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电报网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2&rec=110&run=13

一、国内电报网络
(一)清朝和民国时期国内电报网络
1.陆线电报网络
1880年(清光绪六年),为了便利沟通军事消息、维护清政府的利益,清政府指派
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建津沪电报线路。 津沪电报线路途经山东的临清、济宁等地,于1
881年(清光绪七年) 12月24日架设完竣,28日,济宁和临清与天津、镇江、苏州、上
海等地间的电报电路正式开通。这条线路上的桑园至韩庄一段在山东境内,这是山东
最早的一条电报线路。
1882年(清光绪八年),济宁-济南电报线路建成。
1883年(清光绪九年),徐州-台儿庄电报线路建成。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 ,济宁-烟台电报线路建成,津浦铁路沿线各局、济南、
博山、青州、潍县、昌邑、黄县、莱州、登州、烟台等地间开通了电路。1887年 (清
光绪十三年)8月,建成由济烟线上的沙河镇(属莱州)开口引线南下、路经平度通达胶
州的电报线路。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济烟电报线路延展至威海卫。1893年(清光
绪十九年),胶州的电报线路延展至青岛海口,青岛与胶州、济南间开通了直达电路。
1895(清光绪二十一年)年,由济烟线上的登州城外安设电报水线至长山岛北城庄登陆,
再由北城庄架设陆线至西山嘴;威海卫的电报线路也延展至成山头。1897年 (清光绪
二十三年) ,架设了登州至黄县的电报线路。以上电报线路大多是为了便利各地驻军
的通信联络而设立的。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4月,济南-泰安电报线路建成。同年,这一线路延伸至
大汶口。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中国电报商局架设了开封(河南)-曹州(今菏泽)电报线
路。连接东昌城(今聊城)与津沪线的电报线路也于同年建成。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登州-黄县电报线路延展至龙口。
1911年(清宣统三年),济烟线由烟台向西南方向延展,途经栖霞、莱阳通达即墨,
随后烟台与青岛间开通了直达电路。
自1881年到1911年的30年里,山东省共计建成陆线电报线路11条,设立电报局或
电报分局19处,形成了以省城济南为中心、东达烟台和青岛、西达临清和曹州、南达
泰安和滕县、北达德州的四面辐射的电报通信网。沙河镇电报局能与烟台、济南、青
岛、胶州等地通达电报,成为济南电报局之外的另一个电报枢纽局。
民国时期, 山东境内先后建成电报干线线路3条:青沪干线,由青口经日照到高
密, 1917年建成;津浦干线,由天津经济南、徐州到浦口,1921年10月建成天津-徐
州段;济烟干线,由济南经潍县到烟台,包括潍县到青岛一段。三条干线线路总长度
为2536.5公里, 线条长度9650.8公里。1924年,青岛的有线电报电路增加到9路,包
括通天津、烟台的两路快机电路。截至1934年,山东省还建成电报支线线路40条,线
路总长度2034.7公里,线条长度2342.6公里;省内有电报局、电报支局、电报营业处、
电报代办处共83个。

1913年-1921年山东省国有电报线路一览表
表3-1

┌──────┬───────┬────┬────┬────┐
│起迄地点 │建造事由 │建造里数│挂线条数│竣工年月│
│ │ │(华里) │ │ │
├──────┼───────┼────┼────┼────┤
│沂州-郯城 │山东省督请设 │ │1 │1913.11 │
├──────┼───────┼────┼────┼────┤
│曹县-单县 │山东省督请设 │110 │1 │1913.12 │
├──────┼───────┼────┼────┼────┤
│青口-日照 │山东将军请设 │180 │1 │1915.1 │
├──────┼───────┼────┼────┼────┤
│济南-大汶口 │为便利商务而设│37 │2 │1915.3 │
└──────┴───────┴────┴────┴────┘

续表
┌──────┬───────┬────┬────┬────┐
│起迄地点 │建造事由 │建造里数│挂线条数│竣工年月│
│ │ │(华里) │ │ │
├──────┼───────┼────┼────┼────┤
│烟台-莱阳 │山东将军请设 │ │1 │1915.4 │
├──────┼───────┼────┼────┼────┤
│德州-临清 │山东税务厅请设│170 │1 │1915.10 │
├──────┼───────┼────┼────┼────┤
│天津-济南 │另设线 │776 │2 │1916.5 │
├──────┼───────┼────┼────┼────┤
│高密-日照 │山东将军请设 │275 │1 │1917.4 │
├──────┼───────┼────┼────┼────┤
│清河-惠民 │山东将军请设 │53 │1 │1917.10 │
├──────┼───────┼────┼────┼────┤
│济宁-金乡 │山东督军请设 │100 │1 │1918.6 │
├──────┼───────┼────┼────┼────┤
│曹州-巨野 │曹州镇守使请设│140 │1 │1918.12 │
├──────┼───────┼────┼────┼────┤
│金乡-单县 │ │80 │1 │1919.3 │
├──────┼───────┼────┼────┼────┤
│曹州-高村 │ │80 │1 │1919.4 │
├──────┼───────┼────┼────┼────┤
│烟台-石岛 │山东盐务请设 │272 │1 │1920.10 │
├──────┼───────┼────┼────┼────┤
│东昌-临清 │为便利转报而设│100 │1 │1920.12 │
├──────┼───────┼────┼────┼────┤
│即墨-金家口 │山东盐务请设 │71 │1 │1920.12 │
├──────┼───────┼────┼────┼────┤
│济南-徐州 │ │660 │4 │1921.7 │
├──────┼───────┼────┼────┼────┤
│临城-枣庄 │为畅通报务而设│70 │1 │1921.11 │
├──────┼───────┼────┼────┼────┤
│枣庄-峄县 │山东省长请设 │30 │1 │1921.12 │
└──────┴───────┴────┴────┴────┘

