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物流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0&rec=222&run=13

    〖运输〗〖山东〗〖内河〗〖货物〗〖流向〗〖货源〗〖建国前〗
  明、清两代,运河的漕粮运输是山东内河航运的大宗。清末,清廷废弃运河漕
粮运输后,山东内河航运的货源与货物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盐运在山东内河航运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运河漕粮运输停止后,盐运愈显重
要。黄河改道初期,入海口处盐场所产原盐,由黄河上行运销至济南、鲁西各府和
河南归德府一带,部分转入运河运抵江苏、安徽等地。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黄
河入海口处盐场被淹,各盐场迁至羊角沟一带,羊角沟原盐产量大增。所产原盐由
小清河上航运至黄台,官盐大多转往泺口,由黄河上航运至鲁西各县;商盐运至黄
台后,部分由黄河上航运至鲁西,部分由济南转为陆运。黄河中的运盐船下航装运
粮食、农副产品等至泺口。小清河中的运盐船下航多装运日用品等。
  清末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修通,济南辟为商埠,清泺支线铁路连接小清河黄台
与黄河泺口,两港的枢纽地位更为突出。胶济铁路分流了小清河部分货源,但盐运
业未受太大影响。自1931年到“七七”事变前,山东政局趋稳,内河航运日盛。原
盐仍是小清河主要的上航货源,下航物资多为煤炭和生活用品。据1934年出版的《
中国实业志》记载,沿黄各县输往泺口的农副产品为38万吨,或供济南消费,或转
铁路远销;由泺口输往沿黄各县的大多是生活用品和日用杂品。中兴煤矿公司在清
末恢复生产后,产量增长较快,煤炭由台儿庄经运河销往扬州、镇江一带。1912年
台儿庄运煤铁路通车,台儿庄港年均输出煤炭5万吨以上。1934年,中兴煤矿公司
经运河外销煤炭达55万吨。是年,连云港建成投入使用,中兴煤矿的煤炭遂改走台
(儿庄)赵(墩)铁路由连云港出海。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侵略军组织“船团运输”掠
夺食盐、煤炭和粮食,民间船运停滞。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山东内
河未能开展正常的航运。

    〖运输〗〖山东〗〖内河〗〖货物〗〖流向〗〖货源〗〖建国后〗
  新中国建立后,内河航运得以较快恢复和发展。黄河沿岸的平阴、长清、济南
等地有丰富的沙石料,黄河防汛沙石材料大多由泺口和董庄港输出。泺口还是黄河
上主要的粮食进口港和煤炭输出港。粮食大部分由聊城、菏泽地区下航至泺口、利
津,北镇也有部分输出。煤炭多由铁路运抵济南,转泺口港下航沿黄各县,少部分
上航沿黄各县。河南兰考等地也有部分煤炭下航运至鲁西各县。1965年以前,黄河
煤炭年运量约9万吨。1966年后黄河水运的农副产品、煤炭,大部分被公路运输取
代。食盐流向与新中国建立前相仿,运量已微不足道。进入70年代,黄河只有沙石
料运输。
  建国后,原盐仍是小清河主要的上航物资,沿河各县也有少量农副产品运往济
南。50年代,打渔张水利工程和60年代胜利油田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沙石料,沙石
料和沿河各县所需的煤炭成为黄台港的主要下航物资。三年调整时期,煤炭下航量
减少,沙石料下航量明显增加。
  京杭运河山东南段经济腹地宽广,人口众多。沙石料、农副产品、湖区水产品
和兖州、济宁、枣庄的煤炭,为运河航运提供了丰富的货源。60年代京杭运河苏鲁
断航后,货物外流量受限,沿湖各地部分农副产品运抵济宁、韩庄等港转铁路外运,
工业产品和日用品则由铁路运来后销往湖区各县。京杭运河航运的最大宗是沙石料,
但外销量不大。70年代苏鲁复航后,台儿庄港煤炭的外销量逐年加大,流向仍是长
江下游各地。
  卫运河流域是鲁北粮棉产区,但农产品外销量不大。输入物资以煤炭为大宗,
其次是建筑材料和支农物资等。
  京杭运河山东北段物资输入量明显大于输出,以德州至临清间的航运最为繁忙。
煤炭大多由德州上航临清,粮食、农副产品大多由临清下航至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