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城镇体系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3&rec=28&run=13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是按照国家和省开展国土规划的工作部署,1984年开始编制
全省城镇体系规划要点的,先后完成了黄河三角洲和鲁西南(包括枣庄、济宁、菏泽)
以及部分市地的城镇体系规划。

一、黄河三角洲和鲁西南地区的城镇体系规划
1.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
黄河三角洲国土规划以建设强大的石油、石油化工、农、牧、渔业基地为目标,
综合规划地方工业及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其他社会事业,将黄河三角洲建
成“油洲加绿洲”的新型经济区。在不压油、不占良田的前提下,利用原有城镇组成
8个规模较大的城镇组群:
东部组群,以东城为中心,是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油田指挥中心,以发展电
子、轻纺工业和畜牧业、渔业为主,规划人口15万人。周围有东安、广利、稻乡、胜
利、丰收、六户、莱州湾等城镇组成的20.5万人口规模的组群。
中部组群,以西城为中心,是以胜利油田的附属企业为主,周围包括六干、五干、
史口、辛店等镇及石油学院等组成的16万人口规模的组群。
南部组群,以广饶镇为中心,发展以化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城镇,包括大王、
稻庄、颜徐、杜宋等城镇,组群规划为10.6万人。
中南部组群,以牛庄镇为中心,以石油地质调查服务附属企业及农副产品加工、
建材生产基地为主,组群规划为3万人。
中北部组群,以垦利县城为中心,是县城及农副产品加工和以石油半成品综合加
工为主的城镇,组群规划为5万人。
西部组群,以利津县城为中心,发展油田附属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城镇,
组群规划为4.5万人。
北部组群,以河口镇为中心,是油田附属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组群规划为
7万人。
滨海组群,以孤岛新镇为中心,是农牧业生产和石化工业基地,组群规划为15万
人。全区总人口到本世纪末将达到208万人。城镇人口71.2万人,城镇化水平34.36%。
各组群间主要靠铁路、公路联系。规划德(州)桩(西)铁路和德(州)烟(台)铁路将把滨
海、北部、西部、中部、中南部等5个组群贯穿起来。另外,境内有南北向干道4条,
东西向干道5条,这四纵五横的干道形成全境便捷的交通网络。
2.鲁西南地区城镇体系规划
它包括枣庄、济宁两市和菏泽地区,共19个县、7个区、2个县级市,总面积
28400平方公里,总人口160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4.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4%。
根据资料预测,到本世纪末,该区总人口将增加到1900万人,城镇人口将达到450万
人。城镇化水平为23%。
城镇体系分5个等级层次:
第一级:济宁--兖州--邹县--曲阜城镇组群,四者平均间距二三十公里,规划80
万人。济宁要逐步形成鲁西南的商业、金融、通讯中心,重点发展纺织、精细化工、
电子仪器、食品工业。用地因受压煤影响,人口控制在32万人。邹县是鲁西南煤炭开
发基地和设计、科研中心,重点发展为能源开发服务的食品和纺织工业,规划20万人。
兖州是鲁西南交通咽喉,位于津浦与新(乡)石(臼)两大铁路干线的交叉点,规划18万
人。曲阜是历史文化名城,将发展成鲁西南文教中心和旅游中心,规划10万人。
第二级:为菏泽和枣(庄)薛(城)两个组团。菏泽是西部地区中心,新(乡)石(臼)
铁路和规划中的(北)京九(江)铁路建成后将使菏泽成为新的铁路枢纽城市,中原油田
的开发促使山东第三石油化工基地在此形成。预计2000年发展为30万人的中等城市。
枣薛组团因枣庄煤炭即将枯竭,煤炭开采重心西移,城市中心将西移。目前仍以煤炭、
电力、建材工业为支柱,枣--薛将形成带状城市,人口规划可达到35万人。
第三级:县城是县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城镇体系的承上启下的中间
环节。诸如东明、单县、梁山、巨野、滕县等,这些县城规模远期可发展为8万人-15
万人,具有一定门类的工业优势。一般县城都能达到5万人规模的小城市。
第四级:县内的中心镇。这些中心镇在一个县有3个-5个不等,在农业地区内一
般是工商农贸中心,也可以是工矿城镇或公路小枢纽,人口规模可达1万人-5万人。
第五级:小集镇。它是城镇体系中的基层,面广量大,是农民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其
发展规模一般在5000人左右。
随着这一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发,三纵(即京沪、京九铁路和京杭
大运河)、一横(新石铁路)交通网络的形成,以及以能源重化工为先导的工业化高潮
的到来,鲁西南地区将形成山东的“鲁尔”式工业化城镇体系。

