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拓展经营业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3&rec=106&run=13

解放后,全省城市住房实行低租金制,土地无偿使用,城市房地产以行政管理为
主,基本上没有房地产经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化改革房地产管理体制,
逐步完善房地产企业经营机制,拓展经营业务范围,使房地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兴
的重要产业。

一、成立房产经营公司
1979年3月,青岛市房管局在原有6个直属修缮队的基础上,成立了3个公司,均
为企业性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80年,把全局14个管修站改为企业管理,
管修合一的经济实体,在管理维修好直管公房的同时,着眼全市的房地产经营,对各
种房屋,包括厂房、仓库、住宅和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体育及办公用房
等的建造、维修、装饰、租赁、买卖、使用、交换等,按价值规律进行经营,经济效
益明显增长。1984年全局完成修缮工作量6884万元,比1983年增长28.9%;全员劳动
生产率7994元/人年,比1983年增长39.5%;成本降低率16.21%,比1983年增长2.6
5%;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1984年,济南市房产管理局将天桥、市
中、历下、槐荫四个直属分局,下放到各区人民政府直接管理,各区相继成立房产经
营开发公司。1985年3月,市房产管理局成立了直属房屋建设经营公司。区和市的公
司组建后,负担旧城区房屋改造和新开发区的房屋建设,资金由国家拨款贷款和集资
统建,工程施工采取招标发包,到1985年底,市直属公司完成施工建筑面积12.2万平
方米,竣工面积4.1万平方米,年总产值达1000万元。各区房产经营开发公司完成施
工建筑面积21.4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1.97万平方米,营业用房建筑面积
9.47万平方米,总工作量4932.34万元。不仅为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也为城市政府
提供了大批城建资金。其他各市也都简政放权,将房地产经营从行政管理职能中分离
出来,成立专门从事直管公房的经营管理和综合开发的经营公司。截至1985年底,全
省19个市和17个试点县已经组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经营公司56个,完成开发小区37个,
竣工住宅面积12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21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亿元。

二、开辟第三产业用房
进入80年代,全省城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发挥房地产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把
临街、繁华地段房屋、场地开发改造为生产营业性用房,租赁给企业或个体户,或与
之联合举办工商服务业,从提高营业用房的租金收入或收取改修补偿费中增收。例如,
济南市从1984年开始,全市重点改造10条街道,各区改造33条街道。仅1984年一年,
全市新增商业用房11.5万平方米,新增商业网点2万多个。在成街连片改造的顺河、
舜井、天成、朝山商业街中,共拆除旧房5.5万平方米,新建房屋13.9万平方米,总
投资达1.5亿元,提供商业用房12.5万平方米。这些商业街的落成,美化了泉城,繁
荣了经济,增加了房管部门的收入。

三、调整非住宅出租房屋的租金
从1982年开始,有直管公房的市、县(区),大多数调整了生产营业用房和行政事
业单位办公用房的租金标准。一般按房屋的折旧、管理、维修、房产税、投资利息等
5项因素计租收取,每平方米租金约为1元~4元左右,据初步匡算,仅此一项,山东
省年增加租金收入近2000万元,使“以租养房”的问题得到缓解。1983年,淄博市调
整了企业生产、营业用房的租金标准,年增收租金75万元。据1985年对烟台、枣庄、
德州、临清、威海、滕县、即墨7个市、县统计,调整租金的生产营业用房面积达29
万平方米,年增收租金162万元。

四、开展多种经营
1984年后,山东省大部分市、县(区)房地产管理部门,坚持以房地产业为主,开
办各种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搞活了经营,增加了收入。潍坊市潍城区房地产管理
局先后建起机械维修服务部、饭店、汽车运输队、招待所,并在外贸部门帮助下,办
起了木地板材料加工厂、风筝厂和出口产品加工厂。同时,利用火车站停缓建工程空
地,修了地下停车场,建临时工商业用房2700平方米,收入达27万元。济宁市房地产
局坚持“以租养房,以副养人”,以房地产业为主体,兴办新型企业群体,开办多种
经营14处,盈余11万元。枣庄市中区房管局从1984年开始陆续创办了5个经济实体,
建一个成功一个,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在创办构件厂和联办建筑机械厂时,当年办
厂,当年投产,当年创产值90万元,实现利税11万元,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扭转了过
去依靠补助过日子的局面。1985年,据14个市、县的房地产管理局、所统计,共有多
种经营118处,盈利达到132万元。其中,青岛、济宁、聊城、德州4市成绩更为突出。
如青岛市房管局1985年开办多种经营44处,获纯利44万元,共安排798人就业,其中
编余人员650人,减少工资支出5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