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地下水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5&rec=59&run=13

  一、地下水开采
  山东省是地下水开发利用较早的地区。建国前,全省有灌溉面积372万亩,计
有水井78.7万眼,其中井灌面积331万亩。井灌区主要分布在蓬莱、龙口、莱州、
青州、临淄、寿光、桓台、泰安、莱芜、肥城、宁阳、曲阜、兖州等地下水丰富的
山前冲积平原。水井全为人工挖掘而成。山东省只有济南、青岛、淄博3个城市有
供水厂,共有6个小型水厂(青岛4个,济南、淄博各1个),总供水能力4.25万吨/日,
水源均为泉水和地下浅层水。
  1949-1965年为发展水井阶段,到1965年全省水井达到207万眼,井灌面积937
万亩(含机井灌溉面积30万亩)。1990年井灌面积发展到3443万亩。井深由20米-30
米发展到300多米,由取浅层地下水,到开采地下水静储藏量和深层。特别是进入
80年代之后,由于持续干旱,加之对地下水资源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地下水
开采的失控,部分地区长期超量开采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临清、桓台、
章丘、临淄、寿光、潍坊、平度、龙口、莱州、枣庄、滕州、汶上等15处大的漏斗
区。造成原有机井报废,提水费用增加,沿海海水入侵,水质变咸,地面塌陷,有
的房屋裂缝、倒塌,铁路路基沉降,地下水遭到污染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二、地下水普查与管理
  1954年,省水文总站开始在寿光羊角沟站进行地下水位项目的观测。1959年开
展地下水化学项目的观测。从70年代起对地下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要求观测
地下水动态,在平原地区大量布设了地下水观测井,1980年全省地下水站达4482个。
到1985年经调整为2285个。1973年,根据水电部的部署,对全省地下水进行普查。
全省有1.2万余职工参加普查,经过两年多时间,完成了全省平原区近8万平方公里
的地下水普查任务,提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163.56亿立方米,初步查明全省宜井面
积约有7060万亩。1985年对全省地表、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价。
  1980年以后,日益加剧的干旱缺水严重地危及省内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
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1983年10月,省政府成立山东省水资源管理委
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的相继颁布实施,标
志着山东省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进入了依法治水的新阶段。各级水行政主管部
门在人大、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
运用征收水资源费、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等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
有效地扼制了地下水资源乱开滥采的混乱局面。山东省提出“充分利用黄河水,积
极拦蓄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全面推行节约用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对
一些地下水超采区,一方面严格控制开采,一方面采取措施进行回灌补源。在龙口、
滕州、兖州、桓台等地下水位漏斗区相继修建地下水回灌补源工程,利用自然降水、
汛期径流或灌溉退水通过渗井或渗渠补充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回升,水质有了明
显改善。

  三、海水入侵防治
  海水入侵是指在长时间大范围持续性干旱及人类不合理地超采地下水的作用下,
海水(卤水或古海水)入侵地下淡水所发生的环境恶化现象。山东沿海海水入侵灾情
严重,发展速度快,已对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国内外海
水入侵灾害的典型地区。
  山东沿海地区,自70年代中期开始发现海水入侵,之后十多年的时间里逐渐形
成灾害。据有关部门1991年3月调查统计,全省海水入侵面积730.7平方公里,其中
直接海水入侵面积431.2平方公里,海咸水扩散面积299.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沿
渤海、黄海的烟台、威海、青岛、潍坊、东营5地市的18个县市区,其中莱州市面
积最大,为238.2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水入侵面积的32.6%。
  海水入侵对沿海地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水入侵使地下水
被污染,水质变劣,水中氯离子含量成倍增加,致使侵染的地下水不能用于工农业
生产并造成居民饮水困难。海水入侵区约有44.5万人无淡水吃,居民身体健康受到
影响。二是海水入侵使地下淡水资源减少,人们不得不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使地
下水位下降,造成了新的地下漏斗区和负值区,出现新的海水入侵区,形成恶性循
环。三是由于地下水变咸,使部分农田机井报废,土壤盐渍化。据统计,全省有60
万亩耕地因海水入侵而质量下降,年减收粮食在3亿公斤-5亿公斤。
  为控制海水入侵,1989年下半年省政府成立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侵染综合治
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农、林、水等部门技术骨干,从事莱州湾地区海水侵
染的调查、研究以及综合治理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1992年,莱州湾地区海水侵
染综合治理研究被国家计委列入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各地采取的主要综合防治
措施有:
  一是拦蓄补源。截留汛期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回补地下水源,提升地下水位,
减轻海水入侵。龙口、莱州等地采取渗井、渗渠、拦河闸地下防渗板墙等措施,已
取得显著效益。
  二是节约用水。在工业上,采取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避免跑、冒、滴、漏,
淡水循环利用,污水综合利用等措施,有条件的工厂,尽可能利用海水。在农业上,
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林果种植面积,扩种耐旱耐盐碱作
物;推广管灌、喷灌、微灌、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先进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
  三是引黄调水。黄河水资源丰富,可利用水量潜力大,水质较好。1989年11月,
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引黄济潍、引黄济烟列入计划,建成后可大大缓解水资源
短缺矛盾,减轻海水侵染灾害。
  四是实行人工降雨。沿海地区自然降水约为天空云水量的30%-50%,进行人
工降雨有很大潜力。莱州湾地区每年春、夏进行人工催雨作业,年增加降水20毫米
-40毫米。
  五是修筑防潮堤坝。在入海河流下游修筑防潮闸,防止风暴潮的灾害,从而减
轻海水内侵。
  六是发展生态农业。运用生物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先
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根据沿海资源带层结构综合配置农、林、牧、副、渔、工各
业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恢复和发展生产,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