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中长期计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2&rec=177&run=13

长期计划是十年设想规划,中期计划的主要形式是五年计划。

一、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由分项计划组成:1.邮电业务量计划;2.邮政通信网发展计划;3.电信
通信网发展计划;4.邮电生产经营计划;5.邮电基本建设、更新改造计划;6.邮电科
学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计划;7.邮电工业生产计划;8.邮电教育计划;9.其他专项计
划(包括劳动工资、物资供应等计划)。
五年计划实施后,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邮电通信需求的变化以及年度计
划的执行情况,对五年计划实行滚动管理,即每年修订一次,并将计划期相应地向后
延续一年。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955年,山东省邮电管理局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为适应国家的经济建设需要,
制定第一个邮电发展五年计划。 经邮电部审核后于1956年1月正式下达。“一五”任
务是:一建立和健全邮电通信网,二、积极发展邮电业务,三、提高邮电工作质量,
保证质量良好地完成通信工作。 计划主要指标包括:自办邮电局所总数达到984个;
长途电信线路总长度达到13076对公里;市内电话总容量达到27883门,其中自动交换
机达到9150门。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省内通信网基本建成。1957年末全省邮电局所达到2433处,
其中自办机构1527处, 代办所906处。 自办机构服务半径:城市为2.2公里,乡村为
6.1公里。平均服务人口:城市为15000人,乡村为39000人。
计划完成情况:5年内收发电报的局所达353处,比1952年末增加256.6%;长话服
务点达358处, 比1952年末增加150.3%,遍布全省各城镇、工矿、国防地区和农村的
重要市集。长途线路5279公里,比1952年末增加175%。报话机械设备相应增长,长途
电话载波机达57部, 增长103.6%;长途交换机达1156门,增加222.9%;电报机达318
部, 增加79.7%。长话电路达23410电路公里,增长55.4%;电报电路达203路,增长3
1.8%,形成了完整的省内邮电通信网络。
(二)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1956年2月, 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主要任务是缩短基本建设
战线,保证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通信质量。
计划完成情况: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山东邮电事业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邮电
业务总量达到4.970万元, 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1.5倍;邮路总长度达到193.0
06公里, 增加65.2%;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0625门,增加60.5%;农村电话交
换机容量达到76609门,增加6.6倍。基本上实现了社社通电话,社社设邮电局所。初
步形成了省、地市、县、队的辐射式邮电通信网。
(三)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1963年,根据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和“调整、巩
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山东省管局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计划的前三年以调
整为主,加强通信设备的技术改造,逐步发展通信网路的建设,适应国民经济进一步
发展的通信需要。
“三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包括:调整邮政局所网路,保证重点工矿区通信需要。
农村适当增设公社级的邮电局所,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建成长话机房、电报机房
及无线收讯机房。 更新12路载波机、3路载波机、电传机、无线发讯机、收讯机。分
期分批进行市话扩建,逐年对机线设备进行补充与更新。至1967年,市话交换机总容
量达57100门,比1962年增17.8%,农村电话进行网路整顿和技术改造,至1967年底,
区间设双实线直达线路。
计划执行情况:由于各级领导和邮电职工的共同努力,“三五”计划任务基本完
成。
(四)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1968年,山东开始实行第四个邮电发展五年计划。计划的主要指标为:改革邮政
工具,提高劳动效率。省内重要干线转口局逐步提高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程度。长途电
信到1972年底, 省至专区电路水平达9.2路;专区至县电路水平达3路;总电路数达5
70路,比1967年增8%。全面改造农村原有公社线路,1972年底达到社社有双实线直达
电路。
计划完成情况:山东邮电通信发展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广大邮电职工对
“左”的干扰进行多方面的抵制,坚持生产,基本完成邮电计划。
(五)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0年)
