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3&rec=64&run=13

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重要的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景观独特、国内外著
名、规模较大的(一般为100平方公里以上) 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11月,国务院将山
东的泰山风景区、青岛--崂山风景区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一)泰山风景名胜区
泰山,因其为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其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以泰山为主体
的泰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规划面积为310平方公里。
泰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自然资源和文物资源极为丰富,
但是, 建国前和建国初期均未进行过系统的调查。1982年4月,泰山风景管理局成立
了由12名同志构成的泰山地区文物资源普查组,对泰山的古代建筑、历史碑碣、摩崖
石刻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普查。 1984年4月,又由13个学科的教授、学者组成泰山风
景名胜资源考察小组,对泰山的地质地貌、森林植被、水文、气象、历史、地理、建
筑、园林、美学、管理体制、旅游经济等多学科进行综合考察,初步掌握了泰山的自
然资源、文物资源及分布情况。据初步统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的山峰12座、崖岭78
个、岩洞18处、古建筑群25处、石牌坊12座,库存文物6795件,摩崖碑碣1837处 (其
中主景区内1078件,古字画330幅,古籍图书30250册) 。另外,在方园19.5平方公里
的泰山主景区内尚有古树名木5563株, 其中300年生以上的3300株,历属17科,23个
树种。这些资源构成了泰山风景区壮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和蔚为壮观的人文景观。泰山
景区的十大自然景观为: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对松山、三潭叠瀑、云
步桥、壶天阁、小洞天及谷山胜景;十大自然奇观为:旭日东升、云海玉盘、夕阳玉
照、黄河金带、碧霞宝光、雾淞雨淞、天门云梯、云龙三砚、石坞松涛和盛夏冰洞。
泰山的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建筑和刻石两部门,著名的人文景观有:具有皇家园林宏大
气势的岱庙、春秋战国时的泰山齐长城、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
石峪摩崖刻石、碧霞元君祠、玉丘殿、红门宫、泰山秦刻石、唐玄宗纪泰山铭碑等。
古代帝王的封禅是关于泰山风景区开发建设的最初记载。封禅是古代君王、帝王
祭祀天地的一种礼仪。 泰山是当时东方最高的山, 因此,封禅泰山便成为必然。据
《史记·封禅书》 记载:西周以前就有72代君主在泰山封禅,公元前219年,中国第
一代封建君主秦始皇嬴政东巡泰山,进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封禅大典。随后,西汉武
帝,东汉光武帝、章帝、安帝,唐代高宗、玄宗,宋代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帝王
也都接踵而来,纷纷效法秦始皇。加上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吟咏、篆刻墨宝镌刻于其
上,到清代,泰山已是一处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游览胜地。但在建国前夕,
由于年久失修,许多名胜古迹已失去原有风貌。
建国之初,国家和省政府就十分重视泰山景区的开发建设。“一五”期间,营造
森林85平方公里, 并投资百万元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修缮:1953年投资39500元抢