1937年到1945年期间,日本侵略军侵占山东,电报通信线路遭到严重破坏,陷入
时断时续甚至全面停顿的状态。这一时期,济南与青岛间开通了快机电路,济南和青
岛还各有通北平、天津、徐州的快机电路3条,省内其它电路大部分为人工音响电路。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受战争影响,山东的电报通信
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电报线路时常被阻断。1946年,国民党青岛电信局曾架通青
岛与胶州、即墨、高密等地之间的报话线路,国民党济南电信局线路抢修队则随国民
党军队一并推进,但线路屡修屡坏,无法维持正常的通信联络;年底,济青间一度恢
复了电报联络,济南、潍县、高密、胶县、城阳、即墨、青岛等地间开通了人工音响
电路或话传电路。到山东解放前夕,电报线路更加支离破碎,济南、青岛仅能与近郊
维持短距离的通报联络。
1948年10月,山东省邮电管理局架设了济南至青州的长途报话线路。1949年1月,
济南至徐州的长途报话线路建成;4月,济南与徐州、德州间开通了人工电路;8月,
济青干线修复,开通六路载波电报。
2.河工电报网路
山东境内黄河河道长达六百多公里,每到汛期,河水往往泛滥成灾。为防河患,
山东巡抚周馥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奏请架设黄河沿线电报线路,以传达河水情
势。 同年8月,刘旺庄出现河水险情,济南电报局迅即架设了由山东抚署直达刘旺庄
的电报线路,这是山东省最早的一条河工电报线路。此后又架设了自省城起、经历城
的泺口至黄河下游宁海(利津县内) 的电报线路和由泺口起、经北店子至黄河北岸(借
官办电报局水线过河) 盐窝(齐河县内)的电报线路,在泺口设立电报总局并陆续在十
里堡、胡家岸、宁海、齐河、清河镇等地设立电报分局,以收发、传达河工电报。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架通寿张县内十里堡至贾庄一段电报线路。同年,因
防务需要,架设贾庄至曹州电报线路50里。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架设黄河中游官庄、香山等处电报线路230里并展设
郓城支线。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对沿黄河两岸的电报线路进行了整修,使线路质量有
所提高。同年,郓城电报线路展设至巨野。
1909年(清宣统元年),展设巨野至济宁电报线路96里并设立济宁电报分局。同年,
抚署电报房改组为河工电报总局,泺口改设电报分局。
河工电报为省营电报, 部分河工电报线路与官办电报线路连接。自1902年到190
9年的八年间,共建成电报线路1593里,设河工电报分局16处。1911年(清宣统三年),
河工电报线路归并交通部管理。
3.电报水线
山东沿海的电报水线是侵略中国的德、英、俄等国在无视中国主权的情况下擅自
设立的,其存在与发展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在中国政府收回这些水线的过程中,
德、英、俄等国又巧立名目,要挟中国政府,继续对中国的利益进行侵夺。
(1) 青烟及青沪水线。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中国的局
势更加动荡混乱, 8月,租借胶州湾的德国侵略军趁机抢设了青岛-烟台、青岛-上海
吴凇口两条海底电报电缆, 总长度646海里。两条电缆都在青岛栈桥东侧登陆,通过
地缆进入德意志帝国邮局内。1914年,因英国人、日本人的破坏,两条水线一度中断
了通信,同年,日本军队攻陷胶澳后即利用两条水线敷设了青岛-佐世保(日本)水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政府力争收回德国、日本在山东的权力,包括被侵
夺的通信主权,但遭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阻挠。1922年,“中日鲁案善后会议”决定:
“青佐水线由中日各得一半,其在青岛之一端由中国运用,在佐世保之一端由日本政
府运用。”同时还决定:“青岛一端,在外国公司所有电信独立权收回以前,中国政
府暂委托日本政府代办。”事实上,青佐水线在遭破坏之前一直控制在日本人手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一度关闭了青佐水线,但不久日本军队再次侵占青岛并在
短时间内恢复了青佐水线的通信。
青佐水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遭到破坏,此后未再修复。
(2)烟台大沽水线与烟台上海(吴淞口)水线。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8月,英国
大东电报水线公司和丹麦大北电报水线公司敷设了烟台-大沽(天津)电报水线;9月,
两公司又敷设了烟台-吴淞口(上海) 水线。清政府向两公司提出抗议,经过多次交涉
之后,两公司与清政府签订了《沪沽水线合同》。合同规定,两条水线连为一体,全
长729海里, 作价21万英磅,作为借款,由清政府在30年内分期偿还;在借款未还清
之前,水线的管理权、使用权、行政权仍归两公司所有,两公司还有权在沪、沽、烟
三地设立电报局收发公众电报,但所需办事经费由清政府负担。
直到1934年, 中国政府才将这笔借款完全还清。当年6月,国民政府交通部接收
了烟沪、烟沽水线。
抗日战争期间,烟炉、烟沽水线被日本侵略军霸占,后又被其割断盗走。
(3) 烟台旅顺水线。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9月,俄国敷设了烟台-旅顺电报水
线,供其侵略部队通达电报。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水
线被日本军队占有。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中日电约》规定水线为中日两国共
有。1909年(清宣统元年),水线被重新安放,通达地点由旅顺移至大连,改称烟台大
连水线。1938年,日本军队侵占烟台,烟台大连水线完全被日军霸占。1944年,因故
障未能修复,烟台大连水线中止通报。
(4) 烟台威海卫水线。这条水线由烟台起经刘公岛至威海市内的电报局,1900年
(清光绪二十六年) 9月由英国侵略军建成。1930年10月,英国将水线交还中国。1938
年2月,水线被日本侵略军劫夺。
(5) 烟台大沽副水线。设立此条水线是清政府为掌握电报通信自主权而采取的行
动之一。设线工程由大东、大北两公司承担,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2月建成。19
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德国政府迫使清政府同意其利用此水线传递电报。可见此水
线虽主权为中国所有,实则仍被外国侵略者操纵。
抗日战争时期,烟台大沽副水线被日本侵略军盗走。
(6) 烟台上海(宝山)水线。民国初期,烟沪沽旧线因敷设已久,日显陈旧,随着
通报业务量的增加,线路障碍也日渐增多,而且因30年还款期未满,烟沪沽旧线的通
信主权仍由外国人操纵,对中国人通报颇多限制,国民政府交通部因此决定在烟台与
上海宝山县间自设水线。 设线工程由日本古河公司承担,1923年11月建成,次年2月
正式通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霸占了烟台上海水线,后又将水线盗走。
4.无线电报网络
1914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在烟台海岸街12号架设无线电台,与上海及沿海船舶通
报,这是山东享有自主权的第一部无线电台。1914年11月,日本侵略军在青岛、济南
两地架设了无线电台。1922年,根据中日两国《解决山东悬案条约》的规定,青岛、
济南的日军电台由中国政府赎回。1922年7月,烟台无线电报局成立并与北京、济南、
大沽、张家口、上海、广州、福州、吴淞、武昌等地通报。1926年,中国政府赎回的
两座无线电台经过整修后恢复通报。 1928年5月,济南无线电台被日本侵略军的炮火
炸毁,烟台无线电台也因军阀混战、机线被毁而中止通报。
1929年5月, 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和交通部各自在青岛设立了短波无线电台,建
设委员会在湖北路设置收报台,在浙江路设置发报台;交通部的无线电台设置在中山
路、天津路路口。同时,建设委员会还在济南设立了短波无线电台,开通了至上海、
青岛直达电路。同年8月,交通部接管了建设委员会设在济南、青岛的短波无线电台。
此后,无线电路逐年增加,陆续开通了青岛至上海、天津等地的电路。
1930年6月,济宁设立无线电台,与山东省建设厅济南无线电台联络通报。
烟台无线电台于1934年由交通部接办,开通了至上海、哈尔滨的电路。
1935年,根据交通部规定,各地的无线电台全部并入当地电报局,青岛无线电台
并入青岛电报局之后,增开了至厦门、汕头、汉口等电路。此时,青岛共有三座无线
电台。
1937年12月27日,日本侵略军攻陷济南并派兵强行接管了济南电报局。同日,青
岛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撤走,电报通信中止。
抗日战争期间,济南有至上海、南京、北京、天津、青岛、铜山等电路;青岛有
至大阪、东京、上海等无线快机电路,还有至烟台、大连、海州、连云港、石岛、石
臼所等地的人工电路。
日本侵略军投降以后,国民党济南电信局修复了部分电信设施,无线通信有所恢
复。1946年,国民党青岛电信局陆续开通了至重庆国民党政务电台、重庆电信局、郑
州、汉口、潍县、南京政务电台、广州、台北等无线电路以及至上海、北平、济南、
