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敞开供应与消费变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8&rec=116&run=13

  70年代后期,随着纺织生产发展,以及涤棉布、中长纤维布等结实耐穿的化纤
布在纺织品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为国家逐步放宽供应政策提供了条件。1980年起,
全国各地开始统一或分期分批免票供应部分库存较大的商品。从1980年12月15日起,
全国统一对涤棉混纺布临时免收布票,1982年8月解除了对集团购买化纤布的控制,
1982年11月起对各种混纺交织的针棉织品,15种针织小商品,9种布制成品以及各
种维棉、粘棉、丙棉花布、色布、色织布临时免收布票。1983年初,商业部作出规
定,允许城乡集体、个体商业经营各种纺针织品。1月20日国家调低化纤布、提高
纯棉布价格后,进一步刺激了化纤布需求,据统计,全省年销各种化纤布418.22万
米,人均达16.5市尺。1983年3月起,线卡其、线华达呢等6种纯棉布及各种含棉混
纺布临时免收布票,5月起全部针棉织品临时敞开供应。至此布票作用大大缩小,
发给居民的票证绝大多数用不完。1983年,棉布与针棉织品全部敞开供应,1984年
停发布票,实行了近40年的统购统销政策结束。
  纺织品敞开供应和居民收入增加,带来了纺织品消费的重大变化。一是消费观
念变化。过去品种、色调单一,讲求保温、耐穿、实用,形成所谓“新三年、旧三
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模式。80年代向更新快、多样化、求新爱美方向发展,
针织内衣出现外衣化、时装化、配套系列化。城市居民需求趋于新颖,突出个性,
挑选性增强;农村居民由一衣多季变为一季多衣,多数人已不穿带补丁衣服。床上
用品趋向装饰、美观、大方。二是消费结构变化。过去以中低档棉布为主,80年代
后品种增加,棉布比重下降,1980年与1965年相比,居民衣着消费构成中棉布比重
由95.3%降为58.6%,化纤布由2.9%上升为33.6%,呢绒绸缎由1.8%升为7.8%。
三是城乡消费差距缩小。1962年全省城市人均购买棉布22.5市尺,农村4.88市尺;
1989年,城市人均消费棉布1.83米、化纤布1.98米、呢绒绸缎0.09米,农村人均消
费棉布1.51米、化纤布2.06米、呢绒绸缎0.0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