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铁路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1&rec=2&run=13

    〖铁路〗〖建国前〗〖建设〗〖概况〗〖行车速度〗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50年中,山东省境内仅建有胶济、津浦(指
山东省境内部分。下同)两条铁路干线和张博、磁东、兖济、临枣等支线。这些铁
路多为德、英等帝国主义列强所修建,路权大都操纵在外国人手里,成为他们掠夺
山东资源财富的运输工具。在铁路修筑前,曾发生过收回筑路权的斗争;修筑中,
又发生过沿线人民反抗筑路的斗争。由于多国参加修建,致使标准、设备繁杂不一,
线路质量差,运输能力低。收归国有后,又曾成为军阀内战的工具。连年战争的破
坏,加之年久失修,到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省内原有铁路85%以上的线路桥梁等
设备残缺不全,路况很差,行车速度每小时最高60公里。
  建国前夕,随着山东解放区的不断扩大,中央军委铁道部所属铁道纵队在华东
区铁路管理总局的协助和当地政府、人民支援下,1949年修通了胶济铁路和津浦铁
路及部分支线。建国后,山东省内铁路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重新修复了磁窑至东
都和兖州至济宁的支线;新建了蓝村至烟台的铁路和泰安至湖屯、东都至莱芜的支
线;先后建成津浦铁路双线部分区段;新建了辛店至泰安的铁路,并扩建了济南铁
路枢纽。
    〖建国后〗〖铁路〗〖建设〗〖概况〗〖1949-1985〗
    〖铁路桥〗〖基建投资〗〖营业里程〗
  1958年“大跃进”期间,省内部分地、市先后修建了一些地方铁路,主要有杜
科至小营的张北地方轻轨铁路;1976年修建了济宁至菏泽的地方铁路。以上两线已
先后移交济南局。1958~1976年间,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
运动及当时经济状况的影响,铁路建设受到挫折,有的工程几上几下,阻碍了铁路
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强了铁路重点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第
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了固定投资10亿元。津浦铁路双线实现了全部自动闭塞;胶
济铁路双线一期工程(济南至蓝村)开通投产,二期工程(蓝村至青岛)正在紧张施工;
新建了兖州至菏泽、兖州至石臼所的铁路;修建了益都至羊口盐场的地方铁路。至
1985年底,全省铁路正线延展长度达2871公里;修建厂矿专用线447条,计长1044
.810公里;建隧道23座,总长度为11326米;建桥梁3277座,总长度为10.85万米,
其中500米以上特大桥14座,长东(河南省长垣县赵堤乡至山东省东明县东堡城间)
特大桥全长10282.75米、256孔,至1985年底时仍为亚洲第一长桥,居世界跨越江
河铁路桥的首位。
  1949~1985年,山东省内完成铁路基建投资32.6亿元,至1985年底省内铁路营
业里程为1987公里,是1949年营业里程885公里的2.24倍。1985年底全省除聊城地
区外,各地市均有铁路相通,已初步形成国营铁路和地方铁路、干线和支线、专用
线纵横交错、互相衔接、连接城乡的运输网络;并逐步向鲁西南、鲁东南、鲁西北
延伸,从而使省内过去铁路数量少、质量低、布局偏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山东铁
路已成为北煤南调、晋煤外运、水陆联运、联系华北、华东、中南等各大经济区的
重要交通枢纽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