天津等特快电路,济南恢复了与北平、天津、上海、潍县、铜山等地的无线电报联络。
1947年国民党军队占领烟台期间,曾与上海、天津、青岛、威海等地建立无线电报联
系。
此外,青州、沂州、潍县、东昌、临清等地也曾设立过无线电台,这些电台存在
时间长短不一,通报地点相对较少。
(二)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国内电报网络
1.公众电报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山东省内仅有870公里长的长途通信线路,线条长度50
0多对公里, 其中大部分是国民党通信机构遗留下来的。这些通信线路在战争环境中
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技术状况较差。
1949年到1952年期间, 长途通信线路有所发展,到1952年底,线路长度增加到1
920公里, 线条长度达到4600对公里,但其中接管的部队和地方政府的线路占有较大
比重, 这些线路的通信质量不够稳定。这一时期,开通了济南-青岛载波电报电路、
青岛-潍县音响电路、青岛-烟台载波电报电路、青岛-上海快机电路等有线电报电路,
其中济南-青岛电路在1950年内实现了由单工到双工音响、再到双工快机的技术转变。
同时,在有线电路发展较慢的情况下,邮电部门开通了较多的无线电路,省内各重要
城市之间、各专署与所属县(市)之间大多利用无线电路沟通电报联络,济南和青岛两
局还增开或开通了至北京、 上海、天津、大连等地的无线电路。1951年6月,开通烟
台-大连特高频无线电报电路。 由于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都比较差,自1952年起,无
线电路逐渐被有线电路取代,无线电路成为备用电路,作为有线电路的辅助电路或迂
回电路而存在,在有线电路不能通达的地区或在有线电路阻断时,仍依靠无线电路进
行联络。另外,在每年汛期,菏泽、临沂、潍坊、惠民等地还设立无线电台,与济南、
青岛等转报中心局间开通定时无线电路,进行防汛通报。
1953年起,为支持国家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邮电部门根据“首先解
决国防通信的特殊需要,尽可能满足党、政、企业部门的通讯要求,适当照顾广大人
民群众的通讯便利”的网络设置原则,大力建设通信线路,一方面拓展了通信线路,
另一方面通过单线改双线、增开人工机幻象报路等措施对原有线路进行了技术改造,
使电报电路的数量保持了一定速度的增长,县以上行政中心、国防要地及工矿区的电
报通信得以及早沟通。
1953年,济南-上海电传电路开通。
1954年,济南与各专署所在地之间开通了直达音响机电路。
1955年, 全省113个市、专署、县都已通达电报。济南与北京、青岛、天津、徐
州、石家庄等城市间开通了电传或快机电路,济南通达各专署的电路为人工机电路,
各专署与所属县(市)之间的电路大部分是话传电路(报、话双用电路),这类电路约占
全省电报电路总数的80%。 山东省邮电管理局确定青岛、烟台、潍坊、胶县、莱阳、
昆嵛、德州、北镇、泰安、临沂、聊城、菏泽等12个局为转报中心局,负责转发相邻
县、市局的电报,发往外省的电报由济南、青岛两局转发。同年,邮电部颁布《干线
电路转报网组织办法》。按照这一办法的规定,山东各地发往外省的电报,首先由直
达电路转接;发往未与山东建立直达电路的地区的出省电报,由天津转报中心局转接。
济南-北京电传电路也在1955年开通。
1956年,济南-北京、济南-上海载波电报电路开通。
受长途通信线路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的限制,电报、长话共用一条电路的现象比
较普遍, 1956年,有近60%的省内电话电路被用做报话双用电路。报话双用电路上电
报的传递往往处于次要地位,影响了电报传递速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部分报话双
用电路上改装了音响机。根据邮电部规定,两局间的电路,以报路、话路分开专用为
原则,一般应以实线通话、幻线通报;如两局间只有一条电路,可以作为报话双用电
路;但长途电话一级电路不得作为报话双用电路使用,二级长途电话电路作为报话双
用电路使用,须经省、自治区邮电管理局批准。
1957年,山东省内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的电报转发网络,济南与省内18个市或专
署间建立了直达电报电路,有91个县(市)经过一次转接即可以与济南通报,大部分市
或专署与所属县(市)之间以及各市或专署之间也设置了直达电路,基本上建立起符合
四级汇接辐射制的电报通信网络。 同年,济南-天津电传电路开通。同时,为保证电
路两端局协调一致地工作,监督各电报营业机构按正常路由传递电报,并在电路发生
障碍或业务繁忙时组织电报业务调度,省内建立了电报通信网络的业务领导制度。电
报业务的调度工作由济南市邮电局报房和各县间中心局兼任,济南市邮电局为全省的
电报业务领导局,各县间中心局为所辖县中心的电报业务领导局;电路两端局等级不
同时,以等级较高的局为业务领导局;电路两端局等级相同时,以距离济南近的局为
业务领导局;业务领导局有权临时调度电路或改变电路开放时间。
1957年,山东省有以下干线无线电报电路:济南-北京、济南-上海、济南-青岛、
济南-天津、青岛-北京、青岛-烟台。
由于偏重于满足政治和国防通讯的需要,对于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某些工矿企业
的发展所引起的通讯要求有所忽视,因此,当时建立起来的电报通信网不够完善。
1958年后,由于电报资费降低,电报业务量有所增长。为了加快电报传递速度,
山东邮电部门遵循保证电路灵活调度和通信安全、保证较高的电路利用率的原则,加
强了对长途通信网络的全面规划与建设工作,大量增开了各专署与所属县(市)之间的
人工机电路,以取代话传电路,实现了各专署与所属县(市)之间电报电路的人工报机
化。省会济南与各专署之间的电报电路也逐步实现了电传化。
1958年,济南-青岛、济南-潍坊、济南-济宁、青岛-北京、青岛-天津、青岛-上
海等电传电路相继开通。1959年,开通济南至淄博、临沂、聊城、菏泽等地的电传电
路;同时,山东省邮电管理局规定,天气电报、报汛电报、明语普通电报、新闻电报
等可以利用无线电路传递。
1960年3月,青岛-淄博电传电路开通;6月,青岛-哈尔滨电传电路开通,烟台、
潍坊两专区发往黑龙江的电报改由青岛局转发;7月1日,济南-青岛、济南-烟台传真
电报电路开通试运行。同年,各专署、市与所属县(市)之间的电报电路实现了双工化。
1961年,青岛-烟台、青岛-潍坊电传电路开通。
1962年,开通济南至南京、哈尔滨、兰州、乌鲁木齐、长春、郑州、沈阳、徐州
等地的电传电路, 开通济南-烟台、济南-德州、青岛-临沂电传电路;9月,青岛-北
京无线移频电路开通。自12月起,根据山东省邮电管理局的决定,临沂、昌潍、烟台
三个专区所属各县(市)相互之间以及三个专区发往河北、山西、内蒙古、上海等16个
省(市)的电报划归青岛局接转。
1963年,开通济南-泰安、济南-兖州、青岛-莱阳电传电路。
1964年,开通济南-青岛移频电传电路。
1965年, 济南局的25条电报电路实现半自动转报。开通济南-东营电传电路。同
年,因通信质量相对较低,烟台-大连特高频电路关闭。
60年代,邮电部门加强了无线通信建设,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以及重点
专、县相继增设了无线通信设备,无线电报电路的数量有所增加,省内形成了以济南
和青岛为中心的省会至专(市)、专(市)至县(市)的两级辐射无线短波通信网,部分人
工报路改为快机电路。但电路利用率不高,部分电路因长期关闭,通信质量有所下降。
根据邮电部规定,一级无线电报电路即省中心至北京和天津的电路、省中心至省间中
心的电路以及省中心之间的电路需保证全天开放,或在保证一般电报时限的前提下每
日定时开放;二级无线电报电路即省中心至县间中心的电路、县间中心至所辖县中心
的电路以及根据需要建立的县中心和县间中心以上的电路,每日定时开放。国内无线
电报电路一般只传递天气、报汛、普通、新闻等明码电报,只有在仅通无线或有线中
断的情况下,才可传递密码电报。
1966年起,山东省邮电管理局着重发展了各专署(市)之间的直达电路和专署(市)
与所属县(市)之间的载波电路、电传电路,先后开通了潍坊-临沂载波电路、济南-掖
县电传电路、 潍坊-北镇电传电路、 菏泽-聊城电传电路等电路,省会济南与各专署
(市)之间的单工电传电路逐步改为双工电传电路,增开了济南-张店、济南-北镇、济
南-泰安、青岛-莱阳等载波电传电路。省际电路方面,开通了济南至太原、长沙、合
肥等地的电传电路。
1966年2月, 山东省邮电管理局颁布《关于严格控制使用无线电路的通知》,对
短波、特高频无线电路的使用作出如下规定:
(1)已开通有线电路的省会至专(市)或专(市)之间的无线电路一律不再担负业务,
改为定时会晤。
(2)专、市至县(市)的短波无线电路,一律停止会晤。
(3) 因有线电路阻断而临时开通的无线电路以及有线电路不能通达的地区开通的
无线电路,不准传递涉及机密的事项。
(4)烟台-大连特高频电路关闭后,报话业务由济南局转接。
1966年8月,根据邮电部规定,省会-专(市) 、专(市)-专(市)无线电明台报路停
开。
70年代,无线电报电路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一级电路逐渐向移频和单边带电传
电路方向发展,二级电路以人工机电路为主,也有部分快机或移频电传电路。
1971年,为加强战备训练,根据无线电台的分布情况,山东省电信局在省内组成
4个无线明台通信网、8个无线密台通信网。明台网为有线备用网,承担有线电路阻断
时拍发电信总局规定的3种电报(电路调度、气象、新闻电报)的任务。专(市)至县(市)
明台网络组织由各地、市局安排。