修岱庙至山顶间残损的古建筑及部分坍塌的盘道,该年10月,将冯玉祥遗体迁葬泰山
大众桥,建冯玉祥墓;1956年投资745376元,对岱庙、天贶殿及登山沿途桥的王母池、
红门、 主要盘道和环山公路做了彻底翻修, 并新建虎山水库一座; 1957年投资155
595元, 彻底整修了普照寺,建起岱顶宾馆和泰山宾馆。1958年、1960年两次对泰山
进行总体规划,促进了景区的开发建设。1961年,对泰山进行了大规模绿化,并沿王
母池至冯玉祥墓修筑一条环山土路,使泰山景点联成一片。“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泰山风景区的发展受到影响。当年冯玉祥将军为纪念辛亥滦州起义牺牲烈士而建的烈
士祠被占为他用,纪念碑文被更换,许多珍贵文物被损毁。
1980年3月,全省风景名胜区规划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决定以泰山规划为试点,
推进全省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工作。同年11月,泰安风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自此,
泰山景区开始了大规模开发建设:1980年,修复了壶天阁、碧霞祠大殿;市人民政府
投资27万元修筑泰山西溪公路, 开辟了泰山西麓景区。1981年,泰安文物局投资3 1
万元, 修建了岱庙廊房54间,总面积2188平方米;同年7月,泰山客运索道动工兴建
(1983年竣工),索道投资1036.5万元,全长2078米,是全国第一条往复式高山客运索
道。1982年,由当地人民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投资10余万元,维修王母宫、玉皇殿、
应灵宫大殿以及冯玉祥墓、烈士祠、纪念碑;投资10万元在《经石峪》周围筑起保护
栏杆,周长273米,高1.2米;为保证客运索道工程顺利进行,市人民政府投资60万元,
将泰山公路岱桥至黄溪河口段由原4米展宽到8米,原来的61道弯减少到38道弯,共长
2.92公里。1983年,投资30万元整修了岱庙遥参亭,红门宫;由驻泰部队与当地城建
局合作修筑了西起普照寺, 东至红门路的环山公路,全长1030米,宽7米,铺筑沥青
路面7500平方米;是年,投资23万元,对中天门至南天门段的盘道进行了全面整修,
共修盘路1311级、铺冰纹石路面3045.8平方米;投资30万元,改造了天街路面,将原
路拓宽至10米,用冰纹石铺砌;该年12月,由市城建局负责施工的泰山黄溪河水库破
土动工, 预计投资8000万元,设计库容量63万立方米,日供300立方,可以彻底缓解
泰山景区生活用水紧张的状况。与此同时,位于岱顶天街北侧的白云居冷饮餐馆,和
莲云旅游服务用品商店等旅游服务设施投入使用。1984年,国家文物局投资30万元修
复了后载门;泰山文物风景管理局拨款70余万元,重修了孔子庙盘道、南天门古建筑
群、岱庙正阳门,重建了孔子坛;投资7万元修筑步游路720米;对中天门接待厅进行
了建筑改造和室内装饰。1985年,油漆彩画了岱庙三寝宫、御碑亭;由市政府牵头投
资510万元, 对泰山公路进行调直、加宽、降坡、铺筑混凝土等改造工程,共挖土石
方2万立方米,铺混凝土路面10.7公里,路面平均宽度达6.8米;同年,由泰山旅游服
务公司投资140万元兴建的玉液泉饭店开业; 泰山西路最大的一处旅游服务设施--聚
仙楼竣工使用,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二)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青岛市,主要包括青岛海滨和崂山景区两部分,规划面积为
553平方公里。 1985年10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青岛市政府委托对该景区进
行全面规划,编制完成了《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域规划大纲》和《崂山风景名胜区总
体规划》,将该景区确定为“以山海奇观、千古名胜、滩湾浴场、海天山城协调融合
为风景特点,供游赏观光、度假康复、休养疗养、科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的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由北向南将景区依次划分为崂山景区(446平方公里) 、石
