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薛枣支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1&rec=42&run=13

    〖薛枣〗〖支线〗〖概况〗
  (一)概况
  薛枣支线自津浦铁路薛城(原临城)站起,东行经山家林、邹坞至枣庄站,正线
全长31.121公里。此线系津浦铁路北段总局为运中兴煤矿有限公司煤炭,于1911年
始建,1912年完工。
  全线地处山间盆地,有低缓丘陵起伏,东北高西南低,为第四纪黄土层所覆盖,
土质尚坚,厚3米至15米不等;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兼受海洋气候影响,春秋有
季风,冬季干冷,夏季湿热;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1.8℃;年均降
雨量673.6~765毫米;无霜期200天以上,年均风速3.54米/秒。
    〖建设〗〖历史〗
  (二)线路建设
  1908年清政府二品衔直隶候补道张莲芳呈报山东巡抚,拟自修临城至枣庄铁路
与津浦铁路干线接轨,以运中兴公司之煤。1910年津浦铁路督办大臣徐世昌,命津
浦铁路北段总局建设临枣支线。1911年5月北段总局总办朱启钤命工程司米乐查勘
并组织施工,1912年1月完工。线路在枣庄与中兴公司自建的台(儿庄)枣(庄)铁路
相接。初建时设邹坞、刘村、枣庄3站,1917年11月增设山家林站,1932年撤销齐
村站;枣庄站建2股道矩形车库,20米长人力转盘,25吨水柜,灰坑、水鹤各1座和
上煤设备;初无信号机,至1932年临城、邹坞站增设电气路签。1937年主要技术标
准和条件为:最大坡度2.5‰,最小曲线半径1000米,钢轨33公斤/米,木枕每公里
1400根,共建桥涵71座,除一座钢桥外,余多为板梁或盖板涵。
    〖技术改造〗
  (三)技术改造
  1938年5月,日军侵占临城,为掠运煤炭立即进行修复受到战争破坏的薛枣支
线。1939年各站设路牌机和臂板信号机,1941年增日制大型机车,1942年建山家林
至陶庄的煤矿专用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坚持抗日,炸桥破路,迫使
线路时有中断。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曾破袭国民党政府一度修通的临枣支线。
1948年11月临城解放,华东区铁路管理总局立即修复临城至山家林段遭战争破坏的
线路。1955年煤炭工业部投资修复损坏较严重的山家林至枣庄段,由北京煤炭设计
院设计,济南局工程处施工,1955年12月开工,次年9月14日竣工。修复后线路等
级达到专用线标准,到发线有效长为650米,钢轨重43公斤/米,桥涵载重按中-22
级。修复的主要工程量为正线16.820公里,站线4.280公里,桥梁35座,另外对给
水、信号、电力等设备也进行了修复增设。1958年、1973年和1985年曾进行三次线
路中修和桥梁大修。截至1985年底全线主要技术标准和条件为:Ⅱ级干线标准,最
大坡度4‰;最小曲线半径290米;牵引类型为“前进”型蒸汽机车;到发线有效长
为850米;闭塞方式区间为64D型半自动闭塞;钢轨正线用50及43公斤/米;轨枕由
1956年的正线每公里1440根增至1760根;道床道碴厚度正线由25厘米增为30厘米;
信号采用8505色灯电锁器联锁。线路容许速度已由建国初每小时30公里,提高到每
小时7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