省、地、市无线电网络组织表
表3-2(1971年1月1日起实行)

┌────┬───────────┐
│网络编号│联络对象 │
├────┼───────────┤
│一 │济南、青岛、昌潍、烟台│
├────┼───────────┤
│二 │临沂、菏泽、枣庄 │
├────┼───────────┤
│三 │济宁、泰安、聊城 │
├────┼───────────┤
│四 │德州、北镇、淄博 │
└────┴───────────┘

1972年,济南-枣庄电传电路开通,省会济南至各专署(市) 电报电路全部实现电
传化。
1972年7月起实行的国内干线电报转接路由表
表3-3
┌─────┬─┬─┬──┬─┬──┬─┬──┬──┬─┬──┬──┬─┬──┬─┬──┐
│电报│北│天│河北│山│内蒙│辽│吉林│黑龙│甘│陕西│青海│新│宁夏│上│江苏│
│收发地路│京│津│ │西│ │宁│ │ │肃│ │ │疆│ │海│ │
│由电报收发│ │ │ │ │ │ │ │江 │ │ │ │ │ │ │ │
│地 │ │ │ │ │ │ │ │ │ │ │ │ │ │ │ │
├─────┼─┼─┼──┼─┼──┼─┼──┼──┼─┼──┼──┼─┼──┼─┼──┤
│山东 │- │- │天津│- │北京│- │- │- │- │郑州│兰州│- │兰州│- │- │
└─────┴─┴─┴──┴─┴──┴─┴──┴──┴─┴──┴──┴─┴──┴─┴──┘

