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公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0&rec=2&run=13

    〖山东〗〖最早〗〖公路〗〖概述〗〖建国后〗〖建国前〗〖里程〗
    〖通车里程〗
  山东最早的公路,是清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年(公元1903~1904年)德国商人在
青岛修建的台东镇至柳树台公路。此路全长30.3公路,路宽6~9米,中间4米用碎
石筑成。柳树台一段,计长2800米,完全为登山盘道,狭隘曲折,形极陡险。1920
年,山东省省长公署组建省道筹备处,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修筑公路。1922年建成
烟台至潍县公路,即烟潍路。1923年山东路政总局成立后,陆续修建公路,至1927
年,山东省共有公路2338公里。1927~1937年,山东省政府建设厅修建台儿庄至潍
县等几条公路,计4475公里,全省公路总里程达6813公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
期,公路损毁、修筑情况无确切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全省通车公路3152公里,其中晴雨通车里程65公里。
公路缺桥少涵,技术状况极差。经济恢复时期,公路建设以修复被战争破坏的路段、
整修桥梁为主。“一五”计划期间,重点改建交通量较大的主干线,同时开发、整
修山区和革命老根据地公路。1957年通车里程13425公里,其中晴雨通车里程2115
公里,分别比1949年增长3.3倍、31.5倍。“大跃进”期间,山东各地修建了许多
不合标准、不能使用的公路,路基过宽,路线断头,或只修路基,不建桥涵等。经
过三年调整时期的整修、接通和配套,1965年通车里程达22166.5公里,其中晴雨
通车里程5669公里,分别比1957年增长65.1%、1.7倍。“文化大革命”初期,公
路建设受到损失。1970年后逐步恢复正常,新建、改建干线公路、“小三线”和山
区县乡公路,推广铺筑沥青(渣油)路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公路建设
以提高公路质量标准为主,改建二级公路,开始修建一级公路;在普及沥青路面的
同时,重点路段修建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并接通断头路,增建了山区、湖区、
海岛、扶贫公路。1985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36327公里,其中晴雨通车里程
30119.4公里,分别比1976年增长10%、39%。
  至1985年,全省有符合技术等级的公路34336.4公里(其中一、二级2765.7公里)
,占通车里程94.5%;沥青、水泥路面17526.8公里,占通车里程48.2%;桥涵齐
全的公路里程33584公里,占通车里程92.4%。山东公路里程、质量在全国名列前
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