二、2000年城镇体系规划预测
1985年山东省建委根据省国土规划领导小组下达的《关于编制山东省1986年至
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的意见》的要求,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提出了2000年城镇体
系规划预测方案。
全省城镇化水平预测:全国城镇化水平是以居住在城市内的全部非农业人口占总
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的。1984年山东省城镇人口为1108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7637
万人的14.5%。按全省已审批的城镇总体规划控制人口,2000年为1939万人,预测
2000年占全省总人口8720万的22%;按照全省历年城镇非农业人口增长情况分析,预
测2000年全省城镇非农业人口比重为18.9%-22.8%;按国家科委蓝皮书《城乡建设》
预测全国本世纪末城市化水平25%至30%左右。根据以上情况山东2000年城镇化水平
在2 5%左右。城镇非农业人口在2000万人-2200万人。城镇人口控制在2000万人以内,
其中城市1000万人、县城500万人、县属镇500万人。
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全省1985年19个城市,到2000年将再增加中小城市33个,
共5 2个市。城市结构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变化,2000年前后,随着南水北调、
大运河通航、鲁西南综合经济开发、黄河三角洲“油洲”开发和石化基地建设,枣庄、
东营可能发展成大城市,9个小城市可能发展成中等城市。2000年前后,县的城镇人
口超过5万的由现在的4个可能发展为17个;3万人-5万人的由现在的6个发展为49个;
3万人以下的由现在的83个减少为9个。山东省2000年城镇体系预测见表2-7。

三、城镇等级结构体系规划
(一)一级中心城市2个。作为省会的济南市和计划单列的青岛市,目前已是全省
两大经济中心,构成山东省现状城镇分布的“双心”结构。从发展来看,其地位将继
续上升。
(二)二级中心城市6个:山东省二级中心城市为6个经济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其
选择采用城市规模发育程序、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经济效
益、城市商业服务设施水平、城市教育卫生文化设施水平5个方面的39项可比指标,
应用计算机多元统计分析,对5个方面的水平和综合发育水平分别进行分析排序,参
照城市布局合理和发展潜力的定性分析,有烟台、潍坊、淄博、德州、济(宁)--兖
(州)--邹(县)--曲(阜)、临沂。
(三)三级中心城市13个:山东省三级中心城市:一是部分地级市和地区行署驻地
的的县级市。因为长期的计划经济和行政管理,它们已形成小区域中心。二是发展条
件好、发展潜力大,有待加强的城市。有东营、枣庄、泰安、威海、日照、聊城、菏
泽、临清、莱芜、青州、龙口、莱阳、滨州。
(四)四级城镇90个:这是全省城镇体系的中间环节,上接三级中心城市,下联广
阔的建制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面广量大。规划为次要县级市和所有县城,在县级
行政单元中发挥“龙头”作用。
(五)五级中心镇约200个:中心镇为县级行政单元以下高于一般建制镇的镇。在
小区域经济社会生活中起带动和服务作用,其实行和发展速度将高于一般建制镇,是
近期发展的重点。
(六)六级一般镇约840个:一般建制镇是全省城镇体系的基础,在城镇体系结构
中处于最基层,为城市之尾,乡村之首,兼有两者之优点。

山东省2000年城镇发展数量规划一览表
表2-7
┌──┬────────────┬────────────┐
│市地│1985年城镇个数 │2000年城镇个数 │
│ ├──┬─┬────┬──┼──┬─┬────┬──┤
│名称│市镇│市│镇 │县城│市镇│市│镇 │县城│
│ │小计│ │(含县城)│ │小计│ │(含县城)│ │
├──┼──┼─┼────┼──┼──┼─┼────┼──┤
│济南│43 │1 │42 │4 │44 │2 │42 │2 │
├──┼──┼─┼────┼──┼──┼─┼────┼──┤
│青岛│68 │1 │67 │6 │95 │6 │89 │ │
├──┼──┼─┼────┼──┼──┼─┼────┼──┤
│淄博│40 │1 │39 │1 │51 │1 │50 │1 │
├──┼──┼─┼────┼──┼──┼─┼────┼──┤
│枣庄│33 │1 │32 │1 │46 │2 │44 │ │
├──┼──┼─┼────┼──┼──┼─┼────┼──┤
│东营│13 │1 │12 │3 │36 │1 │35 │3 │
├──┼──┼─┼────┼──┼──┼─┼────┼──┤
│烟台│122 │2 │120 │12 │114 │6 │108 │4 │
├──┼──┼─┼────┼──┼──┼─┼────┼──┤
│潍坊│103 │1 │102 │9 │135 │5 │130 │5 │
├──┼──┼─┼────┼──┼──┼─┼────┼──┤
│济宁│55 │1 │54 │9 │83 │4 │79 │6 │
├──┼──┼─┼────┼──┼──┼─┼────┼──┤
│泰安│42 │3 │59 │3 │71 │5 │66 │2 │
├──┼──┼─┼────┼──┼──┼─┼────┼──┤
│惠民│34 │1 │33 │8 │54 │2 │52 │6 │
├──┼──┼─┼────┼──┼──┼─┼────┼──┤
│德州│54 │1 │53 │12 │87 │4 │83 │9 │
├──┼──┼─┼────┼──┼──┼─┼────┼──┤
│聊城│45 │2 │43 │6 │68 │2 │66 │6 │
├──┼──┼─┼────┼──┼──┼─┼────┼──┤
│临沂│86 │2 │84 │11 │117 │3 │114 │10 │
├──┼──┼─┼────┼──┼──┼─┼────┼──┤
│菏泽│61 │1 │60 │9 │96 │6 │90 │4 │
├──┼──┼─┼────┼──┼──┼─┼────┼──┤
│威海│ │ │ │ │46 │3 │43 │1 │
├──┼──┼─┼────┼──┼──┼─┼────┼──┤
│合计│819 │19│800 │94 │1143│52│1091 │60 │
└──┴──┴─┴────┴──┴──┴─┴────┴──┘

说明:1985年威海包括在烟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