续表
┌─────┬─┬──┬──┬──┬──┬─┬──┬──┬─┬──┬──┬──┬──┬──┐
│电报│安│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广东│广西│河│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收发地路│ │ │ │ │ │ │ │ │ │ │ │ │ │ │
│由电报收发│徽│ │ │ │ │南│ │ │南│ │ │ │ │ │
│地 │ │ │ │ │ │ │ │ │ │ │ │ │ │ │
├─────┼─┼──┼──┼──┼──┼─┼──┼──┼─┼──┼──┼──┼──┼──┤
│山东 │- │上海│南京│上海│南京│- │长沙│上海│- │天津│天津│北京│上海│北京│
└─────┴─┴──┴──┴──┴──┴─┴──┴──┴─┴──┴──┴──┴──┴──┘

说明:1.“-”表示走直达电路。
2.湖南与辽宁之间的电报由山东转接。

1975年3月, 省内无线明台电报电路恢复开通,济南-北京、济南-烟台无线明台
人工电路改为单边带电传电路。同年,51个县局设立无线电台,使全省的无线通信网
络进一步完善。山东省邮电管理局统一核配了全省无线明台的呼号频率。省会与地、
市间的四个无线明台网络的联络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通播定时会晤(不做报),除主
台和属台互相沟通外,属台之间不发生横的关系;另一种是主台与属台单家定时试传
规定的电报业务。
1976年6月,济南-临沂无线明台人工电路改为单边带电传电路。
截止到1976年,山东省有下列省际无线明台电路:济南-北京、济南-上海、济南
-南京、济南-天津、青岛-上海、青岛-天津,皆为定时开放电路。
1977年,济宁-曲阜、潍坊-诸城传真电报电路开通,京沪杭中同轴电缆上开通省
际单路真迹传真载波电报电路10路,其中济南-北京4路、济南-天津3路、济南-上海3
路。同年,开通济南至青岛、烟台、聊城、德州、泰安、淄博等6条自动转报电路。
1978年, 开通济南-石家庄直达微波载波电报电路、济南-武汉电传电路。济南-
北京传真电路开始传送《人民日报》,济南设立《人民日报》分印点。同年,邮电部
对国内一级无线短波电路进行了调整,建立了两套无线通信网络:(1)北京通达各省、
市、自治区的短波无线通信网,作为有线通信的备用网络,每个网都配有明呼频和密
呼频两套工作文件;(2)6个大区的区内通信网,每个网也配有明呼频和密呼频两套工
作文件,担负北京至各省、市、区短波通信的迂回转接及协调区内通信的任务。山东
所在的大区以上海为中心, 区内还包括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5省。上述两
个网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保持人工和电传做报。

1951年-1976年山东省公众电报电路统计表
表3-5
单位:路
┌───┬──┬──────────────┬────────┬──────────────┐
│年份 │总数│电路级别 │传输方式 │通报方式 │
│ │ ├──┬───┬───┬───┼─────┬──┼──┬──┬──┬──┬──┤
│ │ │一级│二级省│二级省│市(县)│有线电路 │无线│传真│电传│自动│人工│话传│
│ │ │电路│际电路│内电路│内报路│总数/载波 │电路│电路│电路│电路│电路│电路│
├───┼──┼──┼───┼───┼───┼─────┼──┼──┼──┼──┼──┼──┤
│1951年│120 │ │28 │92 │ │85 │35 │ │ │ │ │ │
├───┼──┼──┼───┼───┼───┼─────┼──┼──┼──┼──┼──┼──┤
│1952年│154 │ │36 │118 │ │122 │32 │ │ │ │ │ │
├───┼──┼──┼───┼───┼───┼─────┼──┼──┼──┼──┼──┼──┤
│1953年│206 │ │30 │176 │ │184 │22 │ │ │ │ │ │
├───┼──┼──┼───┼───┼───┼─────┼──┼──┼──┼──┼──┼──┤
│1954年│284 │ │30 │254 │ │269 │15 │ │ │ │ │ │
├───┼──┼──┼───┼───┼───┼─────┼──┼──┼──┼──┼──┼──┤
│1955年│411 │ │31 │380 │ │389 │22 │ │ │ │ │ │
├───┼──┼──┼───┼───┼───┼─────┼──┼──┼──┼──┼──┼──┤
│1956年│195 │7 │12 │176 │ │190/14 │5 │ │ │ │ │ │
├───┼──┼──┼───┼───┼───┼─────┼──┼──┼──┼──┼──┼──┤
│1957年│214 │10 │15 │189 │ │203/8 │11 │ │6 │3 │92 │113 │
├───┼──┼──┼───┼───┼───┼─────┼──┼──┼──┼──┼──┼──┤
│1958年│172 │17 │8 │147 │ │138/13 │34 │ │ │ │ │ │
├───┼──┼──┼───┼───┼───┼─────┼──┼──┼──┼──┼──┼──┤
│1959年│147 │12 │6 │129 │ │140/17 │7 │ │32 │2 │113 │ │
├───┼──┼──┼───┼───┼───┼─────┼──┼──┼──┼──┼──┼──┤
│1960年│210 │16 │12 │182 │ │200/23 │10 │ │37 │ │153 │20 │
├───┼──┼──┼───┼───┼───┼─────┼──┼──┼──┼──┼──┼──┤
│1961年│208 │29 │4 │175 │ │194/18 │14 │1 │36 │ │151 │20 │
├───┼──┼──┼───┼───┼───┼─────┼──┼──┼──┼──┼──┼──┤
│1962年│190 │18 │4 │168 │ │184/26 │6 │1 │37 │ │137 │15 │
├───┼──┼──┼───┼───┼───┼─────┼──┼──┼──┼──┼──┼──┤
│1963年│210 │24 │4 │144 │38 │188/26 │22 │1 │38 │ │157 │14 │
├───┼──┼──┼───┼───┼───┼─────┼──┼──┼──┼──┼──┼──┤
│1964年│256 │20 │7 │184 │45 │201/27 │55 │1 │39 │193 │23 │ │
├───┼──┼──┼───┼───┼───┼─────┼──┼──┼──┼──┼──┼──┤
│1965年│302 │24 │7 │222 │49 │209/26 │93 │1 │44 │ │230 │27 │
└───┴──┴──┴───┴───┴───┴─────┴──┴──┴──┴──┴──┴──┘