老人景区(3.8平方公里) 、青岛市南海滨区(8.4平方公里)、薛家岛景区(21.7平方公
里)、灵珠景区(56.2平方公里)和琅琊台景区(16.9平方公里)6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以
青岛市南海滨风景区和崂山景区为主体。
1.青岛市南海滨风景区
该景区西起团岛,东至大麦岛,海岸曲折绵长达23公里,背依青山面向黄海,内
有太平湾、汇泉湾、青岛湾、团岛湾等海湾5处,汇泉角、太平角等岬角2个,观象山、
太平山、伏龙山、湛山、京山、浮山、信号山、青岛山等山丘9座。天然海水浴场4处。
景区内名胜古迹遍布,主要景观有:海产博物馆、花石楼、湛山寺、康有为故居、八
大关、植物园、动物园、栈桥公园、小鱼山公园、中山公园、天后宫以及德、英、法
式外国建筑。
1891年, 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移驻青岛时修一长200米的铁木桥,专供装卸军用物
资用,是为栈桥。1900年,德国人开始在沙细坡缓的汇泉湾畔辟建第一海水浴场,并
在周围建舞厅、 餐厅、旅馆等。1903年,动工兴建海滨提督别墅--花石楼,占地近3
000平方米, 为德国古堡式建筑。自20年代起,外国人及中国的官僚、政客、富贾在
市南区中部汇泉角的海滨修建别墅,渐渐形成八大关风景区,成为中外统治阶级的乐
园。1930年秋,蔡元培、杨杏佛等中国科学社成员在青岛集会,倡议集资兴建水族馆,
1931年2月建成开放, 隶属青岛市观象台。同年,国民党青岛市政府投资25.8万元改
建栈桥, 在桥南端增建一半园形防波堤, 堤上建“回澜阁”,同时,将小青岛辟为
“小青岛公园” 。1933年6月,又在玉平山麓建占地76公亩的湛山寺,工程分五期进
行, 1945年全部完成。1938年1月,日本人浅田龟吉建立山东产业馆,实质是日本帝
国主义设置的经济调查研究机构。
建国初期,青岛水族馆与产业馆合并为青岛市人民博物馆,1954年改为海产博物
馆。1950年,将海滨公园改为鲁迅公园,在公园内修筑三个海豹池。1958年对花石楼
进行大修, 并辟为宾馆对外开放。1966年-1976年,市南景区的名胜古迹遭到不同程
度的破坏;湛山寺一度充做厂房;建于1932年的青岛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浙江路天
主教堂(又名圣弥爱尔教堂) ,内部设施遭破坏,顶部高60米的巨型十字架被拆除。1
980年以来, 市南景区开始了大规模开发建设;1980年,国家投资40万元对浙江路大
教堂进行全面修复, 于1982年复活节开放。1984年1月,青岛市政府决定投资85万元
改建第一海水浴场,同年3月开工,改建后的浴场共有20多种100多座造型别致的更衣
室,建筑面积由0.7万平方米扩展到2万平方米,日容纳20万人次入浴,是当时国内规
模最大的海水浴场。 为保护湛山寺,1984年,青岛市政府投资150万元进行了全面修
复。是年冬,还拨款整修了栈桥,在桥南端采用十六榀排架取代了原桥的34排桩,在
桥北端东侧建螺旋眺望台。1985年春,坐落于莱阳路东端的小鱼山公园竣工开放,这
是青岛市建国以来修建的第一座仿古公园。
2.崂山风景名胜区
崂山素有“海上仙山”的美称,主要自然景观有:奇峰、怪石、清泉、幽洞、叠
瀑、古树、名花以及山海奇观。人们将其凝聚概括为十二景:巨峰旭照、九水明漪、
飞瀑潮音、蔚竹明泉、华楼叠石、狮峰宾日、那罗佛窟、云洞蟠松、龙潭喷雨、明霞
散绮、太清水月和海峤仙墩。崂山奇峰怪石众多,被称为“天然的花岗石群雕”,著
名者有:狮子峰、骆驼峰、观日峰、崂顶(又称巨峰)、绵羊石、飞来石、仙人髻、双
松抱石等。崂山多名泉,且水质独特,著名的有:太清宫内的神水泉、上清宫的圣水
泉、太平宫内的龙涎泉及华楼宫的金液泉、巨峰顶的源泉。泉水汇集而成河流、瀑湾。
据统计,崂山景区共有河流24条,其中源于源泉的白沙河是景区内流程最长、水量最
大的河流;太清宫的龙潭瀑、龙潭湾,北九水的潮音瀑、靛缸湾都是较大的瀑湾。崂
山遍布古树、名花,崂山古树主要集中于太清宫及周围,著名的有:太清宫内的汉代
桧柏及与其共生一体的凌霄、盐肤木各一株;唐代糙叶树,树龄逾千年;神水泉边的
百年鸟柏、楸树,元代黄杨;上清宫内的两株汉代银杏,是崂山树龄最长的银杏;太
平宫前的两株崂山赤松,树龄达500余年。崂山花共有150余种,以耐冬最为著名,其
中太清宫三官殿内的古耐冬“绛雪” ,高8.5米,胸经1.78米,冠幅近百平方米,树
龄600余年, 世界罕见。由于崂山东、南两面濒临大海,还形成日出、云海、海市蜃
楼等多种自然奇观。
崂山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宫、观、庵遍布,成为景区主要的人文景观,旧有
