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四方机车车辆工厂 1949~1985年四方厂基本建设投资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1&rec=299&run=13

    〖铁路工业〗〖基地〗〖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四方厂〗
    〖概况〗〖介绍〗
  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是全国500家大中型骨干企业之一,也是中国铁路
机车、客车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
  四方厂厂区原是胶州湾内海滨洼地的一部分,呈东北高、西南低、西北高、东
南低的起伏状,原天然地基最高标高6.9米,最低为-0.6米。现有厂区多为填土1.5
~9米而成,现最高标高海拔15.52米,最低3.67米。填土层之下为厚0.3~2.8米不
等的淤泥层,再下为0.5至3.7米厚的原生火成岩风化土层,再下层为风化岩石层及
岩石层。地下水不多,系地表积水渗入而成。厂区纵轴与正北方成43°17′51″之
偏西夹角。
  1900年10月德国人建四方厂时,占地面积为12.5公顷。到1902年竣工,建有办
公大楼、仓库、动力室、机车库、水塔和组装、旋床、锅炉、油漆及锻冶厂房。安
装有发电、供水、机械加工、木材加工、热加工等设备。当时有中国工人270名,
多数是来自当地的木匠、铁匠,少数是从上海、天津等地招来的技术工人。至1914
年德国人离厂前,全厂共有主要机器设施212台,有轨道起重机、各种旋床、木工
机械、水压机、送风机、发电机、电动机、锅炉蒸汽机、锻冶炉等,架机车及架客
车之轨道各8股。
  1914年11月8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四方厂后,增建了翻砂厂、客货车场、车轮
厂、铸铜场及材料试验室等。补充大小机械290台,职工人数达1500余名,工厂规
模有所扩大。
  1923~1937年,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管理期间,四方厂内部分工场有所扩
充,设备有所增加,试验室规模扩大。到1936年全厂有职工1699人。
  1938年1月10日,日本侵略军再次侵占四方厂。占领初期,补充机器并招募工
人。到1945年11月26日南京国政府接管时,工厂占地面积26公顷,建筑面积51300
平方米。大小机器和装置937台件。全厂在册总人数3070人。实有年生产能力为新
造(组装)机车30台、客车500辆、货车1500辆,修理机车240台、客车240辆、货车
1800辆。1946年10月,位于沧口的“东亚重工业株式会社”拨交四方厂,定名为“
四方工厂沧口分厂”。分厂占地38595平方米,建筑面积13628平方米,机器设备
167台。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至年末,工厂占地面积58.3752公顷,房屋面积125888
平方米。有金属切削机床及锻压设备453台,职工1915人。至1952年,工厂主要致
力于恢复生产,重点是整修设备、整顿作业场地和改善生产条件。到年末,其金属
切削机床、锻压设备等已达466台,有职工3669人。年生产能力已恢复到能新(仿)
造蒸汽机车30台、客车80辆、货车500辆和修理蒸汽机车42台、客车100辆、货车
359辆的规模。
  1953~1957年,对工厂生产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1953年,工厂由修理转为制
造,成为中国第一个能够制造机车和车辆的工厂。为此,重点加强了工厂的基础设
施建设,配备冷热加工必要的关键设备,增添工模具制造和理化试验等为机车车辆
制造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同时还增强了以设计为主的技术力量。经过一系列生产技
术基础建设,使四方厂初具机车车辆制造的规模。到1957年末,金属切削机床及锻
压设备有559台,全厂职工增加到6462人,年生产能力为新造蒸汽机车70台、客车
310辆。
  1958~1965年,基地建设经历了1958年至1962年,1962年至1965年前后两个阶
段。前一阶段因受形势影响,各机车工厂都争先改修理为制造,致使机车车辆修理
一度受到严重影响。1961年,按部令工厂一度停造转修,基地设施无大变化。到
1962年末,各类设备总计3878台,人员已达6906人。年生产能力为新造客车64辆,
修理蒸汽机车153台、客车250辆。后一个阶段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方针,缩短基本建设战线,集中力量进行蒸汽机车转产内燃机车制
