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方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2&rec=77&run=13

(一)自办发行
大清邮政时期,报刊由出版社自办发行,本埠订户由派报社或报贩收订和传递;
发往外埠的报刊,自行包卷,交邮局寄递。民国时期,1916年对新闻纸实行登记制度,
由各报社向邮务管理局申请,邮务管理局根据每期发行量分为:平常,由报刊社包卷
逐件贴票;立券,包卷不贴票,按每次总重量计费;总包,由收件人到邮局自取。
(二)邮发合一
山东战邮创办了“邮交发合一” 形式,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 济南邮政局按
“邮发合一”的形式,开始邮发《大众日报》、《潍坊日报》、《渤海日报》和《石
家庄日报》 。每日发行量为《大众日报》2000份,《潍坊日报》200份,《石家庄日
报》500份,同年11月发行《新民主报》1万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报刊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加强政府与人民
间的联系,组织和推动各项工作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发行工作的要
求更高。1949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和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上,决定
继承解放区的经验, 实行“邮发合一”,将报纸发行工作交邮局承担。1950年2月13
日,《人民日报》社最先与邮政总局签订了发行合同,3月1日起《人民日报》全部交
邮局发行。同年12月,开始正式办理全国报刊的发行工作。1952年底发行全国的报刊
为263种。
邮政经办报刊发行业务,具有网点普遍、方便读者、传递迅速、节约成本的优越
条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证明了“邮发合一”方针的正确性。1952年12月28日,邮
电部和国家出版总署决定:“定期出版物(含报纸及杂志)的总发行由邮电局负责,不
定期出版物(含课本、一般图书及图片)的总发行由各书店负责。”根据此决定,山东
省各邮局(所)开始办理杂志的发行工作。
1958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新论语》创刊,系月刊,在省内交邮局发行。
1970年7月, 山东省军区主办的内部刊物《山东民兵》,交邮局发行,半月刊。1974
年7月,团省委主办的《山东青年》杂志(1949年8月创刊)复刊后,交邮局在省内发行,
系月刊。1975年7月,省教育厅主办的《山东教育》杂志(1945年12月15日创刊) 第三
次复刊后,交邮局在省内发行,系月刊。1976年1月,曲阜师范学院出版的《破与立》
双月刊,交邮局发行。1978年1月,《山东医药》和《山东画报》交邮局发行。19 79
年4月, 《广播歌选》月刊、《山东水利科技》季刊、《山东歌声》双月刊、《群众
艺术》 月刊、《山东农机化》季刊、《山东农业科学》季刊,交邮局发行。1980年5
月, 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支部生活》月刊交邮局发行。1986年1月,济南市邮政局
邮发《新浪潮》杂志、《新聊斋》杂志、《幸福》杂志、《科技信息》杂志。
198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指示:“凡省、市、自治区所辖的市、专区和县办的刊
物,一般只准在本省、市、自治区内发行,个别办得比较好的需要向全国发行的,须
事先经省、市、自治区党委批准,并根据批件向邮政部门办理在全国发行的手续。”
邮电部门对各地市县的报刊,一律按在本省发行办法办理。
1985年10月,邮电部规定,对发行量达不到规定发行起点份数的又不愿缴付发行
起点费的报刊,自1986年起停止邮发。对不能继续向全国发行的期刊,如报刊社要求
发刊局作直订户或代发处理时,发刊局应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办理。收费标准由双方协
商确定。
1995年,全省拥有2630个收订局所,邮发报刊5000余种,年累计发行量达11亿份。
近70%的市县及部分乡镇能看到当日的《人民日报》和《大众日报》。

1949年-1995年山东省邮发报刊一览表
表2-31

┌───────┬───┬────┬────┬───┬────────┐
│名称 │刊期 │创刊时间│邮发时间│发行局│主办单位 │
