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3&rec=116&run=13

1932年秋,山东大学建立工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这是山东高等建设教育的开
端。 这一时期先后聘用专职教师共有教授9人,讲师5人,助教6人,另有兼任教授讲
师5人。1932年招生17人,到1936年在校生达到74人。
1949年11月,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成立(山工大的前身),设有土木系。当年招
生87人, 1952年在校生为139人。当年毕业73人,绝大部分分配到东北工作。1952年
暑假院系调整,山东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与山东工专土木工程系合并,成立青岛工学院,
后又迁至武汉与其他院校的系科合并,现为武汉测绘学院。
1953年,成立山东冶金工业学院。这是一所以建筑类专业为主的高等工程院校,
隶属冶金部和山东省领导,以冶金部领导为主,校址在青岛市。
1958年8月, 在原济南建筑工程学校的基础上,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
了山东建筑学院。 这是唯一的一所省属土建类工科院校,校址在济南市和平路。196
3年-1978年该校降格为中专和技工学校,本、专科停止招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重
新成立。
除专门的建设类院校外,在山东建材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工业大学等院校还设立了建设系或专业。

一、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一)学院概况
1.沿革
1956年,国家城市建设部在济南开设“城市建设部济南城市建设学校”,1958年
3月, 城建部把该校移交山东省城建局领导管理。6月1日,改名为“济南建筑工程学
校”。8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该校改为高等院校,校名为“山东建筑学院”。
当年招收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五年一贯制大专(招初中毕业生),附设中专部。
到1960年底,该院设有建筑工程系、城市建设系和中专部,设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建
筑学、 城市规划、给水排水、硅酸盐和供热通风等专业,在校教职工达270多人,其
中教师120多人,在校生达1100多人,已是一所初具规模的建筑类高校。
1961年,学院进行了专业调整、改变学制、压缩在校学生数和整编机构等工作。
调整后,保留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学两个本科专业,中专部保留了工业与民用建
筑、 给水排水两个专业,在校生保留600人。1962年,撤销中专部。本科一、二年级
的学生作事业安置 (按教育部1984年文件规定,这部分肄业生分别按二年制大专、三
年制中专补发了毕业证书) 。学院于1963年暑假停办,截止1963年,山东建筑学院计
有四年制本科毕业生180人, 二年制专科毕业生270人,四年制中专毕业生455人,三
年制中专毕业生650人, 共计1555人,这些毕业生的大部分目前已成为山东省城乡建
设战线的骨干力量。
1963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利用原山东建院的校舍、师资、设备,
改建为“山东省济南建筑工程学校”。1964年又开办了“山东省建设厅技工学校”,
一套机构两所学校。 此后,除1966年6月-1971年期间停止招生5年外,学校一直是中
专和技校。
1977年,经省建委、省计委、省教育厅批准,筹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并招收工
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班, 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山东建筑工程学院,1982年
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专业设置
1978年,学院设置专业有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热与通风工程、建筑机械、工业企
业电气自动化4个专业, 近期规模定为1300人。为了适应山东省城乡建设的需要,19
85年学院又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给排水工程专业、建筑系专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
城市燃气工程专业,共计设有9个本科专业和3个专科专业。
3.教学设备和教师队伍
1958年,学院有教职工150名,教师中50%以上为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刚毕业的青
年教师,其中副教一人,工程师3名。学院占地95亩,建筑面积17800平方米,图书资
料2000册, 固定资产95万元,设有建筑材料、物理、化学、电工等7个实验室,一个
实习工厂(有木工、钳工两个车间)。1985年,教职工584名,专任教师226人,其中副
教授1名, 讲师81人,助教50人。学院总建筑面积76642米2,固定资产1267万元,
图书馆建筑面积为4300米2, 藏书量15万册,报刊582种,其中中文版刊900种,外
文160种。阅览室面积1732米2。实验室1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1537台,总值达
170万元,其中价值千元以上404台(件),万元以上23台(件)。
1958年-1985年,学院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408名,其中工民建专业861名,建筑
管理专业40名, 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177名,建筑学专业30人,工程机械与起重运输
机械专业180名,城市规划专业110名,大部分人已成为城乡基本建设中的骨干。
(二)科研成果
1978年至1985年,学院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0项,其中“冷拔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总结与提高”一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氢氧化铝一步法制取聚合氯化铝”一项先后
获山东省和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OT-25TM塔式起重机”和“折线型隧道窑蒸养
生产混凝土制品生产线” 等5项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以来,学院参加全
国性和地方性科技成果交易会、技术市场10余次,签订技术合同、意向书30多项,其
中11项已经完成, 帮助不少企业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先后发表论文共131篇、编写
教材4本,有13篇学术论文获省级以上学术团体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4篇在国际学术
刊物上发表,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每年有多国专家、学者来此访问讲学。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专业比较齐全,以本科为主,开展多层
次多形式研究的高等院校。在30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逐步形成了“勤奋、严谨、团
结、创新”的校风,广大师生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严谨治学,团结奋斗,
创新育才。一大批老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
中茁壮成长;在实际工作中还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发展前途的人才,他
们正在教学的科研方面发挥着骨干和带头作用。
(三)成人教育
山东建工学院成人教育创始于1958年。1959年招收了首批业余大学工民建专业本
科学员300名。 1960年,学院成立了同济大学山东函授站,面向社会招收工民建函授
生,两年共招生200多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函授站停办。
1979年, 学院恢复了高等学历教育,招收了第一届电大学员80余名,学制3年;
同年, 又招收了高等学历教育恢复后的第一届同济大学山东函授站工民建本科学员1
20余名,学制六年。1980年底,学院为加强对成人教育的管理,在教务处下设业余教
育科,专门分管学院的函授、电大、职工教育等。到1985年初,学院成人教育的规模
已发展到在校生500多名,开设有工民建、建筑电气、建筑机械、暖通及给排水等。

