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羊角沟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0&rec=186&run=13

    〖小清河〗〖港口〗〖山东〗〖内河〗〖航道〗〖航运〗
    〖历史〗〖地址〗〖简介〗〖羊角沟港〗〖设施〗〖吞吐量〗
  羊角沟港位于小清河下游,寿光县羊角沟镇东侧,港以镇名,又名羊口港,系
小清河海河联运港口。港口形成于清朝末年。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小清河全线
疏通,内河水运兴起,羊角沟逐渐成为繁华的水旱码头。
  (一)设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食盐,于1945年在今1号码头
旧址建起一座简易码头,专供日本人使用。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于镇北、小清河
南岸建造两座码头,称1号、2号码头。1号码头有坡道10米,前沿疏港池可停靠20
~40吨船舶2~3艘。为适应潮水升落,又另建趸船1艘。两座码头主要卸运进口燃
料、百杂货。不久,码头被风浪击毁。1959年重建,计有高桩码头40米,低码头
188米,木桩码头10米。1964年南岸受潮水冲蚀,临近的寿光县船厂受到威胁。该
厂抛乱石500立方护岸,形成今日岸线。
  1974年开展海河联运,投资584.6万元扩建港口,先后建成70×300平方米内河
港池1座,内河码头300米,海船码头200米,货场40700平方米,仓库、生产、生活
设施5257平方米,进港公路6公里,淡化设施1座,机井1口。码头长605米,500吨
级泊位4个,100吨级泊位13个。装卸机具有生产车7台、吊车5台、输送带11台,趸
船1艘。羊角沟港已成为省内设施较为健全的海河联运港口。
  (二)吞吐量。羊角沟港是小清河上仅次于黄台港的第二大港,最高年份(1977
年)吞吐量为29.81万吨。出口以原盐为主。新中国建立前,原盐主要上航黄台港集
散。日伪时期年吞吐量4~5万吨。1956年以后开始有通往沿海的航线。70年代海运
量大增,1982年达到17.59万吨,而内河吞吐量仅9.48万吨。进口货物主要是砂、
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和煤炭。1985年完成吞吐量21.9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