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良畜禽品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8&rec=138&run=13

  食品经营部门为扶持生产,从50年代起,即建立了良种猪繁殖场。当时,山东
地方黑猪猪种体重小,而市场一方面猪肉供应不足,一方面又有肉油兼用的消费特
点,因此提倡饲养体大膘肥猪种。从苏联引进大白猪,从东北各省引进哈白猪、新
金猪,从南方各省引进太湖猪、金华猪、宁乡猪,其中从四川省引进的荣昌猪、内
江猪与山东地方黑猪杂交繁殖的脂肪型猪,具有耐粗饲料、成肥快、出肉率高的特
点,受到欢迎,因而发展快。经过几十年的生猪杂交,全省构成了黑、白、花三大
猪群,形成了体大膘肥的脂肪型特点。全省生猪收购毛重,1957~1965年平均每头
50~75公斤,1966~1978年增加到75~100公斤,1979~1990年在100公斤以上,有
的地区高达150公斤以上,为解决吃肉难、吃油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0年代,脂肪过高的大肥猪已不适应消费者“喜瘦厌肥”的变化要求,但瘦肉
型猪发展一直较慢。60年代开始引进丹麦长白猪、英国大约克夏和中约克夏猪、意
大利蔓格里茨猪,70年代引进美国杜洛克和汉普夏猪、比利时施格猪等具有较高杂
交优势的瘦肉型猪。从1981年起,采取重点扶持的办法,组织了瘦肉型杂交猪重点
饲养县试点。第一批发展掖县、胶南和日照3个瘦肉型猪基点县,省食品公司投资
11.5万元;1982年增加文登、莒县、诸城、临朐、莱芜、邹县和淄博市7个基点县(
市),省食品公司投资21.8万元;1984年又补助黄县部分费用,开展试点。以上共
发展10个瘦肉型猪基点县(市)试点,所产瘦肉型商品猪逐年增加,1982年为0.63万
头,1983年5.34万头,1984年11.89万头,1985年16.07万头,1990年达165.33万头,
效果明显。另外,1981年省食品公司还对省农科院一次投资21.5万元,建成饮马泉
猪场,每年可提供瘦肉型种猪400余头。
  经过对生猪的优良品种杂交试验,测定大约克夏与沂蒙黑猪杂交效果较好,具
有耐粗饲料、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瘦肉率可达51~52%。省食品公司和
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共同在胶南县进行的瘦肉型猪杂交组合试验,获省科委
1983年度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为扶持家禽生产,各县食品购销站,每年春季均开办孵房,选择优良鸡种,以
较低价格供应农户饲养。同时指导发展集体个体建房孵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食品公司孵禽比重逐年减少,1979年全省家禽孵房共
3469处,其中食品公司办968处,占28%;社会孵鸡总量13471万只,其中食品公司
孵化4506万只,占33%。1985年社会孵鸡总量19186万只,食品公司只占5%。
  为扶持良种鸡发展,1977年全省食品部门办鸡场90处,饲养良种鸡6.45万只。
到1990年还保留20处,饲养良种鸡24.3万只,年产蛋260万公斤,自办暖房孵化,
每年向社会提供良种鸡苗500多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