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青岛验潮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7&rec=13&run=13

〖黄海〗〖高程系统〗〖1956〗〖验潮站〗〖青岛〗
青岛验潮站位于胶州湾内,座落在青岛大港一号码头上,为全国大陆中纬度区。
大港于1900年开始验潮。1904年12月,气象天测所根据已有验潮资料,在新建
码头上设立验潮井,以码头地坪以下6米为验潮水尺零点。 同时在码头地坪上标以
铜丝,做为日后观测的比较面。因德、日列强侵占青岛,1923年以前的资料全部散
失。1924年3月~1937年7月的潮汐资料完整无缺。1937 年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在
1939~1942年扩建码头时,将验潮站南移10米(即现位置)。1943年,日军破坏了验
潮室和验潮设备,填塞了验潮井,并盗去了全部验潮资料。1947年,国民党政府青
岛观象台和青岛港务局共同对青岛验潮站进行了维修,1948年7月4日开始验潮。至
1949年6月,其潮汐记录多次中断,水尺零点标志线也做过变更, 潮位资料统计谬
误较多,不堪使用。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验潮站经整理、维修, 增添了验潮设
备,重新验潮。1950年以后的验潮资料完整无缺。1972年8月, 北海舰队航保处重
建了验潮室,打捞了验潮井,其井深恢复至原建井时的11.5米。同时由济南军区测
绘部队改造了水尺零点标志线(工作水准面)。
验潮井为套筒式结构。内井筒由长1米的11节钢筋混凝土圆筒接成。 每节内井
筒有直径4厘米的进水孔20个。外井筒由4节钢筋混凝土圆筒接成。内外井壁间有0
.25米的间隙。井底有长16米、口径0.3米的导水管一条,由内外井壁间垂直码头边
缘通往海水中。这种结构既可使海水流通灵敏,又可起消波作用。验潮井上设有国
产瓦尔代式自记验潮仪两台(备用1台),竖立木质标尺1根,工作水准点1座。 验潮
站由北海舰队气象台管理,每日8时、14时、20时3次进行观测和检查仪器工作情况,
每日8时更换自记纸。
为了统一全国的高程系统,1956年5~6月,中国东南部地区精密水准网平差委
员会对中国东南部沿海各验潮站情况进行的调查认为:“青岛验潮站较为完善,适
合国家基本验潮站的要求,即:位于全国中纬度区和海岸线中部,较适合国家海水
面的实际情况;所在港口是有代表性、有规律的半日潮港;所在地的地壳稳定,历
史上无明显的垂直运动,非地震烈震区,距昌邑至郯城大岩层断裂带较远;地质结
构坚硬,验潮井座落在海岸原始沉积层上;附近无大的江河入海口,有开阔的海面,
海底平坦,水深在10米以上;验潮站有结构完整、消波性能良好的验潮井,有技术
性能良好的验潮设备和健全的验潮制度,有长期、完整、连续、准确、可靠的验潮
资料;交通方便,利于一等水准测量;验潮站所在地有长期的天文、海洋、水文、
气象、地质、地球物理等项测验和研究资料”。平差委员会将上述意见分函国内19
个科研单位和有关业务部门进行论证。此后,又在总参测绘局召开的有水利部、国
家测绘总局、军事测绘学院和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参加的几次座谈会上进行了
讨论。最后在1957年召开的大地测量法式会议上,确定青岛验潮站为国家基本验潮
站,并以该站1950~1956年7年的潮汐资料推求的平均海水面, 作为国家高程系统
起算基准面,称“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