├───────┼───┼────┼────┼───┼────────┤
│大众日报 │日刊 │1939.1.1│1949 │济南 │中共山东分局 │
├───────┼───┼────┼────┼───┼────────┤
│山东邮电 │周刊 │1942.4.1│1981.1 │济南 │省邮电管理局 │
├───────┼───┼────┼────┼───┼────────┤
│烟台日报 │日刊 │1945.9.1│1965.1 │烟台 │中共烟台市委 │
│ │ │8 │ │ │ │
├───────┼───┼────┼────┼───┼────────┤
│山东大学报 │周刊 │1931.5.4│1949 │济南 │中共山东大学党委│
├───────┼───┼────┼────┼───┼────────┤
│济南铁道报 │隔日刊│1949.2 │1949 │济南 │济南铁路局党委 │
├───────┼───┼────┼────┼───┼────────┤
│山东青年报 │周三刊│1949.8 │1984.1 │济南 │共青团山东省委 │
├───────┼───┼────┼────┼───┼────────┤
│青岛日报 │日刊 │1949.12.│1950.1 │青岛 │中共青岛市委 │
│ │ │10 │ │ │ │
├───────┼───┼────┼────┼───┼────────┤
│农村大众 │周三刊│1950.5.1│1981.1 │济南 │大众日报社 │
│ │ │5 │ │ │ │
├───────┼───┼────┼────┼───┼────────┤
│淄博日报 │日刊 │1952.2.1│1984.1 │淄博 │中共淄博市委 │
├───────┼───┼────┼────┼───┼────────┤
│济南日报 │日刊 │1953.7.2│1953 │济南 │中共济南市委 │
│ │ │2 │ │ │ │
├───────┼───┼────┼────┼───┼────────┤
│临沂大众 │二日刊│1953.9.4│1953.9.4│临沂 │中共临沂地委 │
├───────┼───┼────┼────┼───┼────────┤
│山东广播影视报│周刊 │1954.3.4│1998.1 │济南 │省广播电视厅 │
├───────┼───┼────┼────┼───┼────────┤
│前卫报 │周三刊│1955.12.│1981.1 │济南 │济南军区政治部 │
│ │ │1 │ │ │ │
├───────┼───┼────┼────┼───┼────────┤
│山东体育报 │周刊 │1956.5 │1983.1 │济南 │省体委 │
├───────┼───┼────┼────┼───┼────────┤
│聊城日报 │周三刊│1958.11.│1985.1.1│聊城 │中共聊城地委 │
│ │ │1 │ │ │ │
├───────┼───┼────┼────┼───┼────────┤
│山东科技报 │周二刊│1959.1.1│1983.1 │济南 │省科协 │
├───────┼───┼────┼────┼───┼────────┤
│胜利报 │周三刊│1964.4.1│1973.1.1│东营 │胜利石油管理局 │
├───────┼───┼────┼────┼───┼────────┤
│山东卫生报 │周刊 │1973.7.2│1989.1 │济南 │省卫生厅 │
│ │ │0 │ │ │ │
├───────┼───┼────┼────┼───┼────────┤
│枣庄日报 │周六刊│1980.1 │1980.1 │枣庄 │中共枣庄市委 │
├───────┼───┼────┼────┼───┼────────┤
│菏泽市报 │周三刊│1980.8.2│1988.1 │菏泽 │中共菏泽市委 │
│ │ │2 │ │ │ │
├───────┼───┼────┼────┼───┼────────┤
│山东经济报 │周三刊│1981.1.1│1986.1 │济南 │省经济委员会 │
└───────┴───┴────┴────┴───┴────────┘

续表
┌───────┬───┬────┬────┬───┬────────┐
│名称 │刊期 │创刊时间│邮发时间│发行局│主办单位 │
├───────┼───┼────┼────┼───┼────────┤
│山东人口报 │周刊 │1982.2.2│1983.1 │济南 │省计划生育委员会│
│ │ │0 │ │ │ │
├───────┼───┼────┼────┼───┼────────┤
│山东法制报 │周二刊│1983.7.1│1983.7 │济南 │省司法厅 │
├───────┼───┼────┼────┼───┼────────┤
│济宁日报 │周四刊│1983.12.│1985.1 │济宁 │中共济宁市委 │
│ │ │26 │ │ │ │
├───────┼───┼────┼────┼───┼────────┤
