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业余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1&rec=351&run=13

    〖业余教育〗〖在职〗〖教育〗〖铁路〗〖职工〗
    〖济南局〗〖四方厂〗〖济南厂〗
  济南局 1949年起,开办职工文化夜校,至1951年底,计有职工业余小学班
946个,业余中学班15个,专职教员37人,兼职教员1413人,参加文化学习的职工
达到25660人。其中小学25015人,中学645人。1952年,在济南设立的文化补习班,
扩大为文化补习学校,办学规模4~5个班。学员中处、科、股级干部占70%,其他
干部占30%。中学班设语文、数学、史地、理化等课程,学期一年半。小学班设语
文、算术、史地和自然课程,学期一年。1956年,共组织33828名职工参加文化学
习,其中小学29920人,初中4809人,高中99人,绝大部分是班级教学,也有的采
取学习小组或教学合同的形式。沿线小站不同工种集中编班,采取复式教学方法,
两、三个年级合班上课。1957年,将42所业余文化学校合并为35所,共组织1287个
班,122个教学组及78对教学合同,计27522名职工入学。1958年,全部撤销职工业
余文化学校,改为单位办学。各铁路地区和基层单位先后办起“红专大学”46所,
分校82所,组织40403名职工、合同工参加学习,占全局职工、合同工总数的53%。
其中初小班6484人,高小班25219人,初中班7640人,高中班1060人,兼职教师达
到1687人。1959年10月,成立干部学校,文化补习学校并入干部学校。1960年,职
工文化教育停顿。1962年7月,各铁路地区和单位,又先,后建立红专学校,职工
入学人数为4614人,其中初小班2682人,高小班818人,初中班928人,高中班132
人。11月,各红专学校又改为职工业余学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铁路职工业
余文化教育陷入瘫痪状态。1978年,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至1981年,
恢复建立职工业余学校64所,配备专职教师115人,聘请兼职教师521人,有15393
名职工参加业余文化学习。此后,业余教育改为按铁路分局级单位设校,全局共有
职工业余学校5所。1982年后,文化教育重点是青壮年职工的文化补课。对1968~
1980年初、高中毕业实际文化水平达不到初中毕业程度的干部和工人,采用脱产、
半脱产、业余、自学并举方式,组织考前培训。到1985年底,全局应进行文化补课
的36151名青壮年职工,考试合格的达30705人,合格率占84.9%。
  四方厂 1958年,实行厂和车间两级办学,全厂职工几乎都成为“红专大学”
学员,自编自印教材,职工教育质量不高。1968~1980年,对初中、高中毕业的青
壮年工人进行文化摸底测验,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按青岛市职工教育办公室的统一
命题考试、发证。文化补习累计合格人数2582人,合格率为98.7%。
  济南厂 1921年,山东革命先驱王尽美及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王荷
波等,在济南厂红房子宿舍成立工人业校(对外称公所),组织工人识字学文化,提
高思想觉悟,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夜校迁至大槐树中街71号,分8个班,入校
学习的逐步增加到700多人。工人们通过学习,认识到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源,纷
纷起来进行反压迫、反剥削和改善生活待遇的斗争。同年6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成立津浦路大槐树机场工会,三次组织工人代表去天津向津浦路局请愿,
提出包括“增进工人教育”在内的12个条件。7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济南支部,
在中大槐树东街41号成立“济南工友读书会”,8月4日在《晨报》上发表读书会宣
言和会约。1923年3月,读书会与工人夜校被军阀解散。1924~1928年,共产党员
刘俊才(刘俊才,又名刘子久,曾用名刘干,1901年生,山东广饶人。1922年冬入
团,1924年转党,曾任济南团地委委员、中共山东地委委员、山东省委常委、河南
省委书记、中原局宣传部副部长、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国家劳动部副部长等职。
1988年病逝。)在山东铁路的一些段、厂领导工人运动,恢复工人夜校。北伐战争
后,铁路工人一直为争取受教育的权利进行斗争。但工人业校,未再办成。1949年,
举办业余文化学习班,对职工进行扫盲、文化、政治、技术教育。此后,陆续增办
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等业余学习班,使职工业余教育逐步走上正轨。至1985年,
共培训职工2126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