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海洋运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0&rec=235&run=13

    〖山东〗〖运输〗〖海洋〗〖概述〗〖沿海〗〖港口〗〖货物〗〖旅客〗
  山东海上交通运输历史悠久,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作出了
一定贡献。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烟台、青岛等口岸被迫开放。英、
日、德等国依仗特权和先进的轮船,控制山东海运,倾销商品,掠夺资源。从事木
帆船运输的山东航运业受到严重挫折。清同治七年(1868年),烟台商人购置外轮,
经营山东沿海和省际间航线。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福
星号”首航烟台。同年,轮船招商局在烟台设立分局,民族资本轮船业逐渐在烟台、
龙口、青岛等地兴起,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了较快的发展。抗战前夕,青岛、
烟台、龙口三地轮船公司(船行)发展到30余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资
本轮船公司(船行)纷纷倒闭,少数营运的船行举步维艰。
  山东沿海港口开辟较早,但多系自然土石泊位。烟台港开辟最早,迄今已有
130余年历史,龙口港和威海港也已近百年。胶济铁路通车后,青岛港迅速发展,
不到十年超过烟台港规模跃居山东各港口之首。至1949年底,山东沿海有大小港口
11个,其中有货物吞吐量和旅客发送量的港口8个。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沿海航运业,除青岛、烟台、龙口港归交通部管理外,其
他国营港航业务由山东省交通局统管。集体所有制航运业和非交通运输部门自备船
舶运输业务的运价、规章、港监,也由山东省管理。1953年,地方11个港口全部开
办货运业务,其中威海、石岛、张家埠港口办理客运业务。6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扩
建和重建港口,增加船舶停靠泊位。1973年后积极贯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三年改
变港口面貌”的指示,山东沿海港口建设进程加快。至1985年,全省拥有大小港口
22个(部属港口3个),船舶停靠泊位13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18个。
  1952年,山东沿海航运有大小机动船舶60艘,其中地方国营航运业34艘;木质
帆船574艘,其中地方国营航运业13艘。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私营机动船舶转
入地方国营,集体航运业以木质帆船为主。60年代后逐步淘汰木帆船。1977年,交
通部组建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青岛分公司,担负国际外运。1980年为加速出口外运,
青岛海运局增设外贸运输船舶,首航香港地区,山东地方外贸运输由此开始。1982
年,国营海运全部更新为钢质机动船舶。
  改革开放以后,内外贸易急剧增长,山东海运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国营、
集体、个体(联户)多渠道发展的新局面。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青岛分公司1981~
1985年间平均年运量递增45万吨;地方外贸运输有了良好开端,发展潜力巨大。沿
海客货运输量和周转量逐年增长,经济效益提高,收入增加。1981~1985年间,地
方国营航运企业营业总收入比1976~1980年间提高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