│山东工人报 │周三刊│1984.1.1│1984.1.1│济南 │省总工会 │
├───────┼───┼────┼────┼───┼────────┤
│中学生报 │周刊 │1984.3.5│1984.4 │济南 │省教育厅 │
├───────┼───┼────┼────┼───┼────────┤
│潍坊日报 │日刊 │1984.7.1│1984.7.1│潍坊 │中共潍坊市委 │
├───────┼───┼────┼────┼───┼────────┤
│泰安日报 │周六刊│1985.1.1│1985.1.1│泰安 │中共泰安市委 │
├───────┼───┼────┼────┼───┼────────┤
│威海日报 │周六刊│1985.1.1│1985.1.1│威海 │中共威海市委 │
├───────┼───┼────┼────┼───┼────────┤
│信息快报 │周二刊│1985.1.6│1985.1 │济南 │省科协 │
├───────┼───┼────┼────┼───┼────────┤
│调查与信息 │周刊 │1985.1 │1993.1 │济南 │省工商银行 │
├───────┼───┼────┼────┼───┼────────┤
│水产报 │半月刊│1985.2 │1989.1 │济南 │省水产局 │
├───────┼───┼────┼────┼───┼────────┤
│作家报 │周刊 │1985.4.1│1992.1 │济南 │中国作协山东分会│
│ │ │1 │ │ │ │
├───────┼───┼────┼────┼───┼────────┤
│技术市场信息 │周刊 │1985.7 │1985.7 │济南 │省科委 │
├───────┼───┼────┼────┼───┼────────┤
│惠民大众 │周二刊│1985.10.│1985.10.│惠民 │中共惠民地委 │
│ │ │1 │1 │ │ │
├───────┼───┼────┼────┼───┼────────┤
│齐鲁晚报 │日刊 │1988.1.1│1990.1 │济南 │大众日报社 │
├───────┼───┼────┼────┼───┼────────┤
│日照报 │周二刊│1988.1.1│1988.1.1│日照 │中共日照市委 │
├───────┼───┼────┼────┼───┼────────┤
│山东交通报 │周刊 │1988.1.7│1994.1 │济南 │省交通厅 │
├───────┼───┼────┼────┼───┼────────┤
│山东改革信息报│周刊 │1988.5 │1992.1 │济南 │省经济体制改革委│
│ │ │ │ │ │员会 │
├───────┼───┼────┼────┼───┼────────┤
│东营报 │周二刊│1988.7.1│1988.7.1│东营 │中共东营市委 │
├───────┼───┼────┼────┼───┼────────┤
│德州日报 │周二刊│1988.11.│1989.1.1│德州 │中共德州地委 │
│ │ │1 │ │ │ │
├───────┼───┼────┼────┼───┼────────┤
│供求报 │周刊 │1988.12 │1992.1 │济南 │省科协 │
└───────┴───┴────┴────┴───┴────────┘

续表
┌───────┬───┬────┬────┬───┬────────┐
│名称 │刊期 │创刊时间│邮发时间│发行局│主办单位 │
├───────┼───┼────┼────┼───┼────────┤
│山东冶金报 │周刊 │1989.1.1│1993.1 │济南 │省冶金工业总公司│
├───────┼───┼────┼────┼───┼────────┤
│联合周报 │周刊 │1989.1.4│1989.1 │济南 │政协山东省委员会│
├───────┼───┼────┼────┼───┼────────┤
│农村开发报 │周刊 │1989.2.1│1990.1 │济南 │省农业委员会 │
├───────┼───┼────┼────┼───┼────────┤
│齐鲁个体经济报│周刊 │1989 │1992.1 │济南 │省个体劳动者协会│
├───────┼───┼────┼────┼───┼────────┤
│山东侨报 │半月刊│1990.12.│1992.1 │济南 │省政府侨办 │
│ │ │5 │ │ │ │
└───────┴───┴────┴────┴───┴────────┘

(三)订阅
1948年9月, 邮政部门为方便机关、团体等订户订阅报刊,采取了集订分送的措
施,分散投递到所属各单位。
1949年2月, 华东财办邮电管理总局南下,山东成立省邮电管理局。大众日报社
由益都迁往济南,4月1日,与济南市《新民主报》合并,《新民主报》停刊,原《新
民主报》的订户,全部转订《大众日报》,发行数由1.2万份增至4.1万份。以鲁中南
为重点, 采用垂直预订方式,对济南市内发行的直属订户及各承销报纸,自4月份建
