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厂修数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1&rec=305&run=13

    〖厂修〗〖数量〗〖四方厂〗〖蒸汽机车〗〖济南厂〗
  四方厂 从1905年为胶济铁路修理蒸汽机车,平均月修车4台。1914~1922年,
平均月修车4~5台。1923~1936年,运用机车达到111台,主要有T型、P型、C1
型、R型等11种型号,年修机车70~106台之间,平均月修车6~9台,其中1924年达
到月修车11台。1940~1942年共修车319台,平均月修车9台,主要为ミカイ、ミカ
ロ、パシロ等型号,所修机车也不仅限于胶济铁路范围。1946~1947年共修车83台,
平均月修车3.5台,主要机车型号均系日本造机车,改称为ㄇㄎ1、ㄇㄎ
6、ㄆT6等。1948~1949年5月底,濒于停产。
  1949年6月,解放后的四方厂很快即恢复生产。为了支援解放战争,同年10月,
全厂1600多名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将一台废弃ㄇㄎ1型1969号旧机车修复,12
月1日开进北京车站,被隆重命名为“中苏友好”号机车。到1952年底,共修机车
360台。1953年,四方厂转为制造机车。1961年,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
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铁道部提出的“先修后造,质量第一”的方针,从第一
季度起停止蒸汽机车的制造,筹备修理。第二季正式开始修理机车。到1966年底,
六年累计修车799台,平均年修车133台。1967年,根据铁道部的指示,停修蒸汽机
车,转为制造内燃机车。
  济南厂 自1913年开始为津浦铁路北段修理蒸汽机车,到1921年年平均修车30
台。1923年为66台,1927年达到244台。1928年修车量降至111台,1929年为84台,
1930年回升到198台。所修机车型号主要有ST、M、T、P等型号。1938~1945年日军
侵占期间,机车破损率大,修车量较前增多,所修机车也不仅限于津浦铁路,主要
修理日本造ミカイ、ミカロ、パシロ机车等。1945年3月27日,盟军轰炸工厂后,
到1948年9月济南解放前,累计修车66台,月均修车1.6台。所修机车型号为ㄇㄎ
1、ㄇㄎ6、ㄆT6等(日造ミカイ、ミカロ、パシロ型改称)。
  1948年9月,济南解放,济南厂很快恢复生产。为支援解放战争,抢修各种车辆。
次年4月,把一台报废的机车修复,被济南局命名为“江南”号。9月,为庆祝中华
人民共和国诞生,抢修一台“新中国”号机车。到1952年底,全厂共修ㄇㄎ型和ㄆ
T型机车361台,平均年修量近100台,随着铁路运输量的不断增长,修车量逐年增
加。1953~1957年共修“解放”型和“胜利”型(ㄇㄎ、ㄆT型改称)机车596台,平
均年修量119台。在1958年“大跃进”和1961年后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修车增长
幅度较大,并且增加了“友好”型机车的修理任务。到1962年底,五年累计修车
914台,平均年修量为183台。1963~1965年,开始增修“建设”型和“人民”型机
车,三年共修879台,平均年修量为293台。1966年以后,由于有的机车修理工厂转
为制造工厂,济南厂修车任务加大,所修机车型号又增加了“前进”型。到1970年
共修机车2104台,平均年修量为420台。1971年以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加剧,
修车量开始下降,到1975年共计修车1766台,平均年修量为353台,其中1974年修
量最低,仅为96台。1976年后,推广大工序定点流水作业,狠抓落车、点火、试运
三个环节,提高了修车质量,提前11天,超产11台,完成年度生产计划,年修车量
第一次突破500台大关。到1980年,共修车2591台,平均年修量为520台,其中1978
年达到545台,创建厂以来年修车量最高记录。1980年以后,随着内燃机车运用量
的增加,蒸汽机车运用逐步减少,修车量也随之有所减少。到1985年,共修机车
2293台,平均年修量为459台。
  图 济南机车工厂抢修的“新中国”号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