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道建设、维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0&rec=157&run=13

    〖航道〗〖山东〗〖建设〗〖维护〗〖清障〗〖建国后〗〖黄河〗〖航标〗
  清末、民国期间,山东境内黄河以堤防建设为主。建国后,山东省河务部门在
加固堤防的同时,实施护滩固定中水位河槽工程,减少了主流摆动。1958年,黄河
实施梯级开发。同年5月1日,位山枢纽工程开工,1960年汛期前主体工程完工。投
入使用后,淤积严重,影响排洪,已施工的泺口、王旺庄枢纽工程相继停工。1963
年12月5日,位山枢纽工程破坝作废,河道恢复自然流势。
  山东境内黄河航道扫障始于1954年。当时,主要是组织船民清除航道中的障碍
物。1957年,黄河航运局组建航道扫障队,采用木绞关拔除和爆破等方法,清除航
道。1960年枯水期,组织近千人在长清顾小庄浅滩,挖出一条宽20米、长千余米的
航槽,保证了枯水期船舶安全通航。1961年后,航道清扫转入正常维护阶段。1972
年,航道扫障队改为航道养护队。据不完全统计,1977年至1983年间,清除航道障
碍物1352立方米,打捞沉船14艘,车辆4部。
  1957年,在梯子坝、归仁坝头设置挂灯(煤油马灯),此系山东境黄河首设航标。
1958年开始试设水上三角浮标。1959年,位山至王旺庄267公里的河段中,设立航
标站19处,分接岸、过河、风汛、水深等多种类型,除岸标用煤油灯外,其他为不
发光航标。1960年,开始在重点浅滩上设置发光浮标和固定航标站,每站管理航道
15~20公里。70年代后,开始用船式站代替固定航标站。全河配备6艘机动船舶,
在位山至西河口351公里河段上逐步设置半导体航标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