立起先交款后取报的预订制度。原《新民主报》全市发行9247份,与《大众日报》合
并后订户减少,曾降到8616份,邮政部门结合形势发展,积极开展发行业务,使发行
量达到11571份,比4月份增加2955份。
1949年12月,根据全国报纸经理会议提出的“报纸发行工作应学习苏联及东北、
山东的经验,逐步地全部移交邮局办理。各报可按具体情况,与各地邮局签定发行合
同”精神,全省各局与当地各报刊社签订报刊发行合同。
1952年5月, 为了进一步扩大报刊发行,省邮电管理局决定,在全省邮政部门掀
起了报刊发行“红五月”的竞赛活动,各局踊跃参加,招远县局率先挑战,各局纷纷
应战,使全省的报刊订阅计划超额完成。由于只重视数量,出现了不分阅读对象,不
择措施, 盲目推销, 强迫摊派等现象。在1953年开展的“纠偏”运动中,改正了重
“量”轻“质”等错误,允许报刊破季、破月收订,实行“自愿订阅,尽量满足”的
方针,虽然报刊期发数下降,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1954年上半年,由于“纠偏”
后的某些消极情绪的存在,表现在业务上的被动保守,影响了发行业务的开展。下半
年召开了全省市、县局长会议,逐级贯彻会议精神,逐步消除了消极情绪,发行工作
有了起色,10月份比1月份发行报纸、杂志的份数分别增加了16.56%和36.86%。
1955年,为了加强报刊的收订工作,在偏僻的农村组织发行站(员) 300多处,使
报纸、杂志订销期发份数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34.3%和127.7%,报刊发行完成年计划收
入的107.6%。
1956年2月,邮电部召开第3次报刊推广会议,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适应
农村发展的需要,达到“社社有报刊”的目标。省内各邮政部门积极开展宣传收订工
作,同时学习和推广苏联农业社邮递员制度,各地增设农业社邮递员,力图使农业社
报刊“订得上来,也能投递下去”。因要求过急,铺开面过大,导致用人过多,超过
农业社的负担能力,至年末即将各县所组建的农业社邮递员退回农业生产第一线,后
仍以乡邮站、报刊捎转站等组织传递报刊。同年,建立了社会报刊推广站(员)的工作。
截止到10月份,全省共有推广站4500个,推广员1.1万人,由于这些推广站(员) 的协
助,便利了广大读者的报刊订阅,同时也推动了报刊发行业务的发展。
1958年4月, 恢复了登门敛收报刊费制度;济南市邮政局开办了《大众日报》和
《济南日报》星期日订户和电话订阅报刊,缩短了内部处理时限,延长了收订期。外
埠报纸的收订时间由每月的20日延长到每月的24日,本埠报纸由每月的28日延长到了
月底最后一天营业终了,打破了以往只按2、5、8、11各月收订统一要数的陈规。到6
月底止,全市共有报刊发行站(员)517处。
1959年年底,全省共建立发行站(员) 12604处,已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报刊发行
体系。平度、高唐等局实现了订阅报刊不出村。为加强对发行站(员)的领导和管理,
聊城、青岛等局做到了按季召开发行站(员)会议进行总结评比奖励,极大地鼓舞了职
工的积极性,发行质量不断提高,总差错率12月较9月减少55%。1960年,全省已有自
办机构1996处,委办机构674处,报刊发行站(员)1.4万处,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
报刊发行网。
1963年,邮电部颁发《报刊发行规则》,修订报纸按月、杂志按季预订。山东对
公款订阅报刊和个人订阅期刊,完全执行部颁规定,个人订阅报纸暂实行长期预订、
按月付款。是年,省内调整对《参考消息》的订阅范围,一般只发行到县市级,人民
公社不再订给,已订阅的发至期满为止;对于中央、省、地、县市下放到县以下机关、
公社工作的相当于县团级以上的干部可单独或集体订阅1份。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大部分报刊被迫停刊,订阅量较大的是《人
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和《大众日报》。到1970年,全省发行报刊
量开始增加。
1972年,对外文进口报刊的订阅,只限济南、青岛、张店、枣庄、烟台、潍坊、
北镇、德州、聊城、菏泽、济宁、临沂、泰安、曲阜、威海、东营、莱芜、莱阳、新
泰、垦利、益都共21个局办理收订要数,其他县局如遇符合订阅条件的订户要求订阅
境外报刊时,应与地区局联系,再收订。
1976年11月1日, 济南设立《人民日报》分印点,由《大众日报》社代印,济南
市邮政局发行。供应范围:除德州市、庆云、夏津、齐河、平原、乐陵、商河、临邑、
禹城、陵县、武城、宁津、高唐仍由北京供应外,全省其他地区由济南供应。这样不
