲁中南三个产茶区。东南沿
海茶区:包括青岛、崂山、胶南、日照、莒南、莒县、五莲、诸城等县市,是山东
省茶叶生产的主产区,茶园占全省茶园面积70%左右;胶东半岛茶区:包括乳山、
文登、荣成、牟平等县;鲁中南茶区:包括泰安、新泰、莱芜、枣庄、蒙阴、费县、
沂源、沂水、临沭等县。因气候雨水条件限制,茶园占全省比重不足10%。
  山东省商业厅为扶持生产于1965年作出关于发展种茶的“三五”规划,确定对
茶籽费用采取无偿支援的办法,购茶籽需要的资金由商业厅负责支出,并责成省糖
业烟酒公司组织这项工作,此办法延续执行到1976年,全省种茶由省无偿支援的种
子款105万元。1977年后,全省茶园都有了收入,所需茶籽钱由原来的无偿支援改
为扶持借款,每年借款15万元左右,一直执行到1984年,国家共发放扶持借款120
万元,后借款均未归还,变为无偿支援。前后两项省商业厅共支援茶园225万元。
此外,还有省供销社拨付科研费、水利扶持费约40~50万元,各地区为支持茶树种
植,向省财政申请支援约76万元。以上几项拨款总计346万元。
  80年代后农业实行承包,茶树一度放弃专业管理。有的地方分树到户,出现砍
茶树现象。1984年省商业厅在体制改革中撤销了省公司,从此,国营商业系统不再
参与茶树管理,由省农业厅管理。临沂地区各县移交农业局管理,青岛、潍坊市由
林业局管理。

附 大店名店选介

  泰康食物公司 位于济南市经二路纬三路交叉路口西侧,原是青岛华德泰百货
店、万康杂货店资东徐永春、庄宝康集资5000元,于1914年来济南开办的糕点杂货
店,取店名为“泰康”号,经理乐汝成。泰康号开业后,为打开产品销路,采取了
多种促销措施,业务经营迅速发展。1920年改组为泰康无限公司,为了筹集资金,
除借贷部分,采取了发行礼券办法,对泰康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了扩大经营,
购买了仁寿堂药店房屋,扩建了加工厂,职工增至70多人。同时,从上海聘请了技
师,生产饼干和水果罐头,销本市及青岛、徐州等地,年营业额达10万余元。1924
年,因部分股东怕担风险,将泰康无限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吸收了部分新股
本,先后在青岛新建了罐头厂和分公司;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采购原料、推销济
南产品;于1927年增建了上海罐头分厂。1929年泰康总公司迁往上海,济南改为分
公司,于1930年投资3万元从英国购进了生产饼干全套设备,聘请了英国技师,扩
建了厂房,增添职工百余人,1931年出产了第一批饼干和福字牌罐头,质量可与进
口的同类产品媲美,1932年即运销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及南洋群岛等地。同时增
加冷饮、食品、洋烟、洋酒等,经营品种达1700多个,日营业额400多元,年获利2
万多元,1936年获利高达4万元。
  “七七”事变前后,韩复榘加紧搜刮民财,在溃逃前,硬派给泰康交纳600多
两烟土,一次即勒索5000多元。1937年12月27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济南,工厂、门
市被占驻,商品、设施被毁坏,使泰康无法营业。日特机关以“对抗皇军,拒不开
业”罪名,勒令限期开业。复业后,顾客寥寥无几,流氓、特务的敲诈勒索却接连
不断。经理孙信人被日特机关连续传讯扣押3次。1943年日伪推行“第五次强化治
安运动”,借口“查暴利”、“查囤积”,大肆逮捕“经济犯”,对工商业进行公
开掠夺,泰康经理再次被关押,被罚“暴利”8000元,将所谓“囤积”货物全部没
收。泰康遭此掠夺后,厂店荡然一空,但日伪机关不准歇业,济南泰康公司只得求
助总公司拨款,维持经营。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官兵的敲诈、摊派花样百出,
并以各种“检查”罗织罪名,处以几倍、十几倍的“罚款”;加上通货膨胀,物价
飞涨,市场萧条,泰康经营十分困难,只能勉强维持门市营业。在济南解放前夕,
总公司将泰康流动资金的70%调往上海,使泰康处于瘫痪状态。
  1948年9月济南解放,人民政府对工商业实行扶持发展政策,人民银行给予贷
款,国营经济部门委托加工、定货,使泰康号的经营业务逐步得以恢复发展。1956
年济南泰康食物公司实行公私合营,结束了40余年的资本主义经营,获得了新的生
命力。
  泉祥茶庄 位于济南估衣市街,原由章丘县旧军镇人孟洛川投资,于1896年(
清光绪二十二年)创办。初始主营杂货,兼营茶叶;后因杂货利薄,茶叶销量日增
且利率较高,即逐步专营茶叶。泉祥凭其资金雄厚,派人常驻杭州、安徽等地采购
茶坯和绿茶下脚,运往福建南台自设的加工厂,选购当地盛产的茉莉花加工窨制各
级茉莉花茶,在安徽歙县珠兰花产地设点加工珠兰花茶。由于直接从产地收购、加
工,运回济南之茶叶货色纯正,成本低廉,定价合理,不久即创出牌号,生意随之
振兴,年获纯利3万元左右。
  1925年后,军阀张宗昌盘踞济南,大量印发山东“军用票”,信用很低,市场
使用值每1元仅抵银元0.11元。其官兵购物时,强行与银元同值使用,因而造成市
场混乱,百业萎糜,泉祥茶庄亦经营不振,连续亏损。192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济南,
制造了“五三”惨案,全市商民遭受深重灾难,商户不敢营业,市场一片萧条。
1930年后,随着茶叶消费量的不断增长,泉祥茶叶经营较大幅度上升,年批发、零
售高达25多万公斤,在济南茶叶经营中大有垄断之势。
  泉祥茶庄的茶叶由于采购的茶坯质量好,成本低,在窨制时用花量大,分次加
工,分级严格,因此,始终保持着茶体整齐,货色如一,质量均衡不变的独具优势。
例如其茉莉花茶,采取“三窨一提”工艺,即一窨用花20公斤,二窨用花15公斤,
三窨用花10公斤,装箱时再拌花2.5~4公斤而成,名为“四窨花茶”。其香味纯正
浓厚,冲泡三四次仍有余香。在销售中定价合理,足斤足两,因而深受顾客欢迎,
信誉久盛不衰,企业利润逐年增加。
  为了扩大祥字号在茶叶方面的经营范围和获得更多利润,投资人孟洛川先后在
华北各大商埠设立了茶庄分店。在北京设东、西鸿记茶庄,天津设鸿记茶庄总店、
分店,青岛、周村为泉祥茶庄,烟台为鸿记栈茶庄,在济南院东大街、院西大街和
经二路纬三路等处设立了分店。这些新设茶庄和分店,采取由总店统一管理、统一
核算,共负盈亏的管理制度。30年代后期,日特机关设立了“茶叶统治组合”,限
制商号南茶北调业务,泉祥的货源受限,经营日渐衰弱。国民党统治济南期间,其
军政机构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市场货币不断贬值,物价连番上涨,泉祥茶庄的经
济实力已基本消耗殆尽,分支茶店部分停业。
  1948年秋济南解放,在人民政府保护民族资本家工商业政策的扶持下,泉祥茶
庄恢复了正常经营。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后,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泉祥茶庄的经
营业务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