续表
┌───┬──┬──────────────┬────────┬──────────────┐
│年份 │总数│电路级别 │传输方式 │通报方式 │
│ │ ├──┬───┬───┬───┼─────┬──┼──┬──┬──┬──┬──┤
│ │ │一级│二级省│二级省│市(县)│有线电路 │无线│传真│电传│自动│人工│话传│
│ │ │电路│际电路│内电路│内报路│总数/载波 │电路│电路│电路│电路│电路│电路│
├───┼──┼──┼───┼───┼───┼─────┼──┼──┼──┼──┼──┼──┤
│1966年│275 │21 │6 │188 │60 │219/26 │56 │1 │45 │ │193 │36 │
├───┼──┼──┼───┼───┼───┼─────┼──┼──┼──┼──┼──┼──┤
│1967年│270 │21 │6 │185 │58 │219/28 │51 │1 │46 │ │189 │34 │
├───┼──┼──┼───┼───┼───┼─────┼──┼──┼──┼──┼──┼──┤
│1968年│265 │21 │6 │179 │59 │218/28 │47 │1 │46 │ │183 │35 │
├───┼──┼──┼───┼───┼───┼─────┼──┼──┼──┼──┼──┼──┤
│1969年│264 │21 │7 │178 │58 │217/28 │47 │1 │46 │ │182 │35 │
├───┼──┼──┼───┼───┼───┼─────┼──┼──┼──┼──┼──┼──┤
│1970年│293 │21 │7 │204 │61 │220/28 │73 │1 │53 │ │202 │37 │
├───┼──┼──┼───┼───┼───┼─────┼──┼──┼──┼──┼──┼──┤
│1971年│311 │22 │6 │222 │61 │219/28 │92 │1 │60 │ │215 │35 │
├───┼──┼──┼───┼───┼───┼─────┼──┼──┼──┼──┼──┼──┤
│1972年│318 │23 │6 │221 │68 │227/32 │91 │1 │70 │ │209 │38 │
├───┼──┼──┼───┼───┼───┼─────┼──┼──┼──┼──┼──┼──┤
│1973年│320 │23 │6 │221 │70 │233/36 │87 │1 │75 │ │203 │41 │
├───┼──┼──┼───┼───┼───┼─────┼──┼──┼──┼──┼──┼──┤
│1974年│319 │23 │6 │220 │70 │236/37 │83 │1 │80 │ │193 │45 │
├───┼──┼──┼───┼───┼───┼─────┼──┼──┼──┼──┼──┼──┤
│1975年│334 │25 │6 │227 │76 │247/43 │87 │1 │97 │ │188 │48 │
├───┼──┼──┼───┼───┼───┼─────┼──┼──┼──┼──┼──┼──┤
│1976年│365 │24 │6 │248 │87 │262/53 │103 │1 │108 │ │203 │54 │
└───┴──┴──┴───┴───┴───┴─────┴──┴──┴──┴──┴──┴──┘

说明:1951年至1955年期间的电报电路未分一级、二级,统作二级电路列出。

1979年2、3月间,由于遭到特大冰凌灾害的袭击,部分有线电路中断,通信陷入
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各地邮电部门在短时间内开通了76座电台,拍发了大量工作电报,
对保证通信畅通起了重要作用。
1980年,增开济南至青岛、烟台、昌潍、济宁的第二电传电报电路,开通济南至
杭州、西安、福州等地的电传电路。
1981年起, 根据邮电部电信总局的决定,停止使用幻线载波电路。济南-南昌电
传电路开通。 部分地、 市之间增开了直达电路和电传电路,大量开通了济南至各县
(市、区)的电传电路,使电路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省邮电管理局确定济南为省内转
报中心局,济宁、潍坊为辅助转报中心局。
1982年,济南-广州电传电路开通。
80年代中期,电报业务量增长较快,致使大部分电报电路超负荷运行。为了均衡
电路负荷,减少转报,根据电报业务流量与流向的变化情况,省局对电报通信网络进
行了较大调整和改造,使电报通信的网络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在线路建设和网络配套
补缺方面,重点建设了联接各地、市的横向通信网络。济南至张店中同轴电缆载波系
统和张店至潍坊小同轴电缆载波系统的开通运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长途通信的紧张
局面。省际电路方面,着重发展了与北京、西安、杭州、上海、沈阳、福州等地的电
报电路。
1985年,邮电部取消了“在无线电路上传递电报限制业务种类”的规定,凡经邮
电部门拍发的明码电报和密码电报,有线、无线电路均可传递。为此,邮电部规定,
无线电路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并担负一定的电报业务。同年,胶东半岛遭
受台风袭击, 90%以上的有线电路中断,烟台局迅速开通了所辖14个县、市的无线电
路,传递了大量抢险救灾电报。
1985年12月30日, 济南局256路程控自动转报系统正式开通运行,首批有71条电
路入网,包括省际电路和省会济南至各地、市的电路,随后淄博、泰安、济宁、青岛、
烟台5市所辖县(市、区)的电报电路进入这一系统。1986年底,入网电报电路达到146
条,入网的县、市、区局达到71个。

1986年省间电报转接状况表
表3-6

┌──────┬─┬─┬─┬─┬─┬─┬─┬──┬─┬─┬─┬─┬─┬─┐
│通报地点路由│北│天│河│山│内│辽│吉│黑龙│上│江│浙│安│福│江│
│通报地点 │京│津│北│西│蒙│宁│林│ │海│苏│江│徽│建│西│
│ │ │ │ │ │ │ │ │江 │ │ │ │ │ │ │
├──────┼─┼─┼─┼─┼─┼─┼─┼──┼─┼─┼─┼─┼─┼─┤
│山东 │- │- │津│- │- │- │- │- │- │- │- │- │- │- │
└──────┴─┴─┴─┴─┴─┴─┴─┴──┴─┴─┴─┴─┴─┴─┘

续表
┌──────┬─┬─┬─┬─┬─┬─┬─┬─┬─┬─┬─┬─┬─┬─┬─┐
│通报地点路由│河│湖│湖│广│广│四│重│贵│云│西│陕│甘│青│宁│新│
│通报地点 │南│北│南│东│西│川│庆│州│南│藏│西│肃│海│夏│疆│
├──────┼─┼─┼─┼─┼─┼─┼─┼─┼─┼─┼─┼─┼─┼─┼─┤
│山东 │- │- │- │- │沪│津│津│沪│京│京│- │- │兰│西│- │
└──────┴─┴─┴─┴─┴─┴─┴─┴─┴─┴─┴─┴─┴─┴─┴─┘