仅加快了发行速度,缓和运能与运量的矛盾,降低了发运成本,也扩大了报刊的发行
量,使邮局、报刊社、读者三满意。
1977年起,订阅的境外报刊,按上年压缩的份数办理;另有245种苏联科技报刊,
邮电部门只办理在华外国人的订阅,国内订户仍由各地新华书店外文部办理收订。是
年,供应各局的苏联报刊份数为:济南80份,青岛22份,泰安10份,东营8份,德州2
份。
1978年1月,《红旗》杂志在济南增设分印点,开始供应济南、青岛两市的订户,
从7月份开始向全省供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部分报刊都取消或大幅度放宽定额,全国复刊和新
出版交“邮发”的报刊大量增加,山东省的订销报刊业务得到迅速发展。
1980年, 邮电部对报刊收订期重新规定:整订报纸一般从每月1日开始收订下月
份及以后各月出版的日报和周六报;从上季季末开始收订下季度及以后各季度出版的
期报, 即周二报、周三报、周报、旬报、半月报、月报;从2、5、8、11月份初开始
收订次年一季度及以后各季出版的刊物; 从5月1日、11月1日收订下半年和次年的季
刊、双月刊。
1983年,全省发行报刊品种达到2385种,比上年增加了262种。自费订阅的报刊,
占总期发数的29.6%,为323万份;其中,济南、淄博的自费订阅报刊占总期发数的36
%和42.3%, 均比上年增长6%;泰安、潍坊、聊城地区的个人订户比上年增加10%;潍
县自费订阅达到订户总数的48.35%;苍山县个人订户已达订户总数的40%。增长原因:
一是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学习科学种田、多种经营的技术知识,
了解党对农村的政策等;二是这些报纸通俗易懂,定价较低,有些社队从公共提留中
为群众订报纸;三是发挥了报刊推广发行站的作用,全省有报刊推广发行站3 778处,
发行员1.66万人。是年第三季度,在济南建立《新体育》分印点,供应山东、江苏、
安徽3省。
1985年8月31日, 邮电部鉴于报刊发行量的快速增长,以及邮电部门的实际承受
能力和社会上已存在多种发行渠道的现象,为了保证读者利益,促进发行工作服务质
量,作出调整报刊发行工作的规定:凡已邮发的报刊,可以同邮局签订新合同,继续
由邮局发行,也可以约期收回自办发行或转给其它渠道发行;不符合期刊发行范围的
年刊、半年刊、月刊均停止发行。
1986年起,订阅各种报刊除新建单位、迁入单位、会议用报等特殊情况外,均不
办理破月(季)的订阅、退订和改寄。为了使社会报刊发行站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级邮
电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对社会报刊站的活动费(酬金)作了明确规定:按照发行站所
收自费订阅报刊款总额的5%统一提取,将其中4%发给发行站,各局留1%用于评比奖励。
为了改善服务,方便读者订阅报刊的需要,从1988年7月开始实施破订,日报(含周六
报)可以破月,月底截止,特殊需要的会议用报,可以中途任何一天止订;期报(指周
三报、周二报、周报、旬报、和半月报等) 和杂志中的月刊、半月刊、旬刊、周刊可
以破季订阅,季底截止,不能破月;季刊、双月刊、可以破半年订阅,半年底(6月、
12月)截止,不能破季。
1987年,全省收订报刊3273种。个人订户有所增加,第一季度自费订阅报刊的期
发数为695.35万份,占总期发数的45.1%,比1986年底增长1.2%。中高级科教类期刊、
各种科普类期刊、信息类报纸、农工类报纸和青少年报刊的期发数有较大的增加,其
中青少年文教类增长61%,农工类增长25%,文艺类1%;电影、画报类普遍下降。
1990年,省局决定在全省各市、地局和平度、肥城等18个局普及使用微机处理报
刊发行业务。
1993年10月1日, 由于邮发报刊主渠道与其它发行渠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为积极扩大报刊发行的品种和数量,更有效的占领市场,对报刊发行业务政策进行了
调整:①放开市、地级报刊的发行范围。凡公开发行的报刊,各发报刊局根据报刊社
的要求,可向全国发行。②为了拓宽经营渠道,发展业务,各级邮政部门根据本地区
情况,可以零售方式接办本省出版的自办发行报刊;可以订阅方式接办内部发行的正
式报刊,但只限省内发行。
1995年1月1日,由于山东省“内部报刊”发展过快(已达445种) ,中共山东省委
宣传部指示,各局一律不准再接办内部报刊(持准印证的报刊)的邮发工作,更不准以
特发零售方式接办。对已签订的邮发合同,对继续保留出版权的内部报刊,应按规定
办理:①1995年保留准印出版权、收订数在1000份以上的报刊,如报刊社同意交邮局
代收、代投(不零售),可重新签订《内部刊物代收、代投协议书》。已被停刊的立刻
退款。②代收、代投的报刊,一律限在本省内或本地区内办理,但不准零售、批销。
省外已要数部分,全部退款。③代收、代投的报刊一律不准使用邮发代号。
