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污染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5&rec=115&run=13

  山东省二轻行业由塑料制品、皮革皮毛制品、五金制品、家具、家用电器、工
艺美术、室内装饰等19个行业组成,主要污染物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
废渣,主要污染源为电镀废水和制革废水。

  一、电镀废水
  山东省二轻系统的电镀厂、点主要分布在制锁、轻机、刀具、小五金配件等生
产领域。电镀层的种类有镀铜、镍、铬、锌、锡等,电镀排放的废水中,以含铬、
含氰废水量较大,其毒性较大,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此外,还有电镀过程中产生
的酸气、铬雾、废渣等。根据电镀废水的特点, 结合行业实际,采取的治理措施
有:采用无氰电镀工艺;减少电镀厂、点,逐步建立电镀中心;使用F-53铬雾抑制
剂代替机械排气、制止有害气体的逸出;采用密闭循环、零排放工艺等。
  电镀行业的废水治理始于70年代。1977年,博山电镀厂、潍坊钢家具厂、德州
工具厂等企业各投资15万元进行治理。1978年,结合渤海、黄海污染治理,烟台电
镀厂、黄县电镀厂分别投资30万元、15万元进行污水治理。
  1979年,山东在电镀行业污水治理中推广上海光明电镀厂的蒸发法联合离子交
换法全封闭循环处理工艺。潍坊钢家具厂投资30万元对电镀车间改造, 全部工艺
采用无氰电镀配方和低铬酸溶液镀铬。同年, 青岛电镀厂投资23万元采用钛质高
效薄膜蒸发器和离子交换联合法处理铜、镍污水, 采用铁氧体法处理含锌污水,
日处理含锌污水100吨,含铜污水100吨,含镍污水120吨。
  1979-1987年, 牟平造锁厂、乳山造锁厂、济宁市电镀厂、青岛纱管电镀厂等
10余家企业采用上述方法对电镀废水进行了治理。
  1978-1982年, 济南电筒厂完成了4项治理项目:离子交换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
投资14万元; 化学氧化法处理电镀含氰废水,投资2万元;改造锅炉消烟除尘,投
资30万元; 化学还原法与离子交换法联用处理电镀含铬废水,投资5万元。另外还
采用各种抑制剂防治电镀废气污染,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1987年,
该厂结合技改项目对电镀含铬废水工艺进行改造,采用化学还原沉淀法与离子交换
联用新工艺,保证了处理后的水质,提高了废水的重复利用率,98%的水达到回用
标准。由于化学还原沉淀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尚不能使氢氧化铬渣得到利用, 该
厂提出利用铬渣制做皮革铬鞣剂,1989年10月完成小试和中试,经理化检验均达到
国家鞣制皮革的质量标准。
  1981年9月, 省政府批准以烟台电镀厂为基础筹建烟台电镀中心, 经“六五”
、“七五”期间易地技术改造,建成烟台市电镀中心,1988年并入烟台造锁总厂。
1983年4月-1986年12月、1987年7月-1990年9月,该厂分别进行了两期技术改造。
第一期总投资70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7.3万元;第二期总投资233万元,其中环
保投资20万元。两期技术改造建有1200平方米的废水处理中心站一座、分站两座,
有8个废水处理系统及10个废气处理系统, 年处理废水能力21万吨,有处理设备
150台(套)。外排废水的有害有毒物质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排出的废气符合烟
台市环保部门规定的标准。“七五”期间被列为全国6个电镀专业化样板厂之一。
  1981-1986年,电镀行业共完成投资600余万元,对25个项目进行了治理,电镀
厂、点由1981年的近70个调整到1986年的45个,污水排放量由373万吨/年减少到
280万吨/年,污水处理率由10%提高到40%,并回收了部分铬、镍,减少了污染。

