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路初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1&rec=18&run=13

    〖蓝烟铁路〗〖铁路〗〖干线〗〖修建〗〖历史〗
  (一)修建缘起
  蓝烟铁路地处胶东半岛海防地带,是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计
划建设的铁路。为促进山东半岛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央财经委员会最初拟建由胶济
铁路潍县(今潍坊市)出轨至威海卫(今威海市)的铁路,后经多次研究、比较,方确
定修建由蓝村站出轨至烟台的铁路。
    〖勘测〗〖设计〗
  (二)勘测设计
  由铁道部设计局第三勘测总队担任。1952年8月~10月31日进行初测,同年10
月25日~12月25日进行初步设计。共征购土地2.7777万亩。1953年3月至9月完成定
测,按年运量200万吨以上干线标准设计。为配合施工,第三勘测总队于1953年5月
先后提出0至50公里、50公里至78公里施工设计文件,交施工部门施工。经铁道部
决定线路暂修至莱阳为止。1954年8月,铁道部决定恢复莱阳至烟台段施工。
  设计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条件:Ⅲ级干线标准;正线为单线;最大坡度上行8‰
,下行6‰;最小曲线半径600米(有1处500米);到发线有效长蓝村至莱阳段为650
米,莱阳至烟台段为560米;机车运行方式为循环式;使用“解放”型蒸汽机车;
闭塞设备蓝村至姜家坡站间为电气路签闭塞,其余各站间为电话闭塞;桥梁载重钢
梁按中-22级,钢筋混凝土梁及墩台建筑按中-26级。全线未编总预算,各段预算之
和为6520.5万元。
  工程数量:建车站18个,工务段1个,建筑工区2个,机务折返段、列检所、军
运代表室各3个,电务工区、公安驻在所各6个;建房268栋,计3万平方米;桥涵
256座,与公路交叉道口12处。
  设计运能运量:初期设计年运量137万吨,需要通过能力6对;近期设计年运量
189万吨,需要通过能力7对;远期设计年运量296万吨,需要通过能力8对。
    〖施工〗〖方法〗〖投资〗
  (三)工程施工
  修建初期由铁道部基建总局第五基建分局发包,铁道部第五工程局承包。全线
共征购土地2.78万亩,莱西、莱阳县平均每天有1.1万人参加施工,完成了全线土
石方总量的72%。1953年6月正式开工,8月,工程按铁道部要求,除路基、桥涵工
程仍按Ⅲ级干线标准施工外,其余工程本着降低标准和造价的原则改按地方线标准
施工。1954年10月,第五基建分局撤销,发包工作交由济南局基建处驻蓝烟铁路工
作组接办,并开始铺轨,至年底由蓝村站零公里铺至50公里处,1954年6~11月继
续铺至莱阳东79公里处。莱烟段于1954年10月开工,1955年7月改两端相对铺轨为
由莱阳向烟台单方向铺轨,12月铺至烟台站。同年6月,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来蓝
烟铁路检查工作,确定了烟台站布置方案。施工中,采取技术革新措施,在架桥时
采取拨道落梁法,曾于9月创造了一天架8孔24米钢梁的纪录。在灌注桥梁墩台混凝
土时,改脚手架送料为吊斗高空运送,灌注采用模板开窗法,既省工又省料。线路
修建初期,铁道部苏联专家组特洛雅诺夫、扎冈达耶夫、俩布赫等人到蓝烟铁路工
地,曾建议制定施工组织计划、按地方线标准施工等,并协助解决了外夹河大桥桥
头防护及路基沉裂问题。1956年1月1日线路正式通车,省长赵健民等参加剪彩仪式。
  全线共完成土石方工程766.3万立方米,正线铺轨183.696公里,站线铺轨29.
570公里,建桥126座,涵渠121座,全线实际投资6637.82万元。
  1956年1月27日,在青岛成立蓝烟铁路验交筹备处,并于3月份对47公里线路及
建筑物进行了初验。4月6日验交委员会在青岛成立;4月11~18日进行了验收。复
验后认为:线路设计基本正确,符合初期运营要求,但总体设计较差。桥梁、给水、
通信、信号设备质量良好,线路、机务、车辆及房建设备合格,站场设备基本符合
初期运营要求,并于6月30日正式办理交接,7月1日交付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