(四)零售
在计划发行中,按照“订阅为主,零售为辅”的方针,报纸零售只限于出版所在
地的市内辖区,对某种报纸因特殊情形,需在外埠零售的,由报社与当地邮电部门协
商决定。
1949年上半年的4、5、6月份,零售《大众日报》的份数为796份,零售上半年的
《大众日报》合订本603份。
1950年6月起, 为便于流动人口阅读报刊,省内各交通要道的邮局开始零售《人
民日报》,并允许订销局退回每月所要零售报刊累积数的十分之一。
1955年,根据邮电部要加强零售报刊工作的指示精神,上半年在济南、青岛两局
积极开展了零售工作,济、青各支局均增开了窗口的报刊零售。在主要的车站、码头
派员开展零售报刊,派流动服务人员,定期到大工厂、工地、机关、学校、休养所服
务,推销零售报刊。青岛、烟台、石岛等分别与航运部门取得联系,积极开展在客轮
实施零售报刊业务。
1956年, 报刊零售亭由2处增为20处,新建了零售车15辆,全年所要零售报刊的
流转额为70万元, 占全部推广报刊流转额的7.4%,较上年增加了75.6%;杂志的损失
率平均达到15%, 最高时达到了35%~50%。因此,从1957年开始对报刊零售工作进行
整顿,明确规定省辖市和铁路沿线较大城市邮电局办理报刊零售业务,其他一般县邮
电局均不办理。
1963年全省各局职工积极开展报刊零售工作,上半年报刊零售数为:《人民日报》
30万份, 《解放日报》11万份,《大众日报》11万份,《红旗》杂志5万份,《中国
青年》杂志1万份。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大批报刊被迫停刊,部分改为“内部发行”报
刊,除“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和《大众日报》
外,公开零售的报刊所剩无几,报刊零售工作发展缓慢。
1976年,邮电部对杂志零售范围作出规定:邮政部门对印有“内部发行”、“限
国内发行”的期刊,从第三季度起,一律公开发行,亦可办理收订、陈列、零售,并
允许外国人订购。
1978年,根据全省报刊零售网点较少的情况,省局发出通知,适当扩大报刊零售
发行点,县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城镇邮电支局都增办了报刊零售点;大中城市是人口
集中的地方,流动读者较多,各局也充实和加强了报刊零售力量;济南、青岛、淄博
及其他城市,根据需要建立了报刊零售门市部和零售专柜(台),增设零售亭并组织力
量到车站、码头、旅社零售报刊;并主动与火车、客轮等有关单位联系,开展报刊零
售工作。到1980年,全省的报刊零售工作有了明显的发展,济南市邮政局在全市自办
零售点由1979年的10个增加到23个,委办零售点由2个增加到248个,零售品种由上年
的173种增加到372种, 零售流转额达到588851元, 比上年增长4.5倍, 订零比例为
18.05%,达到了邮电部的要求。
1981年5月, 山东省邮电管理局报刊发行科设“山东省报刊零售调拨中心”,担
负省内和省际间的零售报刊调拨工作,并颁发了《山东省报刊零售调拨试行办法》。
至年末,全省117个报刊要数局中已有113个局办理了报刊零售。
1983年底, 全省开办报刊零售业务的地、市、县局已达116个,占订销要数局的
99.13%;报刊零售专职人员112人,兼职零售员1169人;零售报刊种类达661种,期发
份数168.7万份;委办零售流转额占零售总额的22.69%。
1987年6月, 省局下达通知,为鼓励各局发展报刊零售业务,省局对当年新增报
刊零售网点设置的局(零售亭、非机动零售车),按所需资金40%~60%给予补贴。对各
地市局当年新成立的报刊零售公司,达到了统管全市报刊零售经营管理业务能力,实
行独立经营、 核算的,省局根据实际需要补贴1000元-5000元的生产开办费。年底,
全省零售报刊1976种,期发数为336.4万份,零售流转额达1498.6万元,超年计划7%,
与1986年相比,期发数和流转额分别增加18.81%和34.75%。报刊零售网点有较快的发
展,全省已有各种零售网点2081处,比上年增长33.31%,其中代办批销点占52.38%,
还有111个市、地、县局和32.36%的农村支局所,办理经常性的零售业务。
1990年7月1日,为了更好地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报刊零售业务的健康发展,省局
与省邮电工会发出通知,从下半年起在全省各市、地、县局之间广泛开展以“赛发展、
赛效益、赛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报刊零售业务竞赛活动,并收到较好效果。
1993年, 报刊零售业务有了新的发展,全省有自办零售点684个,加上委办和其
他各种的零售网点已达1417个,比上年增加3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