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平均海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7&rec=135&run=13

〖平均海面〗〖计算依据〗〖水位改正〗〖海洋测绘〗
作为深度基准面的起算面,建国前采用各验潮站的平均海面。1958年海区基本
测量,开始采用当地多年平均海面作为深度基准面的起算面。
长期验潮站的平均海面,用两年以上多年连续观测资料计算。
短期站,1958~1959年,海测部队设立的小清河口、刁龙嘴、南长山、蓬莱站,
根据苏联专家制定的要求,采用延长观测时间的方法推算当地多年平均海面,连续
观测3~10个月。从观测资料发现月平均海面变动很大,夏秋高、冬春低, 相差达
50~70厘米。因海测外业工作大多在5~10月份进行,即使连续观测6个月,算得的
平均海面仍与年平均海面相差15~30厘米,精度达不到要求。1959年,海测部队王
志豪等提出采用与相邻两个长期站同步观测1个月, 以长期站月平均海面与多年平
均海面的季节差,加入短期站的月平均海面,求得短期站的当地多年平均海面的方
法。1960年,经批准正式采用。1958~1984年设立的59个短期站,分别采用其相邻
的塘沽、龙口、烟台、威海、石岛、青岛、连云港等长期站同步观测资料,求得当
地多年平均海面。
临时站采用相邻长期站(少数用短期站)3~15天的同步观测资料, 求得当地多
年平均海面。
1959~1984年布设的定点观测站,用邻近的长期站(部分用短期站)同步观测资
料,求得当地多年平均海面。

三、水位改正
测量水深的水位改正,1957年前采用单个验潮站资料进行改正。1958年开始,
沿岸海区测量采用两个验潮站分带改正,分带数K=△h/δz;近海海区测量采用
三个验潮站三角分带分区的方法求取水位改正数。1961年,海测部队王国俊等提出
采用模拟法代替三角分带分区法求取水位改正数,翌年经批准,正式采用。定位观
测站的水位,根据调和常数预报求得;其余验潮站均用实测水位。水位改正至0. 1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