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购销与消费变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8&rec=182&run=13

  白酒 1949年山东省酿制白酒2067万公斤,使用高粱6000万公斤,人均消费
750克。1950年春荒严重,全省62个酒厂只保留2个酒精厂和4个白酒厂,其余全部
停产,致使粮食白酒供应断流。第二季度起,供应酒精配制酒,但仍因货源不足出
现私酿白酒。全年共查获酿造私酒业户3088户、9859公斤。秋后农业丰收,有40个
酒厂先后复烧。1952~1957年,酿酒原料增多,白酒产量逐年增加。1958年后,酿
酒原料紧张,各酒厂便利用“地瓜把子”、茅草根等代用品酿酒。1960年白酒生产
和销售量大幅度下降,持续出现无酒出售的状况,这时连瓜干白酒也成了特需供应
商品,瓶装粮食白酒只能在节日期间上市。农村开始实行以料换酒,一般是1.5公
斤瓜干、再加0.2元钱换60度瓜干白酒500克。1961年经营白酒,实行高价销售,购
销存都是历史上最少的一年。1962年白酒产销开始好转,1963年9月白酒退出高价
市场。“文化大革命”期间,酒的品种单调,质量下降,市场供应多是散装瓜干白
酒。由于工厂不经商业环节直接以酒换料,因而出现白酒生产年年增加,商业购销
反而下降的状况。1975年后,随着白酒生产数量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
者向往粮食白酒,但在粮食酒原料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大量生产串香瓶装白酒投入
市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粮食白酒原料增加,白酒生产迅速发展。1985年,
国营酒厂由原来88家增为113家,并新增乡镇酒厂124家,共237家。全年生产白酒
39.55万吨,比1965年增长5.9倍。1990年全年生产白酒79.31万吨,比1985年增长1
倍;销售12.58万吨,比1985年增长66%。同时,粮食白酒的品种大量增加,香型
和档次不断更新和提高。在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地方名白酒,生产消费由高
度低档酒向低度优质酒转化,商业购销比重减少。
  对全国名白酒经营,省公司本着“计划分配、重点照顾”的原则,注意加强名
酒市场整顿和管理。首先严把进货关,由省公司统一组织货源,实行计划分配。
1988年下半年,国家放开13种名白酒价格,茅台白酒济南市销售价格每瓶由26元升
为150元,后来涨到240元,转而回降至100元左右,又逐渐回升,体现了供求的不
断变化。山东省主要年份白酒产销数量见表3-10。

    山东省主要年份白酒产销数量表
表3-10                 单位:万吨
┌──┬──┬──────┬──┬───┬───────┐
│年份│工业│商业销售  │年份│工业 │商业销售   │
│  │产量├──┬───┤  │产量 ├───┬───┤
│  │  │省内│调省外│  │   │省内 │调省外│
├──┼──┼──┼───┼──┼───┼───┼───┤
│1952│2.55│3.77│   │1972│8.39 │9.29 │0.06 │
├──┼──┼──┼───┼──┼───┼───┼───┤
│1953│2.77│4.43│   │1975│15.48 │12.59 │0.28 │
├──┼──┼──┼───┼──┼───┼───┼───┤
│1955│3.1 │4.46│   │1977│18.13 │6.96 │1.37 │
├──┼──┼──┼───┼──┼───┼───┼───┤
│1957│3.87│4.77│   │1979│24.19 │6.74 │3.59 │
├──┼──┼──┼───┼──┼───┼───┼───┤
│1959│3.86│3.73│   │1983│34.08 │6.55 │0.15 │
├──┼──┼──┼───┼──┼───┼───┼───┤
│1960│1.75│1.66│   │1985│39.55 │7.58 │0.10 │
├──┼──┼──┼───┼──┼───┼───┼───┤
│1961│1.02│0.42│   │1986│43.43 │8.98 │0.09 │
├──┼──┼──┼───┼──┼───┼───┼───┤
