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集镇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3&rec=81&run=13

集镇是集市和镇的总称。农民为商品交换设立集市,一般三、五日一集,后由
“不约而集”发展到“终日成市”。集市规模扩大,人口大量聚集,统治阶级派官、
设卡,集市就上升为镇。山东的集镇多为清朝以来发展起来的,尤以清末民初为盛。
清朝前期山东经济发展较慢,集镇的增长也比较缓慢,据章丘、长山、临邑、长清、
高苑、潍县等6个县的统计,在清朝前期集市和庙会的数目由131个增加到175个,增
加的比例不到30%,远远低于当时南方广东76.3%的增长速度。到清朝末年,特别是
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资本的入侵与自然经济的瓦解,以及铁路的修建,矿山的开采,
使许多“蕞系小村”发展成集镇。沿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围绕枣庄、淄博的煤矿,
诞生了大大小小的若干集镇。这些集镇都有1条或几条商业街,沿街有常年经营的店
铺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囤积货物栈房。但由于战乱频仍,至新中国建立前夕,山东农
村集镇处于严重衰退之中,有的甚至化为废墟。
建国后,由于土地改革的成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山东广大乡村手工业也
随之获得较快的恢复与发展,农村集镇逐步得到恢复并呈现初步繁荣。但1953年粮食
统购统销后,集镇的粮行粮市很快衰落。1956年私营工商业改造后,集镇上行业合作
化,店铺大为减少,集镇贸易趋向萧条。“人民公社化”时,公社驻地的集镇有所发
展,其他大批小集镇则趋于衰落。“文化大革命”时,农村集镇受到致命冲击,集市
贸易被禁止,形成国营企业独家经营的单一流通体制。集镇住宅破旧,公共设施简陋,
名胜古迹被毁坏,广大集镇呈现萧条景象。从7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当时称社队企
业)快速发展,给集镇的建设带来生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集镇建设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85年,城乡
建设环境保护部提出“以集镇建设为重点,带动整个乡村建设”的方针后,以及随之
而来的城镇化趋势,山东广大农村不失时机,狠抓了一批重点集镇的建设,使其成为
具有一定辐射能力、能发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服务中心作用的新型集镇。

一、临沂市罗庄镇
罗庄镇位于沂蒙山区南端,临沂市区南9公里处。土地贫瘠,水源缺乏,经济比
较落后。直到1978年人均收入只有69元,农民的温饱问题远没有解决。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之后,罗庄镇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传统的采矿、冶炼、制陶业为基础,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至1985年镇办企业发展到46个,户办、户联办企业3235个,乡镇
企业产值达到1.4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7倍,人均收入也由69元增加到816元,经济
的发展,使罗庄镇建设飞速发展,全镇新增各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农民建住宅2
万多间,建筑面积达38万平方米,并有200多户农民建了楼房。罗庄镇先后投资300 0
多万元,建了一座1400个座位的影剧院,新建了幸福院、幼儿园,改造了农村的所有
小学校。投资120万元,将镇中心大街拓宽为24米,采用三块板断面,并安装高压汞
灯作为路面照明,种植行道树及各种花草。沿中心大街,新建百货商店、旅馆、旱冰
场、图书馆与各种服务设施。投资180万,建水塔和3.5公里输水管道解决镇区吃水问
题。还修建了两个商场、一条商业街,新辟6条宽15米以上的街道。1985年山东省城
乡建设委员会把罗庄镇列入省级村镇建设试点镇。

二、黄县北马镇
北马镇是黄县(现改为龙口市)西部一个历史悠久的重镇,东距黄县县城13公里,
西北距龙口7公里。明代建村,清初辟为集市,为粮食、蔬菜、牲畜、竹木、陶器、
农具、家具等重要交易市场和集散地。建国后为镇政府驻地,共有人口10279人,农
业人口5469人。1982年重新全面规划开发建设北马镇驻地,采取改造旧镇,适当向外
扩展的办法。划东部为交通储运区,西部为工业区,北部为文化教育区,南部为居民
区,东西中心大街中段和东段为公共建筑区。为避免妨碍交通和集市贸易,将穿越中
心大街的过境公路移至镇外,镇区道路网架为东西干道三条、南北干道四条,简称纬
三经四。将东西中心大街拓宽至28米,修建该路地下排水沟2300米,安装砌路沿石约
3000米,铺沥青路面24000平方米,同时安装了路灯。先后在这一地段建起供销百货
大楼、药材门市部、工商所、税务所、新华书店、邮电支局、银行、汽车站及个体户
筹建的还春楼等楼房建筑,建筑面积共17377平方米。在东西中心大街与东大街又建
供销社饭店、旅社、照相馆综合服务大楼各一幢。在文化路西段北侧建联中一处。镇
政府与工商所联合投资修建了上有塑料棚下有水泥地面的农贸市场2520米,1984年集
日高达7万人,上市商品达1350余种,成交额高达50-80万元。

三、昌邑县 山镇
山镇位于潍河东岸,紧靠胶济铁路、下(营) (山)公路,交通便利。镇驻地
14600余人,临近火车站、面对峡山水库,街市繁荣,楼房林立,马路宽敞,布局合
理。
按照规划新镇区的建设开发面积2.29平方公里。首先建立街区框架,建设开通了
昌盛、幸福两条大街,通站、迎宾向阳3条马路,宽度分别为30米和35米,总长度6.4
公里。街道两侧修了5200米长的排水暗渠,人行道铺设水泥预制花砖,栽种法国梧桐
与苗木花坛,花坛内雪松、龙柏、桧柏、冬青球与丁香、木槿红绿相间。花坛两侧是
非机动车辆通行的人行道,80盏路灯到夜间竟放光明。昌盛大街建有一座10米长、4
米高的立交桥,主要街道配套供电与通讯线路,并有完整供排水系统。镇区内矗立着
51座崭新的楼房,从2-5层错落有致,建筑面积达27844平方米。沿街店铺新建平房
2530间,建筑面积为46850平方米,都为石基砖瓦结构,门面五彩缤纷,商品广告鲜
艳夺目,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山镇第三产业也突飞猛进,商店、市场、通讯、水
电、金融、信息、教育、文化及各种服务业设施与镇区建设同步进行。1处高中、1处
联中、3处小学、皆校舍一新。新建电影院、体育场造型美观,设备齐全。 山镇的
建设,从规划到实施,既不因循守旧,修修补补,又不大拆大建,劳民伤财,而是建
有秩序,布局合理、续建扩建、长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