  二、制革废水
  山东省制革行业多年来维持在约30余家企业,以加工猪皮、牛皮、羊皮为主,
是二轻工业排放污染物最大的行业。 由于制革工艺复杂、化工材料使用多且成份
复杂,制革废水成为极难治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制革企业的污水治理一般采取“清
污分流、分别处理、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污水处理原则, 并将污水处理与工
艺改进、设备革新结合起来,防治并行。
  (一)废水杂质处理
  60年代以前,济南制革厂用沉淀池消除废水中的部分沉淀物及悬浮物,然后外
排。后曾建300立方米沉淀池6个,采用循环过滤、污泥干化方法。1984年,烟台制
革厂建造多级污水沉淀池,对沉淀杂质用脱水干燥焚烧法处理。经鉴定,悬浮物、
酸碱值两项达到排放标准,对硫化物有一定去除效果。1990年以前,由于制革污水
治理技术尚不成熟,多数制革厂采用沉淀池处理废水杂质。
  (二)铬污染治理
  1978年,济南制革厂建造废铬液回收装置,采用碱沉淀、板框压滤和酸化还原
处理工艺,废铬液三氧化二铬含量由2000毫克/升-4000毫克/升降为1毫克/升,达
到国家排放标准,年回收红钒40吨左右。1981年,巨野、新泰、北镇制革厂等10余
家企业采用上述方法回收废铬液。同年, 枣庄制革厂购进废铬液回收设备,因效
果不好而停用。1990年,高密制革厂对废铬液进行治理,六价铬由原来2.176
毫克/升降为0.4毫克/升,去除率为81.62%, 并且回收的氢氧化铬酸化还原处理
后用于本厂的制革生产,年平均回收铬14.4吨,直接经济效益10多万元。
  (三)综合废水治理
  1990年以后,随着制革废水治理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一批企业
相继投资进行综合废水的治理。1991年, 枣庄制革厂建成废水治理工程,废水经
处理后,COD含量由1920毫克/升降为228.30毫克/升, 六价铬为0.015毫克/升,废
水达标排放。项目总投资65万元, 运转费用较低。1992年6月,省二轻厅在枣庄市
召开全省制革企业污水治理技术经验交流现场会,推广了该厂的治理技术和经验。
1992年12月至1995年底,沂源制革厂、沂水制革厂、宁津皮毛厂、泰安制革厂、临
朐茂德皮革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建成污水治理工程,对综合污水进行治理,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四)制革新工艺应用
  酶脱毛工艺是消除废水硫化物污染的一种新工艺。1966年, 济南、威海等制
革厂试生产, 未投入大生产即停。1973年,济南、烟台、莱阳等制革厂又进行试
验、应用,由于酶制剂供应短缺又被迫停止。省二轻局于1978年成立沂水酶制剂厂,
解决了酶制剂的供应问题。同年,全省4个制革厂猪革生产应用酶脱毛工艺。轻工
业部及地方工业管理部门,对推广酶脱毛工艺采取一系列措施。至1980年,全省有
25个制革厂应用酶脱毛工艺, 其中14个厂全面应用,猪革采用酶脱毛工艺的产品
已占67.36%。1978-1980年,全省对酶脱毛工艺产品的鉴定评比结果表明,酶脱毛
工艺对猪软革产品应用效果好。1981年后,沂水制革厂广泛应用酶脱毛工艺,其他
各厂生产服装革、生活手套革等软面革亦应用酶脱毛工艺。
  1978-1995年, 制革行业废水治理工程共完成投资超过2000万元,绝大多数企
业进行了单项或综合废水治理。

  三、磨革粉尘
  70年代,济南制革厂采用引风机将粉尘引入密闭室除尘,除尘效果差。后改用
引入水池内沉淀, 除尘效率80%以上。1981年,烟台制革厂试验磨革粉尘回收利
用,提取三氧化二铬,同年列入轻工业部科研项目,1983年完成工艺试验和设备安
装。试生产的三氧化二铬经北京大学分析,含铬量80%以上,符合工业应用标准。
产品经淄博、坊子、烟台等瓷厂试用, 认为可用于陶瓷棕蓝着色,但品位稍低。
1985年,青岛制革厂二厂建成袋式除尘装置,粉尘回收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