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内河运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40&rec=153&run=13

    〖山东〗〖内河〗〖运输〗〖问题〗〖概述〗〖建国前〗〖航运〗〖货运量〗
  山东境内河流众多,50公里以上的河流即有1000余条,但多系夏涨冬枯的山洪
河道,能够常年通航的仅有黄河、运河、小清河等几条主要河道,沂河、徒骇河、
马颊河等只能季节通航。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改道北流夺大清河入海,
把山东运河截为南北两段。北段水源受阻,运河湮废,改变了山东内河航运纵贯南
北的格局。光绪十年(1884年),山东境内黄河建堤,黄河河道渐趋稳定。光绪十九
年(公元1893年),小清河大规模治理,盐运繁盛。后在黄台港修建了连接胶济铁路
的支线和通黄河泺口港的轻便铁路,黄台港、泺口港成为铁路与水路联运、不同河
系联运的枢纽港。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中兴煤矿公司在台儿庄修建码头,
将煤炭由运河运往长江下游地区。随着津浦铁路的建成,德州港成为卫运河与津浦、
德石铁路联接的枢纽港。内河航运以东西横向运输为主,北上可达天津,南下可通
江淮。
  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阻滞了内河航运的发展。后政局渐稳,山东航运出现短暂
繁荣。山东省建设厅疏浚小清河,1931年又整治济南水源,建起山东第一座双门船
闸--五柳闸,小清河上出现了机轮客运航班。次年,山东省建设厅制造并使用了第
一艘挖泥船,用于黄台港清淤。这期间,中兴煤矿公司的船队已达3万余载重吨,
外运煤炭最高年份达50余万吨。黄河木帆船数量亦有增长,年运量近40万吨。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在花园口破堤放水,使黄河再次南流夺淮入海,
山东黄河断流9年,内河航运遭受严重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忙于内
战,山东内河没有正常的航运。在解放军战略反攻阶段,山东内河沿岸解放区组织
了大规模的军事运输,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山东〗〖内河〗〖运输〗〖问题〗〖概述〗〖建国后〗〖航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黄河、小清河、卫运河和京杭运河山东南段成为境内
主要通航河流。人民政府组建政、企、事合一的航运管理机构,履行行业管理、企
业经营、港航建设与养护的职能。全省营运木帆船快速增长,并开始制造轮驳船初
步推广拖驳运输。小清河、黄河、京杭运河山东南段相继开设机轮客运航班。国营
航运企业实力增强,企业利润大幅度上升。
  1958年,黄河位山枢纽工程匆忙上马又骤然下马,使黄河运量忽高忽低。京杭
运河二级湖枢纽工程未能配套,则使运河通航里程缩短,苏鲁两省断航。经过三年
调整,港口装卸向机械化发展,卫运河率先实现拖带运输。全省内河轮驳船吨位超
过了木帆船,国营航运企业船舶状况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是新中国建立
后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
  “文化大革命”初期,生产秩序被打乱,国营企业成本加大,亏损严重,又加
连年干旱枯水,卫运河、黄河、小清河部分船舶调往京杭运河山东南段水系运营,
山东内河航运重心南移。1967年,小清河实施渠化通航工程。1968年,京杭运河实
施伊运河复航工程,苏鲁两省复航。京杭运河山东南段干支流和湖区航道得到整治,
全省内河通航里程增加,通航状况改善。一些重要的港口得到改建、扩建,港口吞
吐能力增大,装卸机械化水平提高。运输船舶向系列化发展,黄河以150吨、500吨
货轮取代拖驳运输,双体渡轮投入运营。集体航运企业淘汰了木帆船,企业经营效
益好于国营。
  1978年以后,内河枯水更为严重。卫运河断航停运;小清河大规模疏浚整治后,
水源问题未能解决。山东航运面对内河枯水的严重局面,积极贯彻“开放搞活”的
方针,撤销了断航停运的卫运河航运局;亏损严重的黄河航运局开展多种经营,以
副补运;小清河的运输则利用海河相连的有利条件走出内河开展海运,扭亏为盈;
继续治理京杭运河山东南段水系航道,国营、集体和个体共同营运,向江苏运送煤
炭和建筑材料,运输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山东内河航运较发达的区域。

    〖内河〗〖航运〗〖照片〗
图3-1 内河航运