说明:“-”表示走直达电路;“兰”指兰州;“西”指西安。
随着济南256路自动转报系统的开通, 无线电路除保证在特殊情况下及时开通电
路以及承担战备、防汛、防震、抢险救灾等通信任务外,一般情况下已无报源。因此,
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决定,自1987年1月1日起,省会至各市、地以及各市、地至所辖县
(市) 的无线明台一律改为战备电台,省会与市、地之间仍保持4个网络、13条电路,
无线电路仍实行一呼一频制。
1988年,济南与省内各市、地、县及县级区局之间全部开通直达电报电路并接入
自动转报系统,公众电报通信的网络结构由四级汇接转变为二级汇接,部分省际电报
电路因此业务量剧增,出现超负荷现象,尤其是承担山东省至西南各省转报业务的电
路超负荷现象更加严重。经与相关省、市邮电管理局协商,济南局开通或增开了至成
都、重庆、石家庄、大连、沈阳、呼和浩特、哈尔滨、杭州等地的直达电传电报电路。
1989年,青岛局开通64路自动转报系统,并开通至南京、杭州、广州、沈阳等地
的省际公众电报电路共9条,分担了潍坊、烟台、威海三市部分公众电报的转接任务。
1990年,山东省邮电管理局调整了省内短波通信网,规定无线电路除保证在特殊
情况下及时开通电路疏通重要电报外,平时以做训练报为主,电路仍实行一呼一频制;
省会至市、地仍保持4个网络,电路增加到15条,联络方式一是通播定时会晤(不做报),
二是主台与属台单家定时互通一定数量的实习报。
截止到1990年,济南、青岛两局已与国内各重要城市之间开通了公众电报电路,
其它市、地局的省际电报电路数量也有较大增长。电路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电传电
路(包括自动转报电路) 占电报电路的比重达到61.6%。报纸传真也由电视通道传输改
为电话波道超群传输。
90年代,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自动化电报电路逐步取代了人工电路,
明线电报电路逐年减少。就电路等级而言,市(县)内的电报电路增长较多。1991年和
1993年, 济南和青岛分别开通TM203公众、用户电报合网交换系统,以济南、青岛为
中心的山东省自动转报网的传输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到1995年,人工电路和话传电
路已全部关闭。
2.用户电报电路
1981年1月17日, 青岛开通100门半自动用户电报交换机,随后增开济南-青岛载
波电报电路及济南-北京、济南-上海等微波载波电报电路,作为青岛用户电报交换机
的中继电路。青岛至天津、大连、沈阳、西安、成都、北京、上海、石臼所的用户电
报中继电路也相继开通。
1985年, 济南、烟台两局的140线用户电报交换机相继开通运行,并分别开通了
至北京、 上海等地的用户电报交换机的中继电路。1986年,青岛256线程控用户电报
交换机开通运行。自1986年起,山东省逐步建立起星状结构的用户电报及低速数据通
信网络, 大部分地、市局装设了160线用户电报集中器并开通了至济南、青岛两交换
机的中继电路,其中德州、泰安、济宁、枣庄局的用户电报集中器与济南局的交换机
联接,威海、临沂、东营、潍坊、淄博、荣成局的用户电报集中器与青岛局的交换机
联接。省中心局济南除负责济南市和省内各地区用户电报的交换与汇接外,还负责对
华东区中心局上海和其它省中心局的转接;各地区中心局负责所在城市用户及区内各
县(市)集中器用户和长途用户的电报交换,并负责对省中心局济南的转接;县(市)内
用户电报经过集中器或长途报路可以直接进入所隶属的地区中心局。为减少用户电报
的转接次数,提高通信时效,济南、青岛两局与上海出入口局之间建立了高效直达电
路,济南局还与北京出入口局之间建立了业务迂回用直达电路。根据用户电报业务的
发展需要,省际和省内的高效直达用户电报电路逐年增长。按照邮电部《全国用户电
报及低速数据通信网组织方案》的规定,用户电报业务首选直达电路为第一路由,无
直达路由或直达路由全忙时,以最近的迂回路由为第一路由;未与山东建立直达电路
的地区与山东之间的来、去用户电报,分别由上海、北京、西安、沈阳、成都、武汉
转接。
为配合开放300波特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山东省自1988年起开始建设以济南为中
心的300波特低速数据传输网, 并于1989年开通了济南-青岛等300波特中继电路。随
后又开通了济南-北京、 济南-天津、济南-上海、济南-南京等300波特中继电路。19
90年,青岛2000线用户电报交换机开通运行后,省内用户电报及低速数据电路有所调
整,开通济南至济宁、德州、泰安的300波特中继电路各1条,青岛至烟台、威海、潍
坊、淄博的300波特中继电路各2条。
90年代,与用户电报业务需求量趋于平稳的形势相适应,用户电报电路增长缓慢,
仅有省内二级用户电报电路增长较多。但由于数字化用户电报电路的普及,以及济南
和青岛两局TM203公众、 用户电报合一交换系统的开通运行,山东省用户电报网的传
输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山东省部分年份传真电路统计表
表3-7
单位:路
┌──────────┬───┬───┬───┬───┬───┐
│项目 │1977年│1981年│1985年│1991年│1992年│
├──────────┼───┼───┼───┼───┼───┤
│总数 │10 │5 │5 │5 │3 │
├──────────┼───┼───┼───┼───┼───┤
│专用传真电路 │8 │5 │5 │5 │3 │
├──────────┼───┼───┼───┼───┼───┤
│单路传真电路 │10 │5 │ │ │ │
├──────────┼───┼───┼───┼───┼───┤
│真迹传真电路 │ │5 │4 │5 │3 │
├──────────┼───┼───┼───┼───┼───┤
│相片传真电路 │ │ │1 │ │ │
├──┬───────┼───┼───┼───┼───┼───┤
│电路│一级电路 │8 │5 │5 │5 │3 │
│等级├───────┼───┼───┼───┼───┼───┤
│ │二级电路(省内)│2 │ │ │ │ │
├──┼───────┼───┼───┼───┼───┼───┤
│传输│明线载波 │2 │ │ │ │ │
│方式├───────┼───┼───┼───┼───┼───┤
│ │电缆载波 │8 │5 │5 │5 │3 │
└──┴───────┴───┴───┴───┴───┴───┘