“九宫八观七十二名庵” 之称,实际有据可查的有400余处,现存仅17处。太清宫是
崂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所存古迹最多的道教宫观,距今已1000余年。太清宫共有
房舍150余间, 著名的有三官殿、三清殿和三皇殿。上清宫建于宋初,与太清宫、玉
清宫并称三清宫,代表首道教的最高境界。太平宫建于宋初太平兴国年间,是崂山有
史可考的最古老的道观。明道观,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是崂山位置最高的
道观。建于元代的华楼宫规模不大但保存完好。白云洞、明霞洞、蔚竹庵均创建于明
末。华严寺则是崂山规模最大的佛刹。除了宫观等建筑外,崂山刻石也颇具盛名。崂
山共有古今刻石225处。 位于三皇殿廊壁上成吉思汗赐给邱处机的两块元代刻石,是
崂山历史较久、价值最高的刻石。太清宫后蟠桃峰顶的刻石“瑶池”,每字高7.3米,
是崂山最大的刻石;该峰下的“梯子石”共刻397字,是崂山刻石中字数最多的一处。
此外,还有纪念秦始皇游崂山刻石以及康有为、叶公绰等近代名人的诗词题刻等。
西汉时期,上大夫张廉夫来此建庵,崂山遂成为道教传播场所。唐宋以来,道教
盛行,唐昭宗天佑元年,普济真人李哲玄在太清宫内增修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
始成现今规模。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兴建了太平宫和上清宫,并重修
太清宫,做为他的道场。金、元时期,成吉思汗封全真教长春真人邱处机为“国师”,
准许他在各地建观传道,此后,邱处机曾遍游崂山,并兴建了明霞洞、华楼宫等宫观。
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末清初,相继修建了白云洞、明道观、华严寺等。修筑游览步道,
建庙宇,增加石刻。一些外国人也在此开饭店、建教堂。但自1937年至建国,崂山景
区遭到洗劫,大片森林被砍伐,古树名木毁于一旦。
建国以后,国家和省市政府对崂山的庙宇道观进行了保护,并大面积地植树造林。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崂山的主要名胜古迹均遭到破坏,直到1978年以后,崂山
景区的开发建设才走上顺利发展的轨道。1978年3月,青岛市人民政府投资150万元,
先后整修了太清宫庙内房舍150余间,庭院8处,塑像17尊;恢复了三官殿、三清殿、
三皇殿及东华帝、西王母两处偏殿和耿祖祠、关岳祠;修建了接待室;整理了神水泉;
恢复了康有为、徐世昌等人的诗文刻石15处。并在庙宇内外及山岩、路口、著名风景
石上新增刻石29处。 在上清游览区新增刻石7处。1979年由政府拨款20万元修复太平
宫内殿堂7间,重塑神像9尊,恢复玉皇殿、钟亭、“太平晓钟”石碑及龙涎泉、独龙
洞、混元石等古迹。整理历代名人刻石13处,新增刻石22处。恢复白云洞景观,并将
洞口巨石上镌刻的诗篇整修一新。用白花岗石修砌观日台一座。1981年,青岛市园林
局组织施工力量采用块石砌筑的方法对“双松抱石”进行了加固。同年,整治靛缸湾
沟底加坝,使水面更加澄碧幽深。自1982年起,对太清宫内的汉柏、唐代榆树、元代
黄杨、明代山茶等十余株名贵树木采取了筑砌雕栏、支承垂枝和挂牌说明等一系列的
保护措施, 使珍贵的古树得以保存。自1984年3月,又对华严寺进行修复。同时,增
加基础设施建设, 到1985年共修复游览路9650平方米,新添石桌、石凳23套,亭子3
座, 修建停车场3100平方米。由省、市、县共同投资3750万元,拓宽修建了4条通往
景区的公路,全长98公里。新修步游道6000余米,增添宾馆、饭店、商店等旅游服务
设施多处。

二、省级风景名胜区
截至1985年,山东省共有省级风景名胜区五处:淄博市博山溶洞风景区、青州云
门山风景区、水泊梁山风景区、蓬莱--长岛风景区、成山头风景区。
(一)博山溶洞风景名胜区
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境内,包括樵岭前景区、白石洞景区、颜山景区、泉河头景区
和五阳山景区,共有12个景点:白石洞、和尚房、颜山、溶洞、淋淳湖、王母池、石
马水库、金牛山、五阳山、二郎山、泉河头和鲁山。著名景观有:溶洞内的石笋、石
花、钟乳石;碧霞元君行宫、颜文姜祠、齐长城遗址。1985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
风景名胜区。
1984年4月,省建委组成专门小组,对博山溶洞风景名胜进行了综合考察;7月,
