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建筑工业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4&rec=281&run=13

  建筑工业化就是要使建筑业逐步从手工操作的小生产方式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
过渡,实行生产方式变革。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1956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有
力地推动了全省建筑工业化的发展。60年代和70年代初进行了“三化一改”,即建
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建筑施工机械化,改革墙体结构。70年代后期
和80年代以来,推行建筑工业化新体系。山东建筑工业化的水平逐步发展提高。

一、建筑设计标准化
  从50年代起,山东就开始了建筑标准设计工作,并长期由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兼
管。1984年6月,省编委正式批准成立山东省标准设计办公室,其机构、人员、财
务相对独立,进一步加强全省建筑标准设计管理工作。在标准化方面,大力推行了
参数统一的定型构配件,开展了工业和民用建筑构配件统一产品目录的编制和推广,
编制了一系列各专业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安装图集,并及时吸收工程实践中的技
术成果,使之不断深化、补充。如“住宅内浇外砌施工图”、“钢筋混凝土迭合板”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建筑塑料下水管”等。省标准图集品种较全,
设计深度、标准化、通用化程度较高,多次得到建设部的表扬。又如住宅通用图以
基本单位为主体,均采用省标准构配件标准图集,可进行不同类型的平面组合,实
现灵活、新颖的平立面设计效果,也便于组织工业化生产和施工。“七五”末,全
省住宅工程的预制装配化程度已达40%以上。

二、构配件生产工厂化
  50年代初,多是现场预制一些小型混凝土的构配件。1958年以后,国有施工企
业开始建立预制构件加工厂,但一般生产规模均较小,仅为满足自身建筑施工需要。
1976年到1990年,省建工系统的15个国有混凝土构件预制厂,投资1000万元进行技
术改造,年产量由8.1万立方米提高到近20万立方米。对混凝土构件生产的搅拌、
成型、养护等工艺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推广了机械化搅拌站、芯振拉模成型、
推挤成型、预应力台座、各种养护窑及太阳能养护等新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十
多年来,省结合新技术成果的开发应用,兴建了一批新型建筑制品加工企业,如组
合钢模板厂、钢制脚手架厂、钢制及铝合金门窗厂、胶合模板厂等。商品混凝土已
开始在中心城市推广应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的专业化、社会化生产、商品化供应,
正在不断扩大,为建筑工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建筑施工机械化
  建国初期,山东建筑业几乎没有施工机械,现场施工主要靠肩挑人抬,手工作
业。1953年以工具式为主要特征的全部机械数量不满600台,总价值不超过320万元,
总功率不足3700千瓦,人均装备率仅有96元,动力装备率仅0.10千瓦。1958年,企
业通过技术革新自制充实了一部分低技术性能的机械,开始从手工操作向机械作业
转化。与此同时,由中央下放到山东的企业带来了少量的中、大型设备,初步填补
了混凝土搅拌和垂直运输机械的空白。1965年技术装备有了较大发展,各种机械固
定资产达1645万元,总功率达到2.412万千瓦,人均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分别
达到501元、1.01千瓦。垂直运输实现了井字架卷扬机化,混凝土搅拌90%以上使
用了搅拌机,大型吊装实现了简易桅杆起重机为主的半机械化。1978年以后,改革
开放的形势促进了建筑机械的迅猛发展,全省国有施工企业每年自制机械装备达
500多台。1984年到1990年,烟台市建筑工程公司等企业先后从意大利、西德、日
本、西班牙引进了塔机、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输送车、砂浆输送泵、汽
车吊、外用电梯等28台约计400多万美元的设备,进一步加快了施工机械化的步伐。
从1978年至1986年间,国有建筑企业的装备价值、总功率、技术装备率均增长了30
%-60%,县以上集体企业增长50%-157%,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转变,满足了
传统砖混结构的施工要求,基本适应了高层建筑、大型工业厂房等现代建筑体系施
工的需要。国有建筑企业的土石方、桩基、起重与垂直运输、场内运输、混凝土工
程、抹灰六大工种的综合机械化程度已由1978年的33.5%提高到1986年的40.5%。
到1988年,全省国有企业的机械总台数已达1.561万台,总价值2亿元,总功率达17.
94万千瓦,人均技术装备率达2023元,动力装备率达2.69千瓦,分别比建国初期提
高了26倍、49倍、21倍和26倍,综合实力水平居全国第六位。1994年我省国有施工
企业的人均技术装备率达2963元,动力装备率达2.9千瓦,分别比1988年又提高了
46%和7.80%。80年代以来,通过设备的更新改造,役龄在8年之内的机械设备达
74.9%,设备的新度系数达到0.7%以上。机械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促使我省装
备的技术结构不断改善,更趋合理。塔机、混凝土搅拌、输送设备、动臂式起重机
械、桩基设备等,多数已达到国际70年代水平,少数已具备了国际80年代初期的水
平。
  全省建筑机械的生产和研制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从建国初期到1958年,基本上
没有提供技术装备的专业生产厂家。90年代,山东已成为全国建筑机械生产发达的
大省之一。据1988年统计,从事专业生产的建筑机械厂家已达258个,职工人数5.5
万人,产品达到50余种,年产值超过8亿元,分布在建工、城建、乡镇、一轻、二
轻、水利、交通、化工等八个行业。三十年来,为建筑业提供搭机9049台,装载机
3577台,卷扬机1.350万台,混凝土搅拌机1.428万台,压路机636台,砂浆机1.427
万台,钢筋机械3685台,振捣器7671台,机动翻斗车4505辆,施工电梯129台。其
中有相当一批是取得国优、部优、省优的先进施工机械。1988年,全省17个建筑机
械厂生产的系列塔式起重机为2100台,约占全国塔机产量的75%;生产的先进混凝
土搅拌站20台,占全国产量的25%。威海市第三建筑公司生产的钢筋冷轧扭机属国
内首创,是国内唯一的生产厂;省安装总公司高压容器厂是国家生产乙炔气瓶的定
点厂;省建筑机械厂1988年生产了40台6立方米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占当年全国产
量的三分之一,成为率先形成批量生产的厂家,产品远销广东、海南等省,替代进
口产品,节省大量外汇。同时,该厂自80年代以来,先后开发了包括机、站、车、
泵在内的11个系列27种新产品,其中卧轴搅拌机和以卧轴为主机的混凝土搅拌站均
占全国同类产品的70%以上。1994年,该厂研制的HZS75型混凝土搅拌站,JSQ8搅
拌输送车、HBT60泵、QTJ3-35型砂浆机被建设部誉为“全国同行业新产品开发的排
头兵”。1995年,该厂生产的主导产品中,GS350获国优金奖,HZS50型混凝土搅拌
站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6种产品分获省、部优产品称号。
  由于建筑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全省建筑业在保证质量、提高工效、缩短工期等
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据1990年统计:施工工期与定额相比,由1984年的128%缩
短到108%。从1980年到1990年,按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翻了一番多。1994年全
员劳动生产率国有企业达到3.852万元,县属集体企业达到2.52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