1977年-1995年山东省公众电报电路统计表
表3-8
单位:路
┌─────────┬──┬──┬──┬──┬──┬──┬──┬──┬──┬──┬──┬──┬──┬──┬──┬──┬──┬──┬──┐
│年份 │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
│项目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
├─────────┼──┼──┼──┼──┼──┼──┼──┼──┼──┼──┼──┼──┼──┼──┼──┼──┼──┼──┼──┤
│总数 │421 │405 │398 │391 │411 │425 │445 │462 │457 │454 │473 │482 │525 │544 │562 │596 │714 │595 │466 │
├─┬───────┼──┼──┼──┼──┼──┼──┼──┼──┼──┼──┼──┼──┼──┼──┼──┼──┼──┼──┼──┤
│电│一级电路 │24 │24 │23 │23 │26 │27 │27 │27 │27 │33 │35 │39 │41 │43 │43 │45 │49 │42 │40 │
│路├───────┼──┼──┼──┼──┼──┼──┼──┼──┼──┼──┼──┼──┼──┼──┼──┼──┼──┼──┼──┤
│等│二级电路(省际)│6 │7 │7 │5 │5 │9 │10 │10 │9 │5 │4 │5 │7 │7 │9 │9 │9 │9 │5 │
│级├───────┼──┼──┼──┼──┼──┼──┼──┼──┼──┼──┼──┼──┼──┼──┼──┼──┼──┼──┼──┤
│ │二级电路(省内)│298 │280 │271 │263 │272 │272 │283 │285 │276 │268 │266 │257 │268 │263 │256 │259 │286 │246 │247 │
│ ├───────┼──┼──┼──┼──┼──┼──┼──┼──┼──┼──┼──┼──┼──┼──┼──┼──┼──┼──┼──┤
│ │市(县)内报路 │93 │94 │97 │100 │108 │117 │125 │140 │145 │148 │168 │181 │209 │231 │254 │283 │370 │298 │174 │
├─┼─┬─────┼──┼──┼──┼──┼──┼──┼──┼──┼──┼──┼──┼──┼──┼──┼──┼──┼──┼──┼──┤
│传│有│总数 │276 │280 │278 │274 │289 │303 │317 │332 │338 │339 │356 │361 │404 │425 │438 │469 │575 │ │ │
│输│线├─────┼──┼──┼──┼──┼──┼──┼──┼──┼──┼──┼──┼──┼──┼──┼──┼──┼──┼──┼──┤
│方│ │明线载波 │63 │72 │71 │71 │84 │91 │92 │100 │117 │112 │109 │96 │122 │111 │134 │139 │105 │ │ │
│式│ ├─────┼──┼──┼──┼──┼──┼──┼──┼──┼──┼──┼──┼──┼──┼──┼──┼──┼──┼──┼──┤
│ │ │电缆载波 │ │ │ │ │13 │23 │25 │29 │31 │57 │ │171 │107 │249 │248 │ │ │ │ │
│ ├─┼─────┼──┼──┼──┼──┼──┼──┼──┼──┼──┼──┼──┼──┼──┼──┼──┼──┼──┼──┼──┤
│ │无│总数 │145 │120 │125 │117 │122 │122 │128 │130 │119 │115 │117 │121 │121 │119 │124 │127 │139 │ │ │
│ │线├─────┼──┼──┼──┼──┼──┼──┼──┼──┼──┼──┼──┼──┼──┼──┼──┼──┼──┼──┼──┤
│ │ │微波电路 │ │ │ │ │ │ │ │ │ │ │2 │2 │2 │1 │6 │9 │23 │ │ │
├─┼─┼─────┼──┼──┼──┼──┼──┼──┼──┼──┼──┼──┼──┼──┼──┼──┼──┼──┼──┼──┼──┤
│通│电│总数 │143 │163 │180 │185 │209 │225 │238 │249 │234 │284 │299 │312 │341 │335 │325 │333 │372 │ │ │
│报│传├─────┼──┼──┼──┼──┼──┼──┼──┼──┼──┼──┼──┼──┼──┼──┼──┼──┼──┼──┼──┤
│方│电│自动转报 │6 │6 │ │ │ │1 │2 │10 │72 │116 │189 │203 │241 │244 │238 │261 │305 │ │ │
│式│路│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工电路 │220 │179 │161 │148 │ │ │ │ │ │ │ │ │ │ │ │ │2 │ │ │
│ ├───────┼──┼──┼──┼──┼──┼──┼──┼──┼──┼──┼──┼──┼──┼──┼──┼──┼──┼──┼──┤
│ │话传电路 │58 │56 │57 │58 │ │ │ │ │ │ │ │ │ │ │ │ │ │ │ │
└─┴───────┴──┴──┴──┴──┴──┴──┴──┴──┴──┴──┴──┴──┴──┴──┴──┴──┴──┴──┴──┘

二、国际电报传输
1930年以前,山东的国际电报全部由大北、大东、太平洋等外国电报公司控制的
电报水线传递。以青岛为例,去日本、朝鲜的电报由青佐水线传递,去欧美、南洋各
地的电报须先发至烟台,再经由烟台至上海水线传递。
1930年起,山东的部分国际电报改由上海国际电台转发。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
国际电台迁至内地,大北、大东、太平洋等电报公司的电报水线遭到破坏,青佐水线
也中断了通信,山东的国际电报改由北京和长春电台经转。1945年,上海国际电台恢
复通信,山东的国际电报大部分仍由该台转发。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省的国际电报主要通过山东与北京和上海国际电台之间的
短波无线电路传输,有线电路较少。发往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电报,则通过广州转接。
随着国内电报网的建设与发展,国际电报的传输效率逐步提高,国际电报的国内传输
方式发展为两种:(1) 通过国内电报网传输,采用与国内电报相同的路由组织和转接
办法;(2)通过国际电报专用电路传输。由于国际直达电路较少,国际电报出境之后,
仍需经过转接。
1972年,青岛与上海国际报房间开通双工电传电路。
1973年,北京、上海卫星地球站建成,大量开通了通达亚洲、欧洲国家的直达电
路。国际电报通信由以短波无线电通信为主的时期转入以卫星传送为主的时期。
1981年,青岛与北京间开通专门传送国际电报的双工电传电路。同年,青岛装设
国际用户电报交换机,并开通至国际终端局北京、上海的直达中继电路;省内济南、
石臼所等地的国际用户电报由青岛的用户电报交换机汇接,两局分别与青岛交换机间
开通了中继电路。
1985年之后,济南、烟台的用户电报交换机及青岛的程控用户电报交换机相继投
入运行,各市、地局增设了用户电报集中器并开通了至济南、青岛交换机的中继电路,
省内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 青岛为辅助中心的国际用户电报转接网络。 按照邮电部
1986年颁布的《全国用户电报及低速数据通信网组织方案》的规定,山东国际用户电
报业务的第一出口路由为上海,第二出口路由为北京。济南、青岛与上海之间陆续建
立了高效直达电路,济南与北京之间还建立了业务迂回用直达电路,部分地、市中心
局也与上海建立了高效直达电路。
截止到1995年,山东省的国际电报(包括传真电报和用户电报)仍需经过国际终端
局转发。由于北京和上海两个国际电报转报量最大的出口局已实现了国际公众电报的
自动转报,国际公众电报的传递效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