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土壤盐碱化、内涝和沙化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5&rec=57&run=13

  一、土壤盐碱化、内涝防治
  平原地区土壤盐碱化和内涝是农业生产的两大公害,两者密切相关。全省盐碱
地主要集中在菏泽、聊城、德州、滨州、东营5市地。临沂、郯城、苍山及滨海地
区有盐碱、低洼易涝地1503万亩。在盐碱耕地中,有很大一部分属次生盐渍化耕地。
盐碱化耕地土壤中易溶盐分含量高,破坏了作物生态环境与植物体内盐分的平衡,
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的颗粒不收,严重的只得撂荒。
  山东省在治理涝洼盐碱地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大力兴建多级排水沟网,在不同地貌单元上兴建畦田、条田等,在不同时期
兴办不同类型的治涝改碱示范排污工程。如郓城十二连洼沟洫畦田工程,齐河县流
洪洼沟洫畦田试点工程,曹县“八化一体”工程,齐河县温聪河流域治涝改碱工程
等。经过治理,这些地区自然面貌和生产面貌大为改观,排涝改碱效果明显,粮食
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促进了涝洼盐碱地的全面改造。
  ⒉种稻改良涝洼盐碱。在有水源条件的涝洼盐碱地,修建灌溉排水系统,改种
水稻,是治涝改碱的有效措施。例如沿黄涝洼盐碱地稻改始于1958年,在打渔张引
黄灌区涝洼盐碱地改种水稻17万亩,亩产达200公斤。在此基础上,1965年沿黄地
区稻改面积增加到25.3万亩。60年代全省沿黄稻改面积每年平均在40万亩左右。70
年代,菏泽、德州、齐河、济阳等地县也进行稻改,产量比较稳定,一般亩产300
公斤-400公斤,稻麦轮作亩产达500公斤以上,改良了盐碱,增加了产量。
  ⒊淤灌改良涝洼盐碱地。利用沿黄涝洼盐碱地作为灌区沉沙池,落淤改土,清
水灌田。7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引黄放淤,到1985年全省共计淤灌改土186.2万
亩。
  为治理盐碱地,1982年山东省还利用世行贷款对齐河、禹城、陵县的旱、涝、
碱、薄进行了综合治理。经过5年的集中整治,项目区盐碱地面积由1982年的64.55
万亩减少到1987年的16.1万亩,农业总收入由23134万元增加到76490万元,生态环
境也明显好转,旱涝灾害大大减少。到1995年底全省757万亩盐碱耕地已减少到505
万亩。另外还有785万亩盐碱荒地有待改良利用。
  二、土地沙化
  山东省土地沙化主要分布在菏泽、聊城、德州、滨州、东营5市地和滨海滩涂、
河道沙滩及河中地区,沙化土地面积为16731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
占5市地面积的29.8%。沙化土地侵蚀模数一般在500吨/平方公里-1500吨/平方公
里,土壤侵蚀量每年为501万吨-1505万吨。据统计,惠民县的5万亩耕地,每年约
有一半遭风沙危害,风沙区内流沙经常吞没农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危害。山
东省土地沙化引起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的高度重视,并列为世界高度沙漠化威胁区。
  土地沙化主要是由毁林、毁草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据有关资料表明,黄河三角
洲从1949年到“一五”期末,有林地面积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93%,生态环
境优美,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但从50年代开始,由于对黄河三角洲进行大面积的垦
荒和过度放牧,植被遭破坏,林地面积由原来的83万亩减少到15.8万亩,森林覆盖
率由20.93%下降到1.5%。植被的破坏,使地面失去了必要的庇护,生态环境恶化,
导致耕地沙化碱化。1959年国家在东营境内建立的军马场,原有23万亩地,到1995
年,可耕种的已不足5万亩。东营市撂荒土地连同风沙、盐碱等不毛之地共计458.
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9.78%。

  三、植树造林,种草护草
  植树造林、种草护草是防止土壤盐碱化、内涝、沙漠化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
措施,特别在防止沙漠化方面,作用更为明显。到1995年底,全省造林面积达3568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2%增至1995年的20.20%,林木总蓄积量达
7300立方米。沿我省3024.4公里海岸线上的基干林带基本合拢,980万亩海防林对
抗御海风海雾的侵蚀发挥了巨大作用。鲁西、鲁北平原地区,网、带、片、点相结
合的绿化体系初具规模,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发展到8500万亩。森林的建成充分发
挥了蓄水保土、改良土壤、改善气候的作用。菏泽地区过去一直受干热风沙的危害,
经过治理,全区八九十年代与六十年代相比,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减少了2天,风沙
日数减少了69.7%。省林科所盐碱地造林试验站地处滨海,过去是一片盐碱荒滩,
因无林木,每逢春旱季节,土壤蒸发强烈,返盐严重。通过营造土壤改良林,土壤
返盐减轻,加之地下水位降低,使淋盐作用大大加快,土地含盐量(1米)由1964年
的0.6%降到1994年的0.06%。
  同时,全省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护草种草的活动,增加植被覆盖率。山东省草地
资源较丰富,全省共拥有天然草场2456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
在东营、滨州、潍坊、临沂、烟台5市地,成为土地的天然屏障。护草、种草成为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改良土壤的有效措施。1984年7月,沾化县在泊头乡林场周
围沙荒地上飞播沙打旺1.23万亩,成苗面积达90%以上,产苗量达1281公斤/亩,
比飞播前提高17倍。1985年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中原5省2市飞播先进县。1986年至
1987年沾化县在徒骇河农场两次飞播苜蓿和草木樨,建成1.07万亩人工草场,3年
后土壤含盐量由0.4%下降到0.2%,有机质增加了近0.25%,使沙洲变成了绿
洲,既减少了风沙,又改良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