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其间工厂进行了机床英制改为公制的技术改造。至
1965年末,全厂各类设备4043台,职工人数7322人。年生产能力为新造内燃机车8
台、客车35辆,修理蒸汽机车142台、客车360辆。
  1966~1975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要将机车生产的设备、人员内迁四川
资阳,工厂基地建设受到一定削弱和影响。1970年,除为试制支援坦赞的机车、车
辆增添了必要设施外,其他基本设施较前均无大的变动。1975年末,主要机械设备
总计1763台,职工总数为9462人。年生产能力为新造内燃机车35台、客车170辆,
修理客车60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交通运输被国家列为建设的重点。四方厂
围绕产品开发和提高生产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并相应地改进和充实了厂房设备。
到1980年末,职工增至10153人。年生产能力为新造内燃机车70台、客车240辆,修
理客车200辆。
  建国后,四方厂有三次大的基本建设和改造。第一次从1953年开始,工厂停修
机、客车,首次成为机、客车制造厂。1954年3月,工厂制造蒸汽机车和客车;
1959年12月19日,扩大蒸汽机车和客车制造能力,按年造蒸汽机车250台、客车600
辆,进行技术改造;第二次是工厂停造蒸汽机车,转产内燃机车,为此在1963~
1983年间相应地进行了技术改造。1963年5月,新建液力传动装置试验车间;1964
年3月23日,铁道部批准新建年造1470千瓦(2000马力)内燃机车10台的小批量生产
车间;1972年内燃机车系统进行改建,1975年开工,1983年基本建成;第三次自
1983年底开始,为生产8L240型柴油机组装东风5型内燃机车和扩大客车修造
能力进行全面技术改造。机客车系统改造总概算为18508万元(该项概算为“七五”
计划项目,自1986年起使用),为1949~1985年国家总投资(8347万元)的2.2倍。其
中客车系统扩建工程为13508万元,机车系统改建工程为5000万元。另外,经铁道
部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500万美元,购买国外进口关键设备,1983年9月,铁
道部指定四方厂“七五”期间机客车发展方向,并决定扩建棘洪滩客车分厂,国家
计委和铁道部于1985年5月正式批准下达了客车系统扩建工程任务书。这是建国以
来,工厂第一次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大中型项目。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初步设计,并
通过铁道部鉴定。
  至1985年末,工厂占地面积87.7752公顷,房屋建筑面积44.35万平方米,其中,
生产房屋建筑面积为19.1万平方米;生活福利区房屋建筑面积为25.25万平方米。
1985年职工住宅建筑面积为217467.2平方米,居住面积149447.9平方米,人均居住
面积为3.80平方米,共5076户。1985年厂管铁路25.100公里,高压电力线路19.4千
米。工厂主要机械设备2959台,其中,有金属切削机床1027台,锻压剪冲设备142
台,动力设备186台,电气设备228台,起重运输设备493台,工业炉110台,木工、
铸工、焊接设备529台,试验设备86台。在这些设备中R5以上大型设备149台,进口
设备299台,精密设备21台,自动半自动机床2台,专用组合机床30台。1985年末,
职工人数为10867人。建国后,国家投资情况,见表4-1。

  1949~1985年四方厂基本建设投资表
    〖1949~1985〗〖四方厂〗〖基本建设〗〖投资〗〖统计表〗
表4-1                                 

────┬───┬───┬───┬───┬───┬───┬───┬───┬──
时期  │1949~│1953~│1958~│1963~│1966~│1971~│1976~│1981~│合计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  
────┼───┼───┼───┼───┼───┼───┼───┼───┼──
投资金额│135  │768  │1822 │536  │103  │1187 │1340 │2456 │8347
(万元)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