召开博山溶洞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座谈会。在初步评价的基础上,1986年,博山区政
府对其作了总体规划,将景区范围规划为60平方公里,性质确定为以溶洞景点为主体、
游览与科学考察相结合的自然风景区。
1983年5月, 由博山城区至颜山公园的环山公路竣工,公路全长2800米,连接了
市区和景区。1984年,投资51万元修复了颜山公园内的碧霞元君行宫和白石洞建筑群,
恢复了其原有风貌。 自1984年12月至1989年4月,开发建设了樵岭前溶洞景点:工程
分五期进行,累计开发直线1240米,复线280米,清理土沙石1万立方,投资150万元。
同时, 加强辅助设施的建设,1986年修筑了长1800米的洞前公路和1.2万平方米的停
车场。1988年,樵岭前村投资18万元,安装了新型转换彩色灯源,实行了洞内彩灯、
行灯并用,增强了旅游效果。
(二)青州云门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青州市西南2.5公里处, 包括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三个景区,景区以摩崖
石刻、 石窟和佛像著称。云门山,海拔421米,山上有石窟5座、佛像272尊,最著名
的石刻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59年)所刻的巨型“寿”字高7.5米,宽3.7米,为中国石
刻“寿”字之最。
驼山, 山形似驼,崖壁间有石窟5座、摩崖1处,大小佛像638尊,共同组成摩崖
石窟造像群。 这些造像大的7尺有余,小的不足10厘米,多为隋唐所作。玲珑山上,
怪石林立,著名景点为位于北峰之上的北魏大书法家郑道昭的“魏碑”真迹《白驹谷
题名》。
1984年,经过专家论证,确定了风景的建设方案:云门山不宜修过多建筑,原有
建筑要恢复;玲珑山以保护魏碑为主,适当搞些名人石刻;驼山可修复昊天宫、南天
门,加固七宝阁,恢复玉皇殿。以此为依据,1985年,县政府先后拨款重修了云门山
玉女祠、东西风亭和三元殿,加固了七宝阁,驼山石窟,修建了云门山牌坊。1987年,
整修了驼山碑林,修复了昊天宫,修建了南天门。1983年至1988年,投资10.5万元,
在云门山、 玲珑山、驼山修筑旅游步道1860米;投资70万元,修筑公路5公里;在云
门山下修建面积为6500平方米的停车场一座。
(三)水泊梁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梁山县境内, 总面积8.5平方公里,包括梁山、司里山、腊山、马跑泉、东
平湖5个景区。 是一处溶山峦湖泊、众多的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名
胜区。
景区因《水浒》一书而闻名遐迩,著名景点有:司里山景区的唐宋石龛造像;马
跑泉景区的古寺庙和历代名人的诗词碑刻; 腊山和东平湖的自然风光; 梁山景区的
《水浒》故事遗址--忠义堂、断金亭、宋江马道、黑风口、杏花村及“水浒”陈列馆
等。
1980年,省政府将梁山县确定为“以轻纺工业为特点的名胜旅游城市”。1984年
7月,《水泊梁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对整个景区作了完整规划。《规划》
将风景区按地域划分为水泊和梁山两大部分,使游人“南上梁山寻山寨,北下水泊觅
泊踪” 。根据历史遗迹又将梁山景区分为8个景点,即宋江马道、黑风口、虎头峰、
郝山峰、雪山峰、黄山峰、鸭嘴滩、杏花村。
景区开发始于1982年。 是年,修筑了一条从登山处至断金亭的登山石阶路,长1
50米,共108级,喻作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同年6月,投资5万元恢复了“断金亭”。
7月, 在梁山主峰宋江寨北黑风口处,雕塑一座李逵手持板斧的塑像,为水泥钢筋骨
架; 9月,为与塑像相协调,在西侧一自然巨石上镌刻“黑风口”三字,为著名书法
家沙孟海手书。 1983年,县政府在梁山北麓建水浒陈列馆;建筑面积272平方米,陈
列了《水浒》人物画像百余幅、绣像12幅及研究资料120余种。1984年,为便于游览,
在宋江马道等11处遗址设立了景点标志牌。同时,修筑了游览公路1500米,完善部分
基础设施。
(四)蓬莱--长岛风景名胜区
该景区横跨胶东半岛的蓬莱县和长岛县,由蓬莱景区和长岛景区两部分组成。著
名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海市蜃楼、海滋幻影、平流雾、碧海日出和蓬莱阁建筑
