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8&rec=100&run=13

  山东省是全国棉花主产区及纺织品生产基地之一。纺织业主要集中于青岛、济
南、潍坊等地,产品行销全国。
  全省国营商业纺织品行业,是建国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据统计,1950~1990年,
全省纺织品商业系统按各个时期不同口径计算,盈利近13.5亿元。经营最好的1980
年,实现利润达9498万元,是全省商业系统的利税大户。
  建国初期,为打击投机商,制止通货膨胀,加强管理,于1950年4月10日,成
立中国花纱布公司济南分公司,12月改称山东省花纱布公司。后于济南等地设分公
司7个,张店等地设支公司12个,沂水等地设办事处21个、轧花厂1个、收棉组3个,
全系统共有各类机构45个,干部职工2275名。公司经营原棉收购和纱布批发,不搞
零售,肩负经营和管理双重职能,受上级公司和当地商业行政部门双重领导,以上
级公司领导为主。
  1953年,花纱布公司系统实行建站核资,推行经济核算制。省公司下设的分市
公司全部撤销改组,全省按经济区域新设德州、泰安、单县、菏泽、临沂、聊城、
禹城、济南、北镇、张店、辛店、潍县、高密、烟台14个省属二级站,青岛设一级
站(1954年改为二级站),三级批发公司有所增加。国营商业建站核资,实行经济核
算制是搞好经营的客观要求,但由于初期发生片面核算观点,压库存“泻肚子”,
国营批发经营比重由1952年占70.83%,到1953年一季度下降为64.79%。6月,贯
彻中共中央财经工作会议精神以后,三、四季度国营批发比重又上升为91.44%。
  1954年7月,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实行城乡分工,县以下收花处移交供销社。9月,
棉布实行统购统销。省以下机构按行政区划设分、县公司,原有二级站和批发商店
业务由各级公司兼营。
  1956年6月1日,中国花纱布公司山东省公司改称中国纺织品公司山东省公司。
同时贯彻国务院关于工业品经营机构下伸的决定,批发机构进一步扩展下伸。至年
末,省公司下属市公司4个,分公司8个,县(支)公司103个,县公司所属经营组7个,
零售门市部66个,全系统共有各类机构189个,人员5012名,是纺织品经营史上的
鼎盛时期。
  根据1957年11月国务院《关于改进商品管理体制的规定》,全省纺织品经营机
构体制作了以下变动:一是1958年3月1日正式撤销省公司建制,实行“政企合一”,
在省商业厅设纺织品处。二是批发企业分为省管与地方主管企业,二级站为省属企
业,有济南、青岛、潍坊三个纺织品批发站,县市公司为地方企业。三是对商品实
行分级分类管理,第一类棉花、纱布由国务院管理,第二类毛巾、袜子、三种内衣、
呢绒、毛毯由商业部管理,第三类非计划商品归地方管理。
  1962年10月恢复中国纺织品公司山东省公司,至1975年改称山东省纺织品公司。
  “文化大革命”时期,市场供应匮乏。1966年增设德州,1967年增设淄博、济
宁,1974年增设烟台4个二级站。1976年末省公司系统有7个二级站、17个独立核算
单位,干部职工1911人。
  1978年后,纺织品业务不断扩展,机构增加。到1985年末,除东营外,各市地
均设有二级站或批发公司,临清等17个县(市、区)设有纺织品公司或分站,其余县
级三级批发业务仍由百货公司兼营。1984年10月6日省公司正式移交省纺织厅领导,
年末原省管9个纺织品站全部下放由所在市地领导。到1985年底,除淄博站仍属商
业系统外,其余二级站均划归纺织工业系统,县公司有临清等7个单位划归工业口。
  1989年后,连续两年市场疲软,纺织品经营发生大面积亏损。1990年统计,全
省14个地、市级批发企业有8个亏损,亏损金额63.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