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次高级路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0&rec=46&run=13

    〖次高级〗〖路面〗〖分布〗〖山东〗〖沥青路面〗〖公路〗〖最早〗
  山东省于1963年开始修建沥青路面。1963年11月,辛孤路辛店至东营胜利油田
修建公路82公里,为6米宽沥青表面处治,厚2.5厘米。因交通量猛增,又遇特大洪
水浸泡,路基破损。1965年重新改建,铺成宽7米、厚4厘米、长84.1公里的沥青贯
入式路面。1965年修建济南段店至飞机场路1.3公里、宽6米渣油试验路面。此系山
东第一条渣油表面处治路面。1966年后大量修建沥青(渣油)路面,仅1968年一年就
铺筑1136公里。至1975年,全省已有潍坊市(今潍城区)、新汶县和鱼台县实现了社
社通沥青路面。早期铺筑的沥青(渣油)路面,面层绝大多数是表面处治,厚1.5~2
厘米。1972年后开始采用双层表面处治,厚2~3厘米,贯入式厚4厘米。1966~
1976年,全省修建沥青(渣油)路面9492公里,但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忽
视质量,施工草率,病害严重,甚者前修后坏。
  1977~1985年,县乡公路民办公助修建沥青路面形成高潮,山区沥青路面数量
不断增加,质量也大有提高,一般均能达到“平整、稳定、抗滑、耐久”的主要指
标。交通量大的干线,油层均为贯入式、沥青碎石和较多的下贯上拌,厚4~7厘米。
交通量不大的干线和县乡公路,多数仍是表面处治,厚度增至2~3厘米。其中德州
地区平均每年修建129公里,至1985年底,全区县乡公路有沥青路面1312公里,有
91%的乡镇通沥青路面。1985年,全省128个县、市、区,除新成立的枣庄市山亭
区和青岛市黄岛区外,均铺通沥青路面;另有58.5%的乡镇通沥青路面。各市地沥
青路面占公路里程的比重是:济南58.9%;青岛31.8%;淄博62.2%;枣庄58.3%;
东营93.0%;烟台23.6%;潍坊39.0%;济宁58.5%;惠民85.1%;德州84.8%;
聊城62.9%;泰安57.0%;临沂17.7%;菏泽65.5%。
  沥青(渣油)表面处治路面使用龄期一般6~8年,年久即老化、磨损。省内1970
年前修建的沥青(渣油)路面3679公里,大多数为薄层表面处治。1975年后不少路段
因超期使用,加之交通量陡增,重车比重加大,超过设计能力,已不堪再用,需要
改建。1971~1980年,山东省公路干线改建早期沥青(渣油)路面400公里,1981~
1985年改建800公里。改建中,充分利用老沥青(渣油)面层,按比例掺新油料,拌
合后重复使用,节约原材料40~60%,降低造价15~25%。在主要路线上,则重复
使用沥青面层的下层,表层全用新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