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3&rec=72&run=13

一、粪便处理
粪便的处理,随着卫生要求的提高在逐步改变。自个体挖粪户到合作社,到各城
市成立肥料厂或卫生队,对粪便的处理一直采取晒干方式,部分城市一直延续到80年
代。为保证人民健康,减少污染,防止疾病,济南、青岛等大城市积极探索粪便无害
化处理的路子和方法取得一定成效。
(一)灭蝇灭蛆
建国前尤其建国后,各城市灭蝇灭蛆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果。现将济南市灭蝇灭蛆
情况载入,以示其脉络。
1941年5月份, 日伪市公署布告全市,要大力消灭苍蝇,并规定了暑期每月每户
要交纳的灭蝇数目(5月交纳30只,6月交纳30只,7月交纳40只,8月交纳30只,9月交
纳20只) ,由辖区警署派出专人负责收集。为了鼓励市民积极踊跃地投入灭蝇运动,
同时还制定了奖罚条例;完成规定任务,再消灭一火柴盒苍蝇,奖励一分钱。这样一
来,调动了市民的积极性,降低了市区蝇蛆的数量,减少了疾病的产生。
建国初期,灭蝇灭蛆工作由防疫站全面负责。分期培训了街道群众消毒员,对市
内的公共厕所、垃圾台、箱等处,进行药物喷洒。仅1953年统计,消毒公私厕所累计
为40056处次,减少了蝇蛆的孳生数量。
1961年,粪便垃圾实行统一管理后,各肥料厂采取了粪便垃圾掺拌后,泥封堆肥
进行发酵的无害化处理方法,降低了蝇蛆的繁殖率。随后灭蝇蛆工作划给市环卫处负
责进行。环卫处把这一工作落实到人,要求掏粪工人边清除粪便边投药消毒灭菌,防
止蝇蛆孳生。 当时规定为每辆粪车每立方鲜粪的含死蛆数目最多不得超过8个。由于
管理严格,责任明确,执行坚决,掏粪工人们认真负责,灭蝇灭蛆的效果很好。
1982年, 灭蝇灭蛆工作划归市爱委会负责。各区选送人员,全市组织了共131人
的药物喷洒专业队。 每个街道办事处分配有2-4名药物喷洒队员,坚持每周普遍喷洒
一次,喷洒范围包括公私厕所、下水道口、拉圾台、臭水沟等处,收到了良好效果。
从抽查的8个街道办事处的20个居委会中的101处厕所的喷洒验收情况来看:无蝇无蛆
的厕所占52%;有少量苍蝇但无蛆的占36%,蝇蛆都有的占12%。
(二)无害化处理
晚清至建国初期,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不受重视。建国后,首先把粪场从市内迁往
市郊,以减少污染。50年代,山东城市取消了在市内晒粪干的做法,并随着城市的扩
大,粪场一再外迁,始终保持距市区4.5公里。
1958年,济南匡山肥料厂结合外地经验,将粪便垃圾混合掺拌后进行泥封堆肥厌
氧发酵的无害化处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坚持下来。
同年,青岛市环卫局开始进行粪便无害化试验,先后试用了堆肥发酵、太阳能、
化学药品、自然储存和发酵沉卵等方法,结果都不够理想。
1961年,济南市肥料公司在全市设了11处粪场,对粪便垃圾全部进行泥封堆肥发
酵处理。由于近郊菜农对用粪要求不统一,大多数农民习惯于使用粪干 (粪干运输方
便,便于存放,适宜农作物生长) ;少数菜农愿意使用鲜粪(见效快),加之当时运输
工具紧张,混合肥料生产时的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又长,因此这一工作就逐渐停下
来。
1965年, 青岛成立了“粪便无害化试验小组” ,开始利用高温厌氧发酵法进行
《粪便高温无害化处理技术》 研究,到1972年10月进行了试验室试验和容积3.2立方
米的现场小型实验初获成功。1973年建成320立方米的中型发酵池,经5年试验取得可
靠数据。1978年建成3个680立方米发酵池试产,一次成功。处理后的粪便各项卫生指
标均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处理过程所需热量完全自给。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好评,联合
国卫生组织多次组织参观考察。1979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4年,济南在近郊设立了10处无害化处理厂。由于只着眼肥料并不重视无害化
处理,又缺乏经验,进行一年就解散了8个,只剩2个,处理的也不理想。
1985年, 青岛市建有发酵池7个,总容积4040立方米,使该市全年清除的18万吨
粪便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 同年,济南市在济阳县境内筹建一座占地500亩的大型粪
便垃圾无害化处理厂。
另外,青岛市环卫科研所,把粪便无害化处理研究作为该所的主要研究课题。
近年来,其他城市也进行了一些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研究工作。莱芜推广了厌氧泥
封堆肥技术,收到很好效果。济宁市建无害化粪便处理的池20座980立方米。

二、垃圾处理
垃圾处理一直采取分类处理的办法,即将收集的垃圾运到垃圾倾倒场后,经过筛
分,碎细的垃圾送到农村作肥料,或与粪便拌合进行厌氧堆肥无害化处理;粗大的和
无机物垃圾填坑垫洼造地。 30多年来,青岛市共平出土地1万多亩,为20多个单位提
供了建设用地,并建成游园多处。至1985年仍继续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