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村住宅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3&rec=84&run=13

近代山东的农村民居,一般多采用木结构体系,以木构件做成骨架。交接的部位
都用榫头而不使用铁钉,屋顶重量赖立柱承重,外墙一般都不荷重,只起围护或分割
空间的作用。山东的农村,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居住建筑不论是宅地选择、房屋朝
向,还是平面布置、结构构造、材料选用等方面,多采用南向或东南向。向东则冬有
暖日,向南则夏有凉风。院落是农村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日常生活和从事
农副业生产的重要场所。院落的布置常常受到气候条件、生活方式、人口密度、经济
水平、土地多少、民族习俗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山东各地农民都习惯独门独户的
平房。自晚清至民国期间,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独家院落住宅格局。富家建房讲究方正
合局,左右对称,为“四合院”或“三合院”形式。北屋为正房,其他为配房,大门
内设影壁墙。豪门则建“三进三出”的院落,有大门、二门、月台、客厅等,讲究
“四梁八柱五大檩,合瓦大脊”,屋顶饰以“五禽六兽”,院内铺设影路,门前雕石
狮和马柱。一般农民虽也为独院,但房屋质量差,低矮窄小。墙基铺一、二层乱石或
三、五层砖,上部土打或垒坯,草屋顶。开间一般为2.5米-3米,进深3.5米-4米,檐
高2.8米-3.2米,小棂窗。冬天糊纸,光线昏暗,人畜混居。贫苦农民住房,墙基底
层铺砂礓,碎石或全部干打垒。山东农村民居的屋顶结构基本有两种,一为斜屋顶,
起脊或不起脊,木梁檩屋架,以黄草、麦秸、海草或小瓦盖顶。该类型结构平原沿海
地区较多。一为平屋顶,木梁檩屋架,苇箔大泥盖顶或用薄石板盖顶,上铺石灰、细
石子、砂浆。该类型结构以内陆山区和滨海潮湿地区较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开始整修家园,主要是
翻修和改建旧房,同时也盖一些新房,但规模不大,质量也不高。基本上仍沿用传统
的设计布局形式,但砖石墙基有所增高,到60年代末,农民建房多为“灯笼框”、
“罗汉衫”式,即墙基砖石到窗台,门窗两旁和屋四角砖柱至屋檐,有的在屋山外侧
贴砖,其他部分为土坯或干打垒。屋面下部挂三、五行瓦,上部铺麦草,建国后至
197 9年间,山东地区农民生活虽有提高,但经济水平较低,住宅建设量小。1970年-
197 8年9年间,据潍坊地区统计,有68.07万户农民建房,累计建筑面积3553万平方
米,至1978年底,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12平方米。烟台地区建国后30年间,每年新房
建设递增2%,共约60万户农民建房。60年代-70年代,砖瓦房逐渐增多,土草房逐年
减少。尽管建国后30年山东农民住宅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在部分地区,特别是边远
地区,仍有许多农户房屋破旧,居住拥挤,还住在建国前修建的老房子里,房子破漏
了只是修修补补,没有进行大的翻新改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农村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的“建房热”经久
不衰,住宅建设的规模、速度、质量都是空前的。从1979年到1985年底,全省共有8
25万户农民建了新房,建筑面积4.95亿平方米,其中楼房968万平方米。1978年-198
5年,烟台地区农村共建新房3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0%。泰安地区农民人均居住面
积则已达到20.8平方米。广大农民富裕了,普遍讲究改善居住和环境条件,建房标准
越来越高。新兴的半开放式文明小院,开始取代旧时的封闭式“四合院”、“三合院”,
别墅式楼房代替了昔日的行列式排排房,同时对锅灶、猪圈、厕所进行了改造。新建
住宅大多采用了砖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1979年-1985年山东省农民新建住宅情况表
表5-7
┌──┬──────┬──────┬─────┬─────┐
│年份│建房户(万户)│占村镇总户数│建筑面积 │其中楼房 │
│ │ │比率(%) │(万平方米)│(万平方米)│
├──┼──────┼──────┼─────┼─────┤
│1979│50 │3.1 │3000 │- │
├──┼──────┼──────┼─────┼─────┤
│1980│70 │4.3 │4200 │- │
├──┼──────┼──────┼─────┼─────┤
│1981│165 │10 │9900 │- │
├──┼──────┼──────┼─────┼─────┤
│1982│150 │9.3 │9000 │- │
├──┼──────┼──────┼─────┼─────┤
│1983│150 │9.2 │9000 │109 │
├──┼──────┼──────┼─────┼─────┤
│1984│136 │8.3 │8117 │158 │
├──┼──────┼──────┼─────┼─────┤
│1985│104 │6.3 │6275 │176 │
├──┼──────┼──────┼─────┼─────┤
│总计│825 │53 │49492 │443 │
└──┴──────┴──────┴─────┴─────┘

一、平房
一般都是正房四间,建筑面积60平方米左右,砖石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梁、檩、板
结构,大玻璃门窗,水泥地面或砖铺地面。建筑造型多样化,有三厅两厢、两厅两厢,
出廊出厦的厅房,叫“锁皮厅”。标准高一点的平房,房间对面开窗,有的临街山墙
也开窗并加宽加高,采光面积在40%以上,木吊顶棚和白灰水泥墙皮。标准再高的墙
皮外再贴壁纸,水磨石或瓷砖铺地。平房的屋面有瓦屋顶和钢筋混凝土平屋顶两种。
瓦屋顶又分双坡水和四坡水,钢筋混凝土平项可用来晒粮和放物,但保温性差。正屋
多为红瓦尖屋顶。

二、一般楼房
一般为二楼二底的联体简易楼房,占用宅基地面积较小,约0.18亩,适合耕地缺
少的农村。另有二楼三底或三楼四底的二户一体的独立的对称楼。外楼梯接二楼平台,
楼下可设厨房、卫生间、储藏室。楼上作卧室、接待室。此外院侧还可再建平房。这
种二户一体的三底间住宅楼,平面易于布局,立面有完整独立感,造价适中,农民居
住比较方便。

三、单体住宅楼
又称别墅式小楼、将军楼。这种单体住宅楼与城市别墅楼一样。功能齐全,设施
细致,楼内分起居室、卧室、会客室、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室外种植花木,不
建院墙或只加半身栏杆,不影响视线。广大农民对农房建设的巨大变化有一个形象的
概括:“50年代住草房,60年代住瓦房,70年代加外廊,80年代起楼房。”山东农村
的建房方式也开始变化,过去长时期是采用“亲帮亲、邻帮邻”方式建房。70年代末
期,即开始出现建房专业户、建房专业队,从设计到装修综合服务。80年代以来一些
地区已以承包建房和建造商品房出售的方式进行住宅建设。如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
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