1978年6月,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邮电管理局制订“五五”计划,计划的主要任务
是:省际长途通信基本实现“四网二化”。省内邮电通信实现“四化”,省至地市长
途通信和地市以上及铁路沿线主要城市邮政通信有条件的实现“四网二化”。规划主
要内容包括:至1980年,县以上城市电话实现自动化。加速长途电信建设,开通省与
部分地市和地市与部分县之间的长途自动拨号或半自动拨号。省至地市电报通信实现
自动转报。新建省内自办汽车邮路,铁路沿线重点转口局和各地市局安装机械化装卸
设备。业务量较大的地市局基本实现包裹分拣,营业的出售、收寄、取包等操作机械
化、自动化。
计划完成情况:“五五”期末,全省邮电局所达2363处,平均年增长1.6%。邮路
总长度225046公里,平均年增长0.8%。市话交换机总容量123120门,平均年增长9%。
40个县市实现自动化,占全省县市34.19%。“五五”计划任务基本完成。
(六)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年-1985年)
1981年6月, 山东省邮电管理局依据本省各地经济发展对通信需要的实际情况,
编制邮电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六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发展
邮电业务,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济南、青岛及地市市内电话的建设,基本缓和济南、
青岛及地市市内电话打不通、装机难的通信紧张问题。加快明线改电缆和省内长途通
信电缆干线建设,提高国际通信和长途通信能力。基本解决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市
以及重点县的长途通信紧张状况。实现省会至青岛、烟台、淄博、潍坊、泰安、济宁
等地市的长途自动拨号。改善国际旅游通信,办好国际用户电报业务,建设青岛卫星
地面站。大力扩充邮政生产场地和服务网点,更新改造和新建邮电支局所。
计划完成情况:山东邮电工作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有计划的开
展对邮电企业的全面整顿,改革企业管理制度,通信效能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各项
指标均超额完成。
(七)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1985年1月, 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制定邮电发展“七五”计划。为适应国民经济四
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实现“六五”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邮电通信技术现代
化水平,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大力增强通信能力。
“七五” 期间的主要目标是,市内电话增容45000门,到1990年全省市话总容量
达到20万门,比1980年增长62.6%。进一步建设长途电缆通信网,建设省内微波干线,
基本实现省到各地市的长途电话自动或半自动拨号,发展数据通信、用户电报等新业
务。加快建设各级邮政通信枢纽和邮政生产用房。提高邮政生产能力和机械化、自动
化、半自动化操作水平。增加邮运能力、加快邮件传递速度;提高农村电话的通信水
平。
计划执行情况:“七五”期末,长途通信基本形成由国家干线和省内干线组成的
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环绕沿海的传输网络框架;邮政干线枢纽基本建成。邮电业务
和经济效益稳定增长。
(八)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山东邮电通信“八五”计划于1991年底第一次公布。1992年全省邮电部门贯彻中
共十四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在改革开放中加快通信发展的新路子。根据邮
电部的总体部署, 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对邮电通信“八五”计划作了多次调整。199
3年公布实施。
“八五”计划主要通信指标为:大力发展城乡电话网,提高电话普及率,采用新
技术推进通信网的现代化。“八五”末,主要邮政枢纽作业实现机械化,全省传输干
线实现数字化,长市交换基本实现程控化,县以上城市实现国内国际电话直拨,推进
农话自动化,逐步建成多功能、高效率的通信网。建成全省漫游的移动通信网,设交
换机12台,基站143个,信道3920个,覆盖所有市、地城市和大部分县城及主要公路。
建成全省分组交换网, 发展数据通信,“八五”末,端口总数达到912个。加速农村
电话自动化, 农话自动交换机达到51万门,自动化水平达到74%以上。大力发展市话
程控交换, 全省所有市、地县市话交换全部实现程控化,程控交换机占总容量98%以
上。进行移动通信建设,使移动电话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及大部分乡镇,实现全省联
网漫游。建设济南第二长途中心,满足长途通信发展需要。加快农话自动化建设和C3
本地网建设。
计划完成情况:至1995年底,“八五”期间各项指标全面超额完成。邮电局所总
数达到4080处。 电话机总数达到228.4万户; 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434.4万门。
“八五”期间,开通了威海至汉城卫星直达通信电路;中韩海缆敷设完工。建成全省
移动通信网, 设移动通信交换机18台,基站240个,信道6669个。全省分组交换网已
具规模,覆盖全部县(市) ,端口总数达到5522个;建成DDN骨干网,覆盖全省所有市
(地)以上城市,端口总数达2624个。建成10个邮件处理中心局,20个局使用商业信函
处理系统,50%的中心局实现包裹机械分拣;电脑化支局达到500处。全省邮运网络逐
