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古代简易测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7&rec=41&run=13

〖古代〗〖简易测图〗
一、郭守敬勘测黄淮平原
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郭守敬担任工部郎中,奉命踏勘黄淮平原地形。据《
元朝名臣事略》记载,他在广泛收集以前测量资料的基础上,到今山东、河南一带
调查通航路线,建立水站(水上交通站),以河南孟津为起点东进,沿黄河故道,在
方圆几百里的广阔地区进行了地形测量,把地势倾斜变化以及能够开渠分杀河势、
修渠灌溉的地方,都绘入地图。在勘测过程中,用水准仪测量黄河下游水位高差。

二、《皇舆全览图》中山东测绘
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清政府聘请法国传教士白晋(JcachBouvet), 雷孝
思(Jean-BaptisteRegis)、杜德美(PetrusJartoux)、日尔曼神父费隐
(Xavier-EhrenbertFride11i)等,按西法测绘各省图籍。1711年(康熙五十年)
扩充人员,将新组成的测绘人员分为两队,前往山东的一队由雷孝思和葡萄牙神父
麦大成(JeanFrancoisCardoso)率领。 法国人杜赫德所著《概述》一书中,
记载了测量队进入山东后的两条测量路线:一条从德州出发,经恩县、高唐州、东
阿县、东平州、汶上县、兖州府、邹县、滕县、戚城;另一条经禹城县、齐河县、
长清县、崮山驿、长城驿、泰安州、新泰县、蒙阴县、徐公驿、沂州、郯城县,并
由此通江南省。(古地名,见《内府地图·山东全图》。)1712年两队先后回到北京,
山东图先成。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测量工作全部完成,由杜德美负责按实测资料编辑成
集,取名《皇舆全览图》,“镌以铜版,藏内府”,山东位于西一度至东六度之间。
《皇舆全览图》的测量方法多采用三角测量法,是在天文观察基础上进行的。
1711年7月29日,雷孝思用天文观察方法之一的“月食观察”, 测得山东诸城经度
为东3°30′,纬度为35°55′。其经度的确定,以过京师(北京) 钦天监观象台的
子午线为起始线,纬度以传统的北极出地高确定。因当时受天文测量方法及仪器的
限制,所以不能多测,只得以经过天文观察的点为基本点,然后采用三角测量方法
推算其它点的经纬度。即在地面上按一定条件选定一系列点,构成许多相互联接的
三角形,然后在已知点观察各方向间的水平角,精确地测定起始边长,再以此边长
为基线, 推算其它各点经纬度坐标。 《皇舆全览图》用这两种方法测得经纬度点
641处,其中山东28处。
雷孝思等人进行三角测量时所用仪器,系法国人皮卡的制造的带有望远镜的象
限仪,基线测量采用绳索丈量。为统一丈量尺度,1711年以当时工部营造尺(1尺=
0.317米)为标准,合1800尺即180丈为一里,每尺合经线百分之一秒。
该图为伪圆柱投影,经度以通过北京观象台的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纬线与中央
经线垂直,等距平行,并在中央经线上划分,每1度为一格,5度为一排。地物要素
符号以方块为府,菱形为州,圆圈为县,水系为双实线,虚线为省界。湖、塘、山
脉都有形象符号表示。
该图经纬度测量、三角测量、地理调绘、地图编绘、刻板印刷等过程,已和现
代测绘过程基本一致。其质量“不仅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
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好,更精确”(〔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
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197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