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清代天文测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7&rec=4&run=13

〖清代〗〖天文测量〗〖天文点〗〖观测方法〗
山东境内的天文测量,始于清代。1711年(康熙五十年)开始测绘《皇舆全览图》
,采用以三角测量为主,配合一定数量的天文经纬度观测,相互校核以定点位的方
法。至1712年,在山东境内共施测天文点28个,其中济南点纬度是北纬36°44′24″
,经度是东0°03′00″;胶州(今青岛市)点纬度为北纬36°14′20″, 经度为
东3°55′30″。以通过京师(北京)观象台的子午线为经度中线(零度)。 天文观测
方法有太阳观察、月食观察和木星卫星观察法等。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4月续颁《大清会典图》章程,规定上送的图, 必须实
地测量经度、纬度,实地计里开方,按比例尺,按方向编绘成图。1892年9月, 山
东派候补知府恩铭为提调,候选府县官员蒋楷、刘棋伟、洪尔振、王杨芳、王大培、
王翰霄等分司纂修校对,筹办测量仪器,详议章程,遴选人员分投各路,进行测量。
当时采用的方法,据山东巡抚张曜奏称,为“测星度以辨高下,正日影以定东西,
参以地球疆域之分,合以天度盈缩之数,考核勾稽,务归至当”。至1894年( 光绪
二十年)元月止,在山东境内又一次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天文经纬度测量。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派测量队在胶州进行基线、三角和
天文测量,将天文点设于今青岛市馆陶路一号附近,用一般恒星高度法测定天文经
纬度,以北极星时角法测定方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