步扩大,总长度达32.4万公里。

二、长期规划
(一)关于发展乡村邮电工作的全面规划
1956年1月, 山东省邮电管理局根据本省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规划,结合当时邮电
设备情况,制订了发展乡村邮电工作的全面规划。
1.县内电话
根据中央“在七年内完成乡和大型社的电话网”及中共山东省委关于“五六、五
七两年内全部架通区、 乡和国营农场、拖拉机站的电话”的指示,计划1956年架通4
27个区,3348个乡的电话,1957年架通全省约12000个乡及3个国营农场、18个拖拉机
站及其它单位的电话,并将县至区间同线或单线电话改为双线。总计投资1165.9万元。
1958年至1962年,以建设乡至村的电话及线路大修工作为主。乡以下电话架设:每个
乡设十五门小交换机一部,计16000部。话机每队一部,计80000部。杆路乡至村平均
1.5公里,计120,000杆程公里。共计投资3480万元。
2.乡村邮政
根据邮电部和省人民委员会关于“1956年自办机构设置到区”的要求,1956年全
省计划增加964处, 总数达到1446处。平均11.3个乡有一个自办机构,平均服务半径
为5.2公里,平均服务人口为33000人。1962年,自办机构总数达2508处,服务半径平
均为四公里,服务人口平均为19000人。
(二)邮电发展十年规划(1963年-1972年)
根据1963年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制定邮电事业发展十年规划。整个计划分
第三个五年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两个阶段。前三年以调整为主,加强通信设备的技
术改造,逐步发展通信网路的建设,适应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通信需要。主要内容
如下:
1.邮政通信
调整现有的局所网,以保证重点工矿区通信需要。农村适当增设公社级的邮电局
所,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第四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可达3000处。城市邮电局仍应保
持当前服务水平,农村区驻地邮电局办理全面邮电通信业务。改革邮政工具,提高劳
动效率。在省内重要干线转口局逐步提高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程度。
2.长途电信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长话机房、电报机房及无线收讯机房。更新12路载
波机4套,3路载波机20套,电传机40部,无线发讯机8部,收讯机20部;增开济南-潍
坊、 青岛-莱阳、莱阳-烟台、济南-北镇的12路载波;改造电报通信为单机单作和省
会局半自动化转报; 到1972年底,省至专区电路水平达到9.2路;专区至县电路水平
达3路;总电路数达570路,比1967年增8%。
3.市内电话
十年内对市、专区所在地的市话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分期分批进行市话扩建。逐
年对机线设备进行补充与更新。1967年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57100门,比1962年增9.8
%。到1972年可达67210门,比1967年增17.8%。
4.农村电话
进行网路整顿和技术改造,到1967年底,区间设双实线直达线路,业务量大的支
局增装单路载波电话机。全面改造原有公社线路,1972年底达到社社有双实线直达电
路,增设会议电话600套。到1967年底,交换机总容量为6.1万门,比1962年增5.2%。
1972年达6.7万门,比1967年增9.8%。
计划完成情况: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山东邮电事业受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广大邮电职
工对“左”的错误进行多方面的抵制,坚持生产,基本完成邮电计划。
(三)山东邮电通信十年发展规划纲要
1980年,根据邮电部编制邮电长远发展规划的要求和第十八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
精神,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制订了邮电通信十年(1981年-1990年) 发展规划纲要。发展
规划的主要目标为:
1.大力发展市话通信,加快省会及地市市内电话的建设,基本解决省会及地市和
重点县市内电话打不通、 装不上的矛盾。十年内规划新建市话80000门。到1990年,
市话总容量达到191000门。市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8部。
2.加快建设省内长途通信电缆干线,适当建设微波线路。新建青岛和烟台两个卫
星通信地球站,提高国内和国际长途通信能力。基本解决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市以
及地市到重点县的长途通信紧张状况,改善国际通信落后面貌。积极开办数据传输、
传真、用户电报等新的通信业务。实现省会到重点地市及工矿区的长途自动或半自动
拨号。济南、青岛实现自动转报。十年内敷设地下长途电缆1000公里,新建地区到县
十二路载波50套,增加长途电路950条,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7%。
3.大力扩充邮政生产场地和服务网点,提高邮政通信能力和机械化、自动化、半
自动化操作水平和服务水平。十年内新建邮政生产用房、邮电局所房屋共173000平方
米, 新建局所387处。提高邮件内部处理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半自动化程度。济南、
青岛实行信函自动分拣。发展铁路邮路,按业务需要增开自办汽车邮路,增加邮运能
力,加快邮件传递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