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海洋测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7&rec=109&run=13

〖海洋测绘〗〖简史〗
海洋测绘是开发海洋的先行。海上交通开辟、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
海洋环境保护、海上军事活动等,都要运用海洋测绘的成果资料。
山东是濒海省份,自古海上运输就相当发达。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齐国就同南
方的吴越有了海上交往。海洋测绘也随着海运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唐朝宰相、
地理学家贾耽在公元770元(唐大历五年) 前后采用“计里画方”方法绘撰成《海内
华夷图》,其中所绘蓬莱至朝鲜仁川的原始航海图,详细记载了海上航线。1562年
(明嘉靖四十一年),郑若曾主持编纂的《筹海图编》中《沿海山沙图》,有山东图
18幅,着重表示了山东沿海地理形势及岛礁分布。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洞开,主权沦丧。为瓜分中国,
英、德、日等国借口航行需要,依仗各种不平等条约,先后在山东沿海海区进行非
法测量,攫取了山东沿海大量海区资料。1865~1945年,英、美、法、日等国共出
版山东海区海图56幅。
清末,“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开始组建海军,为了解海区、港湾情况,在
山东沿海也进行过个别港湾的测量。民国时期,基本未开展海测工作,仅对龙口、
青岛等港进行过测量。清末、民国时期虽然开展了部分海测工作,但由于战乱频仍,
工作时断时续,没有长远打算和完整的实施方案,也没有全国统一的测量基准与技
术标准,技术手段落后,测区零散,成果、成图大部分质量粗劣。
建国初期,因国家大地控制网尚未建立,各海区的测绘资料均采用独立坐标系
统。由于海测技术力量薄弱,装备比较陈旧,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山东只测量了局
部海区以及个别港湾、岛屿。这些测量成果、成图零碎而不统一,质量也不高,难
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1958年,全面系统的海区基本测量、沿海及沿海岛屿的地磁普测开始进行,迈
出了正规化海测工作的第一步。到1965年,完成了大口河至岚山头(绣针河口)山东
全部近海海区、沿岸海区(包括港湾和岛屿)的基本测量,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
供了有史以来第一份全面系统的山东海洋测绘资料。1963年开始对全省主要岛屿进
行详细的调查测绘。
1966年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全省海洋测绘工作进展缓慢,成果、成图
质量下降。1974年,海测工作始有起色,在广大海测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又开始对
全省海岸带调查测量。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各项方针、政策的
落实,更多地为沿海地区经济建设服务成为海测工作的重点。围绕经济建设,进行
了海岸带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和第二次海岸线长度量算,完成了全省海岸带测量及海
区、岛屿、港湾等的复测、修测和加大比例尺测量。经过军队、地方等各部门的积
极努力,到1990年底,不仅完成了山东全部海区的基本测量,而且完成了海岸带、
岛屿、港湾等大比例尺各类地图的测量。这些测量的完成,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
军事和社会效益。
随着全省海测工作的不断发展,海洋测绘技术、手段也逐步由简易仪器、手工
操作向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海上定位仪器由六分仪发展到微波测距仪、无线
电定位仪和综合卫星定位系统;测深工具由锤测或普通航海测深仪更新为高精度浅
水测深仪、万米测深仪和海底地貌探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