二、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1952年12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厅,以青岛第九中学(原礼贤中学)土木科
为基础,创办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
1953年6月25日, 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由省改归重工业部领导,定名为“中
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青岛建筑工程学校”。该校归重工业部领导后,山东省又以济南
工业学校土木科二、三年级为基础,于1953年9月5日,在青岛创办了山东省青岛土木
建筑学校。 1954年8月1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批准,将山东省青岛土木建
筑学校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青岛建筑工程学
校”合并。此时开设单一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校规模定为1200人,当时在校教
职工达180人, 学生737人。1954年暑假首届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241名中专毕业生走
上了工作岗位。
1958年7月14日冶金工业部又将该校下放给山东省领导。在校生由1953年的302人
发展到1958年的1532人。 1958年9月22日,学校升格为青岛冶金工业专科学校。除开
设工民建专业外,又增设了采矿、选矿、炼铁、炼钢、电冶金、有色金属冶炼、矿山
机电、冶金机械等新专业。
1960年6月, 山东省决定将青岛冶金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冶金学院。设冶金
系、矿山系、建筑专业科,有大学本科、专科和中专,并附设函授部。在校学生增至
2000余人。1962年8月山东省将学校移交给冶金工业部领导。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办达4年之久。
1970年7月29日,冶金工业部将学校下放给山东省领导,隶属山东省冶金工业局。
1972年6月15日, 山东省决定:将学校改名为山东省冶金学校。开设工业与民用
建筑、给水排水和冶金机械三个专业,前两个专业面向全国,后一个专业省内招生省
内分配。
1978年暑期,增设了采矿、选矿两个大学本科班,同时又招收了一个工业与民用
建筑专业大学本科走读班。
1978年2月28日, 山东省报请国务院批准,将山东省冶金学校升格为山东冶金工
业学院。
1983年8月2日,冶金工业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商定,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山
东冶金工业学院的隶属关系由原山东省领导改为冶金工业部与山东省双重领导,以部
领导为主。
1985年9月3日,经冶金工业部批准,山东冶金工业学院更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至1985年底,学院共设4个系9个专业。见表7-6。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专业设置表
表7-6
┌─────┬───────────┬─────┐
│系名 │专业名称 │学制 │
├─────┼───────────┼─────┤
│建筑工程系│建筑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
│ ├───────────┼─────┤
│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
├─────┼───────────┼─────┤
│环境工程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四年制本科│
│ ├───────────┼─────┤
│ │环境工程专业 │四年制本科│
│ ├───────────┼─────┤
│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
├─────┼───────────┼─────┤
│机械工程系│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四年制本科│
│ ├───────────┼─────┤
│ │冶金机械专业 │四年制本科│
├─────┼───────────┼─────┤
│管理工程系│建筑管理工程专业 │四年制本科│
│ ├───────────┼─────┤
│ │工业会计专业 │三年制本科│
└─────┴───────────┴─────┘

至1985年底,学院有在校学生2271人,其中四年制本科生1808人,三年制专科生
63人,研究生10人(联合招收),夜大生211人,干部专科科77人,培训班学生102人;
有教职工900人,其中专任教师297人。已聘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313人,其中:
教授6人,副教授56人,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26人,讲师136人,工程师89人。自53
年建校至今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8328人, 其中本专科毕业生3365人, 中专毕业生4
963人。 学院还附设有夜大学、干部专修科、各种成人教育短训班,为社会培养了各
种类型的建设人才3030人。
学院科研工作开始起步。学院设有建筑设计研究院、制动技术研究所、建筑热能
工程研究室等科研机构。有专职设计、科研人员57人。另外学院还设有分析监测中心、
电算中心、 电教中心及30个教研室、23个实验室,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自198 1
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7项,(包括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会项目,中国科学院项目等),承接部级课题11项,省、市级课题13项。经过努力,
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17项, 有5项获得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有14项科研成果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的获得了国家专利权。1978年以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发表论文
210篇,在国外发表论文7篇。聘请了32位外籍专家来院任教讲学、作学术报告。
学院编辑出版《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院报》、《高教
研究》等刊物。
至1985年,学院图书馆有藏书215000册,其中外文书籍26200册;有期刊1201种,
其中外文期刊364种,中文期刊837种,初步形成了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藏书特色。
学院有固定资产总值2348.28万元,仪器设备5418台件,价值745.5万元,万元以
上的精密仪器设备74台件,价值149.32万元,部分仪器设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
有仪器设备除满足学院教学、科研需要外,还对外开放为社会服务,大大提高了仪器
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学院占地251亩, 抚顺路穿过分为南北两院。建筑面积87876.89平方米,其中教
学楼12000平方米,实验室8301.14平方米,图书馆2620平方米,学生宿舍10622.47平
方米, 教工宿舍32187平方米,食堂4200平方米,大学生俱乐部1500平方米,有能容
纳1600人的礼堂。 另外学院还建有南北向400米跑道的标准体育场,可容纳观众近万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