群、蓬莱水城、戚继光祠、月牙湾公园、侯鸟馆、长岛历史博物馆、航海博物馆等。
1.蓬莱景区的开发建设
蓬莱,古称登州,汉以后为军事重镇,唐代是东渡日本的重要口岸之一。北宋庆
历二年(1042年)郡守郭志高在城北建边防水寨,人称“刀鱼寨”,是为蓬莱水城的雏
形;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水寨周围筑土城,让海水倒灌入城,因主要用于防倭,
又称“备倭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在土城外砌以砖石,城上增设炮台;至清
代仍不断增修,始成周长三里、面积25万平方米的蓬莱水城。整座水城由小海、炮台、
南北二门、 灯楼、防浪坝组成,完整严密、设计巧妙。1982年3月,被列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3、4月间,为保护这一文物古迹,县政府投入社会集资600万
元, 对小海东岸100户居民进行搬迁;同时,党政军民会战百日,疏浚水城小海,加
固围堤,再现水城风姿。同年8月,建造仿古战舰(龙船、虎船) 两艘,在小海下水,
可容纳乘客110名,是理想的海上游览工具。
蓬莱阁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1056年-1064年) 年间,形成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
819年) ,包括三清殿、吕祖殿、龙王宫、蓬莱阁等建筑,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
筑面积1.8万平方米。 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彻底翻修了
龙王宫;1985年初,山东省政府投资36万元对蓬莱阁主建筑进行了全面维修,1986年
竣工,使蓬莱阁基本恢复了原有风貌。
2.长岛景区的开发建设
长岛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从南至北由大小32个岛屿组成,其中南、北
长山岛面积最大。长岛气候宜人,环境幽雅,是旅游和避暑胜地;同时也是各种动物
生栖的理想场所, 有“候鸟旅站”之称,据统计,每年约有226种鸟类途经这里,占
全省鸟类总数的67.4%。除此以外,还有“蝮蛇王国”--大黑山岛、“天然蝎园”--
大钦岛,从而构成独特的自然景观。长岛历史悠久,目前已发掘出古遗址、古墓群33
处,几乎每个岛屿都考证有古代文化的遗迹。自唐代起,长岛成为通往日本、朝鲜的
海上要道,元代成为我国的造船基地之一,留下许多遗址和文字记载,记录了古代航
运、海洋变迁的历史。
1981年9月,长岛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复建于宋代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 、占地
90亩的庙岛“天后宫”(又称显应宫) ;并于1983年7月破土动工,1985年10月竣工,
总投资79万元。 修复后的显应宫包括山门、钟楼鼓、东西廊房、后宫等建筑,面积8
300平方米, 还将大殿和东西廊房辟为航海博物馆,开设“中国航海史”、“中国航
海技术史”、“航海起源”、“郑和纪念馆”和“天妃史迹”等五个专题陈列室,收
藏、 展出有关航海方面的文物、典型、图片1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00余件。1983
年4月,县政府投资50万元,将位于北长山岛最北端、长1.5公里的月牙形海滩辟为公
园,增建了服务长廊、月牙亭、观澜亭等建筑,是为月牙湾公园。为保护长岛鸟类资
源,1984年8月,在南长山岛东南部的烽山上修筑了候鸟标本展览馆:建筑面积240平
方米,馆内设4个展室,常年展出当地生长和迁徙的候鸟标本120多件,其中国家一类
保护鸟类标本两件, 二类保护鸟类标本40件。1985年5月,建于南长山岛的长岛历史
博物馆开工, 1986年11月竣工,建筑面积796平方米,展示了长岛古人类、旧石器时
代、新石器时期、先秦乃至清末的历史,展出文物1万余件。
(五)成山头风景名胜区。
位于胶东半岛东部荣成县境内,因为成山东端的成山角俗称成山头,故名。风景
区内的成山横切沧海,北部有马兰、龙眼、霞口等海湾环绕,自然风光秀丽、奇险,
有天尽头、秦桥遗址、李斯碑基、日主祠、邓世昌碑刻以及石岛法华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