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检修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1&rec=150&run=13

    〖检修〗〖作业〗〖方法〗=〖方式〗〖机车〗
    〖快速洗检〗〖双重作业〗〖工艺〗
  1948年以前,机车检修工作,按机车上部、下部和锅炉分组。由工长按实际工
作量分配人员,凭机车检查员的提票修车,无明确责任制度和标准要求,工人进行
习惯性修车,修车质量低,停修时间长。
  1949年9月,推行“三包”(包车、包检、包修)负责制,使用机车人员同检查、
维修机车人员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对所包机车状态负责。1950年和1952年,
先后推广长春机务段“于喜洲快速洗检作业法”和吉林机务段孙风池包修组的“机
车洗检双层作业和纵横检修法”。在此基础上,于1953年9月总结推行“机车新洗
检作业法”:实行双重作业,在锅炉循环减温的同时,对机车机械部进行解体检查
和部件加工;制订轮检表,按洗修范围和轮检计划进行检查、探伤和配件互换修;
实行机车洗检作业过程表,按过程表安排时间完成各道工序作业,实现18点交车;
包修队分为若干专门部组,按规定范围进行专业包修。新洗检作业法,改变了过去
全拆全修和程序紊乱的作业方式,提高了洗检效率,洗修停时和段修率明显下降。
1953年,洗修停时和段修率为28.4小时和14.9%,1954年、1955年即分别压缩到19.
5小时和7.2%、18.8小时和6.5%。
  1955年,济南局实行铁道部规定的《蒸汽机车架修作业细则》,把洗检作业过
程表推广到架修作业中应用。济南机务段按台编制架修技术作业程序表,把修理范
围、人力分配、作业次序、时间安排等用图线表示出来,有机结合有秩序地作业,
减少了重复作业和空走时间。同时,开展了机车架修配件互换修,变“拆1、
修、装”为“拆、装”作业方式,压缩了架修停时。1954年为19.9天,1955年和
1956年即分别下降为12.2天和6.64天。
  在铁道部机务局的统一组织下,1955年开始全路合编机车架修“八大工艺”,
济南局负责编制ㄇㄎ1型机车导轮和从轮转向架和弹簧装置两项架修工艺。
1956年底,开始在济南机务段架修实行按“八大工艺”修车。1957年,编制推行机
车架、洗修中常用的12项轮换配件检修工艺,配置按工艺修车必需的工具、量具和
检测试验设备。1963年,又编制推行了锅炉、熔焊、白合金浇铸、机械加工、热处
理、探伤等工艺,机务段段修工艺得到全面发展。
  配件互换修,到1965年,有架修能力的各机务段,导、从轮转向架、动轮及轴
箱等八大部件全部能轮换,机车走行部初步达到组装化互换修,并推行配件标准化、
通用化和加工尺寸等级化,使机车配件互换范围逐步扩大。
  1975年,开始对工艺装备机具进行革新,先后完成轴箱三面铣床、平锲铁七面
铣床、烟管流水作业线等大型专用工艺装备,使机车大配件加工,既保证精度,又
节省时间。1978年,完成架修宽地沟活动钢轨整体出轮的改造,使机车轮对和导、
从轮转向架可整体互换,架修实现组装化。到1982年,工艺装备机具革新,从洗修
的拆装机械化、油压化,到架修五大配件专用加工机具,共完成架修26项、洗修24
项。这些机具效能的发挥,进一步促进了工艺修车。在推行工艺修车的全过程中,
通过大练基本功、技术表演、工艺竞赛等活动,使检修工人不断提高技术作业水平,
普遍懂工艺,会操作,按工艺规程规范化修车,保证了机车架修、洗修质量稳步提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