│1963│5.68│2.62│   │1987│57.25 │9.94 │0.12 │
├──┼──┼──┼───┼──┼───┼───┼───┤
│1965│5.74│3.02│0.04 │1988│65.09 │10.93 │0.13 │
├──┼──┼──┼───┼──┼───┼───┼───┤
│1967│5.86│3.00│0.24 │1989│71.36 │10.71 │0.11 │
├──┼──┼──┼───┼──┼───┼───┼───┤
│1970│9.07│3.64│0.20 │1990│79.31 │12.58 │0.14 │
└──┴──┴──┴───┴──┴───┴───┴───┘
  啤酒 建国初期,全省只有青岛啤酒厂一家,省内年销售仅900吨左右,在农
村基本没有市场。1950年武汉市全部销售青岛啤酒,上海市场青岛啤酒占1/3。
1965年后,啤酒在城市消费量大增,夏季供不应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东
啤酒生产迅猛发展。1990年发展到53个厂,年产量达84万吨,高于白酒总量的6%。
啤酒消费在城市已由季节性消费转向常年消费,并已扩展到广大农村。由于啤酒生
产发展迅速,给消费者在购买中增加了比价格、挑牌号的选择余地,国营商业批发
环节经营啤酒的进货量,1986~1990年平均占工业产量的12%。
  黄酒 全省以即墨老酒为主,莱西与昌邑亦有生产。黄酒由黍米酿制,由于受
原料的限制,在酒源紧张时,仅限于药用,酒源多时供市场消费。但因价格较高和
受消费习惯影响,饮者较少。80年代后期,随着人们饮酒向低度、讲营养转化,黄
酒消费量逐步增加。1987~1990年,商业销售黄酒年平均比1986年增加55.2%。
  葡萄酒 省内葡萄酒生产,由烟台张裕酿酒公司兴起。青岛葡萄酒亦有较高声
誉。70年代,山东东部地区许多县和乡镇,利用当地土壤条件,发展葡萄生产,兴
办葡萄酒厂。至1985年,全省乡镇葡萄酒厂发展到239家,年产葡萄酒56404吨。在
白酒紧缺时期,葡萄酒为填补市场酒源起了很大作用。白酒资源充裕后,为扩大葡
萄酒销路,烟台、青岛等市重视和开展增加葡萄酒新品种的科学实验,运用葡萄酒
生产新工艺,试产出全汁、半汁的高品质和三成汁的大众葡萄酒,投向市场后,受
到消费者欢迎。1964年商业部、轻工业部、财政部曾联合通知,采取减免产品税等
优惠政策,对扶持生产和扩大销售葡萄酒起了积极作用。80年代,由于受啤酒和各
种饮料全面发展的冲击,葡萄酒消费出现下滑局面。1990年全省国、合商业销售葡
萄酒3960吨,比1986年下降59.5%。
  果露酒 是以白酒加果汁和香精配制而成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虽亦列入专
酿专卖,但不作为计划管理商品,由商业选购,工业自销。在白酒非常紧缺的三年
自然灾害期间,果露酒在填补市场供应中,发挥了极大作用。1961年全省销售果露
酒15509吨,占酒类销售总量的59%。此后,果露酒销售比重逐渐降低,1990年只
占酒类总销量的0.6%。1986~1990年山东省各种酒销售比重见表3-11。
  1986~1990年山东省各种酒销售比重表
表3-11
┌──┬──────┬────────────────┐
│年份│各种酒省内 │占酒类销售总量(%)       │
│  │商业销售总量├──┬──┬──┬───┬───┤
│  │(吨)    │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露酒│
├──┼──────┼──┼──┼──┼───┼───┤
│1986│168014   │53.5│31.9│0.9 │5.8  │2.9  │
├──┼──────┼──┼──┼──┼───┼───┤
│1987│181675   │54.7│34.5│1.0 │4.0  │2.0  │
├──┼──────┼──┼──┼──┼───┼───┤
│1988│204283   │53.5│36.8│1.4 │3.3  │1.5  │
├──┼──────┼──┼──┼──┼───┼───┤
│1989│207491   │51.6│40.0│1.2 │2.9  │1.0  │
├──┼──────┼──┼──┼──┼───┼───┤
│1990│245802   │51.2│42.9│0.8 │1.6  │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