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经济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5&rec=20&run=13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外国资
本主义的经济掠夺,山东经济形成畸形发展的局面。
辛亥革命后至新中国建立前(1912-1949年),山东地区战争频繁, 社会动荡不
安,各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变化呈现了错综复杂的局面。整个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程度不断加深,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山东之后,沦陷区的经济完全殖民地化了。这
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曾畸形发展,官僚买办资本的势力也曾得以膨胀,但具
有强大生命力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破土而出,最终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1949年建国伊始,国民党政府留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长期恶性通货膨胀,使
生产萎缩,社会经济濒于崩溃的境地。城市的工厂企业处于半瘫痪状态,农村经济
陷于破产,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生产技术非常落后。1949年全省工农业总产
值为32.5亿元,比抗日战争前的1936年下降了20%。
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山东省经过一系列的艰巨工作, 国民经济
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0.9亿元,比1949年增长
87.2%,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增长73.3%;工业总产值达到20.9亿元,增
长1.2倍。主要产品产量都有成倍的增加。交通运输有了迅速的发展,3年内修复了
原来被破坏的铁路,通车里程达到954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7669 公里, 增加
4517公里;内河通航里程增加377公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人均国民收入消费额
由45元增加到70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山东开始了有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商业外贸、文教卫生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
建设工作。1956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和若干主要产品产量都提前一年达到第一个五
年计划规定的1957年的指标。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1962年), 由于提出了一些严重脱离实际的计划指
标和口号,使国民经济遭受了重大损失,农业生产下降43%,轻工业生产下降40%,
粮食减产39.5亿公斤,同时生态环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1962年,贯彻了中央的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纠正
了“左”的错误和农业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迅速扭转了经济下降的趋势,
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重新趋于协调。
第三个五年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1975年), 由于发生了“文化大
革命”,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产秩序被破坏,工农业生产上下波动,大起大落。经
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都遭受了1949年以后最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国民经济比例
关系严重失调,全省环境污染迅速加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纠正了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实行了
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在比较扎实的基础上稳定增长,国民经济重大比
例关系逐步趋于协调,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农业方面,通
过采取一系列适合农村情况的方针政策,特别是通过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持续大幅度增长。“六五”时期,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9.8%。 工业方
面,重工业调整了服务方向,增加了直接为农业、轻工业服务的产品的生产,若干
主要原材料、能源和机械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轻工业加快了发展速度,主要
轻工业产品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1986年以后,山东省经济发展进入了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时期。全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运行机制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在巩固公有
制经济的同时,个体、私营、外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扩展到
全省,由第一、二产业扩展到第三产业,经济布局得到调整和改善,东部地区产业、
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素质有较大提高,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有较大加强,第
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在该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1992年,全省国
内生产总值达到198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5年增长了1倍多,平均每年
增长14.7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02元,比1985年增长82.16%。到
1993年,全省提前7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1994 年实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翻两番。199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0年
增长1.17倍,年均增长16.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60元,增长1.1倍, 年均
增长15.7%。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